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天星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留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艺术

主题

  • 3篇琴谱
  • 2篇古琴
  • 1篇音乐
  • 1篇音乐图像
  • 1篇音乐图像学
  • 1篇浙派
  • 1篇手势
  • 1篇通感
  • 1篇琴论
  • 1篇琴派
  • 1篇琴史
  • 1篇琴学
  • 1篇历代文献
  • 1篇模件
  • 1篇构图
  • 1篇构图法
  • 1篇孤本
  • 1篇古今
  • 1篇广陵琴派
  • 1篇分形

机构

  • 7篇浙江大学
  • 1篇剑桥大学

作者

  • 7篇杨天星

传媒

  • 1篇中国音乐学
  • 1篇交响(西安音...
  • 1篇中国音乐
  • 1篇图书馆杂志
  • 1篇音乐探索
  • 1篇人民音乐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宋画中的古琴
2017年
传世宋画中出现众多古琴图像,其对宋代琴坛的直观反映,无不与历代琴学文献记载相印证,可视作文献与图像的"二重证据"。而从音乐图像学视角契入古琴研究,亦为研究琴史增添一抹"亮色"。此外众多画卷的背后,承载着宋代以来鼓琴宜忌、琴人身份、藏琴风潮、古琴式样等重要信息,与宋代古琴发展乃至琴乐长河的演化息息相关,不仅可补琴史之阙,亦带来许多新的思考。
杨天星
关键词:古琴音乐图像学
古琴断纹——力学之思与古今之辨被引量:1
2018年
年代久远的古琴表面常见各种断纹,然因学科背景所限,对断纹的分析较少涉及琴弦张力因素。现运用断裂力学理论或可解释琴面横断纹的生成原因,亦为古人判断真假断纹提供了旁证。古人用裂纹两端有无"剑锋"来判断真伪,与断裂力学下裂纹两端呈"裂尖"形态相合。此外断纹的不规则性与自相似性呈现出分形特征,借助国外科学家对古代油画裂纹以及波洛克油画分形特征的理论亦为古琴断纹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
杨天星
关键词:古琴辨伪分形
日藏孤本明《清湖琴谱》述略被引量:1
2018年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明代《清湖琴谱》一部,为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重刻本,目前仅见。经考证《清湖琴谱》体例及所录琴曲、指法等均与明黄献《梧冈琴谱》类似,校订者惠寀为浙人,可见该琴谱当为浙派琴谱之一种。此外《清湖琴谱》对琴曲作者多有发覆,也为研究浙派琴人、琴曲提供了宝贵的新材料。
杨天星
琴人毛敏仲考被引量:2
2017年
毛敏仲,名逊,宋元之际活跃于浙派琴坛,所作琴曲《山居吟》《樵歌》等,历久不衰,在琴史据重要之地。惜历代文献对其记载不多(1),目前仅知毛敏仲为浙江三衢人,曾随郭楚望弟子刘志方习琴;晚年受召赴元大都献艺,客死馆舍。毛敏仲琴学成就主要集中在琴曲创作上,存见琴谱大都收录其作品,其中一些却署名毛仲翁。而毛仲翁据文献记载为另一宋代琴人,历代文献对其生平更是罕有言及,似乎暗示了毛敏仲、毛仲翁为一人的可能性。饶宗颐先生《宋季金元琴史考述》一文曾提出疑惑:
杨天星
关键词:琴史琴学历代文献
琴谱《手势图》通感考——兼述《手势图》生成模式
2016年
古琴演奏是一门以手写心的艺术,指下功夫颇为关键,各家各派也多"指上谈兵",指法技巧多有心得传承。见诸琴谱之弹琴《手势图》图文并茂,师法自然,其中心手相印、眼耳并用之处多合"通感"之说,视觉、听觉、触觉三位一体触发琴人感官,激荡太古之音。此外《手势图》构图模式与汉字"六书"多有相通,若将花、鸟、虫、鱼视作雷德侯笔下"模件",进行"象形"、"会意"等排列组合,一道道音、形、色俱全的美味佳肴也就随之诞生。
杨天星
关键词:通感构图法模件
广陵琴派及五谱研究
广陵琴派是清代最重要的古琴流派,也是琴乐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产物。本文以广陵琴派五部琴谱为线索,对广陵琴派的发展形成、历史渊源、风格特色、美学观念等进行了梳理与探讨。并从比较音乐学、音乐美学等新视野、新角度,对广陵琴派乃至整...
杨天星
关键词:广陵琴派
《琴论》作者新考
2017年
谢希逸《琴论》最早见载于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古今多以为谢希逸即刘宋谢庄,因而将题为谢希逸的著作均归谢庄名下。早前刘大杰先生曾提出质疑,但未被采纳。现于琴学资料中找出谢希逸佚文一篇,并结合其余几篇为研究者忽视的谢希逸作品,与历代目录书对照发现署名谢希逸的琴书晚至宋代才出现,且书中多涉唐宋琴事,与谢庄身世不符。从而证实谢希逸真有其人,历代文学史、琴史及目录所载《琴论》等作者刘宋谢庄当为宋人谢希逸。
杨天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