李继宏
- 作品数:34 被引量:435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 烃源岩热演化指标研究现状被引量:16
- 2007年
- 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指标研究在油气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搜集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对目前常用的多种有机质热演化指标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指出了不同指标的优缺点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在评价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时应注意运用多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和建立多种热演化指标与镜质体反射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才能更准确地确定烃源岩热演化程度。
- 李鑫尚鸿群李继宏柴先平丁磊李婧波
- 关键词: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
-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8储集层致密与成藏耦合关系——来自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的证据被引量:35
- 2017年
- 采用物理压碎、酸液处理与分步抽提相结合的方法,对储集层样品中不同赋存状态的烃类进行分离;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组分分析,并结合包裹体均一温度、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了各类烃之间的关系及充注期次。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8含油砂岩中存在4种不同赋存状态的烃类,即游离烃、封闭烃、碳酸盐胶结物包裹体烃以及长石与石英包裹体烃。其中,游离烃的含量在抽提物中占绝对优势,平均为93.4%。包裹体烃荧光光谱λ_(max)、QF_(535)和Q——(650/500)等参数对比分析表明,长石、石英、碳酸盐胶结物包裹体烃成熟度依次增大,其中长石和石英中包裹体烃的荧光光谱各项参数数值相近,而与碳酸盐包裹体烃差异较大。C_(29)ββ/(αα+ββ)与C_(29)20S/(20S+20R)值和甲基菲比值对比分析表明,长石与石英包裹体烃、碳酸盐胶结物包裹体烃、封闭烃、游离烃的热演化程度呈现依次增高的趋势,且游离烃与封闭烃的热演化程度相近。成岩序列、热演化程度分析等综合研究认为长8油藏是一个连续成藏过程,该过程包括3期主要充注,其中晚期充注代表了主成藏期,储集层具有先致密后成藏的特征。
- 付金华邓秀芹王琪李继宏邱军利郝乐伟赵彦德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
- 一种致密油藏裂缝的改造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密油藏裂缝的改造方法,属于油藏改造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确定井段周围岩石层的脆性指数以及簇射孔数量来进行诱导测试压裂,并获得井段周围岩石层的原始天然裂缝;通过对原始天然裂缝的主裂缝的净压力的控制以及滑溜水...
- 侯景涛刘可邵晓岩刘春林杨国斌李继宏莫磊刘强灸徐宁刘玉峰
-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及控藏作用被引量:10
- 2022年
-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侏罗系油藏富集特征,以印模法为基础,以井震结合为补充,以三维建模为手段,综合运用这3种方法恢复了陕北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明确了古地貌具有“两古河控制、多支沟支坡、高地不发育”的特征。对古地貌与油气富集关系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古地貌控制了延安组沉积微相的展布并间接影响了有利储层的分布。油源对比结果表明,陕北地区侏罗系油源来自长7段烃源岩,古河及支沟切割延长组顶部地层,为油气自下向上运移提供了通道。应用含氮化合物含量变化研究了油气运移方向,分析结果表明,石油经纵向及侧向运移共同作用,自下向上、自西向东发生运移,延安组延8段~延9段广泛发育的盖层为侏罗系成藏提供了封隔条件,斜坡带成为油藏聚集的有利部位。建立了侏罗系缓坡成藏模式,近源的吴起五里湾地区在垂向运移作用下纵向多层系复合成藏,而远源的天赐湾地区以高渗砂体作为主要运移通道,在侧向运移作用下侏罗系储层亦具备成藏条件。该研究为陕北地区下步侏罗系油藏精细勘探指明了方向。
- 蒲磊刘艳妮刘文周树勋辛红刚李继宏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古地貌侧向运移
- 基于人工缝的地震地质联合非常规油藏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缝的地震地质联合非常规油藏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包括:利用检查井和开发井的测井数据,构建压裂后储层渗透率拟合公式;基于压裂后储层渗透率拟合公式,获取开发井目的层压裂后的渗透率;基于三维地震反演和...
- 张杰李斐万晓龙王晶黄黎刚赵玉华辛红刚李继宏刘俊刚魏明霞薛辉高楠曾亚丽杨超任婧
- 彭阳地区延长组长3油藏类型及其控制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通过对彭阳地区延长组长3油藏类型及控制因素分析,认为其主要存在两种油藏类型,即岩性油藏与构造-岩性油藏。岩性油藏主要受沉积、物性因素控制,构造-岩性油藏主要受沉积、小型鼻隆构造双重控制。油气来源主要为东南部新发现的长7烃源岩,长3期发育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是重要的储集体,但砂体物性非均质性较强,因此油藏主要集中在物性相对较好的砂体当中。彭阳地区构造复杂多样,由西向东发育多排小型鼻隆构造,其与物性较好的分流河道砂体形成了有利的构造-岩性圈闭.对该区长3油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因此,延长组长3油藏下一步重点应在物性较好的砂体主带、鼻隆高部位进行勘探部署。
- 程党性楚美娟李继宏
- 关键词:油藏类型
-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3储层特征差异性原因分析
- 2014年
-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3油层具备良好的勘探前景,但对长3储层特征的差异性因素研究相对薄弱。在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多项测试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长3储层特征的差异性及其形成因素分析认为。镇北、合水地区长3储层物性相对优于华庆地区的原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镇北、合水地区主要受西南物源控制,靠近西缘冲断带,属于近源快速堆积的产物,沉积颗粒未经远距离搬运,因此主要以相对粗粒、块状结构为主,且石英含量较高,储层抗压实能力强。华庆地区远离东北物源区,沉积颗粒经过远距离搬运分异,主要以相对细粒为主,储层抗压实能力相对较弱。二是填隙物总量镇北〈合水〈华庆,呈递增趋势,碳酸盐、黏土矿物以及硅质胶结作用表现为镇北〈合水〈华庆。三是部分绿泥石膜胶结,长石溶解以及岩石的破裂作用有效改善了储层物性.表现在面孔率上为镇北〉合水〉华庆。
- 程党性李继宏谢先奎刘广林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储层特征
- 鄂尔多斯盆地旬邑-黄陵地区延长组储层致密原因分析
- 2014年
- 旬邑-黄陵地区延长组储层在埋藏成岩过程中经历了较大的埋深和较强的压实作用,通过计算,区内长8油层视压实率为63%,长6油层视压实率为75%,处于中等压实和强压实程度。胶结作用主要以碳酸盐胶结为主,其中铁方解石为主要的碳酸盐胶结物,充填砂岩孔隙。长6、长8油层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介于3.5%~26.9%之间,胶结物对粒间体积丧失率分布在20%~50%之间,极大地降低了储层的储集性能。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导致旬邑-黄陵储层致密的重要原因。
- 张晓磊刘鑫程党性王亚玲左静李继宏
- 关键词:致密储层压实作用胶结作用
-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新进展、前景展望和对策措施被引量:77
- 2019年
- 鄂尔多斯盆地一直是中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发现了一批重要的油气田。随着勘探程度提高,勘探对象转向致密、深层及盆地周边等成藏条件复杂区,寻找新的整装规模储量难度不断增大。通过系统总结近年来长庆油田公司在致密砂岩气和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等领域取得的新认识和新进展,分析了盆地不同类型气藏的主要地质特征和控制因素,结合油气资源分布状况和新发现气藏基本特征,科学地提出了油田公司“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并指出了碳酸盐岩天然气、致密砂岩气以及除致密砂岩气以外的非常规天然气未来的勘探接替领域。同时针对勘探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紧密结合生产实践,系统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对策。通过强化地质研究、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加大技术攻关.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进程,以实现天然气的规模有效勘探开发,为其他类似盆地勘探和开发提供经验和借鉴。
- 付金华范立勇范立勇刘新社李继宏李继宏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气藏特征勘探方向勘探对策
-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2储层局部高渗控制因素分析
- 2011年
- 姬塬地区长82储层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砂岩粒度以细砂岩、细一中砂岩为主,但中砂岩也占有较大比例;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其次为溶孔;孔喉类型属于小孔微喉型,物性好,但仍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局部高渗储层主要是受优势沉积相及建设性成岩作用的双重影响。沉积作用对砂岩物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粒度及砂岩厚度,中砂岩与细砂岩的孔隙度相差不大,而渗透率相差悬殊。厚层砂岩的物性好于薄层砂岩的物性.这与成岩作用有密切联系。不同的沉积微相,发育不同的相对优势的成岩作用。位于河道中心的主体砂岩及多期叠加的砂岩,沉积厚度大,粒度粗,在其中部多发育绿泥石膜,保存了大量的粒间孔,物性好。而在砂岩的顶底与泥岩接触处,压实及胶结程度严重,物性差。河道侧翼、天然堤、决口河道、决口扇等微相,沉积的砂岩厚度小,粒度细,砂岩压实与胶结作用强烈,导致储层物性差。
- 刘广林马爽陈杰韩天佑马海勇李继宏王亚玲
- 关键词:物性沉积微相成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