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婧 作品数:6 被引量:28 H指数:3 供职机构: 解放军第163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运动训练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CysC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血清胱抑素C(CysC)浓度的影响。方法 172例心功能Ⅱ~Ⅲ级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36)和对照组(n=36),入选后即行6分钟步行试验(6MwT)、检测CysC浓度、超声多普勒检测心功能。对照组常规给予抗心衰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训练组每天行2次6MWT运动强度的步行训练。8周后复查6MWT、血清CysC浓度、行超声多普勒检测心功能。【结果】两组患者6MWT距离心功能Ⅲ级患者均显著短于Ⅱ级患者(P〈O.05),CysC水平Ⅲ级患者均显著高于Ⅱ患者(P〈O.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CysC浓度均有显著下降(P〈0.05),6MWT距离明显增加(P〈0.01,P〈O.05),心功能客观指标明显提高(P〈0.05),但训练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老年CHF患者的运动能力并降低血清CysC浓度,改善心功能。 刘小阳 杜万红 邢红专 杨婧 李红英 刘超关键词:心力衰竭 充血性 慢性病 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005年 本文对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参附治疗14~21d后QRS记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梗死面积缩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高,LPO显著降低、SOD明显升高(P均<0.01).认为参附注射液对防止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延展,对保护缺血心肌的损伤及心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刘小阳 杜万红 杨浩军 杨婧关键词:参附注射液 急性心肌梗死 梗死面积 心功能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第163医院冠心病伴室性期前收缩的老年患者68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6例,年龄67~80(74.6±3.9)岁。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在原发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胺碘酮片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24h动态心电图、症状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室性期前收缩改善显效9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改善总有效率88.2%,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20例,无效9例,改善总有效率7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症状改善显效8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3%,对照组症状改善显效4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均较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vs 8.8%,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的疗效,安全性较好。 杨婧 陈宏 杜万红 刘小阳关键词:参松养心胶囊 胺碘酮 冠心病 室性期前收缩 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 本文采用QRS记分法预测梗死面积,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以及对患者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红细胞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检测,观察了参附注射液对AMI患者梗死面积、心功能状态及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 杜万红 刘小阳 杨浩军 杨婧关键词:心肌梗死 心肌保护 中药疗法 参附注射液 文献传递 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常规治疗组(治疗组,n=30)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27)。记录每例患者入院即刻和d7、d14、d2112导联心电图,用QRS记分法进行QRS记分,预测梗死面积,于治疗21 d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心功能,并测定全部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4 d QRS记分较对照组降低,21 d QRS记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梗死面积缩小(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高(P<0.01),而且治疗组TNF-α、CRP显著降低(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对防止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延展,对保护缺血心肌的损伤及心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刘小阳 杜万红 杨浩军 杨婧关键词:心肌梗塞 急性病 参附汤 注射剂 146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临床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本院146老年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梗塞发生的部位主要在基底节、内囊(56.8%),其次是侧脑室旁(21.9%);危险因素中,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依次排在前3位;有32例发生2次以上的腔隙性梗塞,即“再梗”;长期口服阿斯匹林者无1例发生“再梗”。结论控制血脂、血压、血糖,纠正心衰及心律失常是防治腔隙性脑梗塞的基础;阿斯匹林预防“再梗”疗效确切。 杨浩军 杜万红 刘小阳 杨婧关键词:脑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