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
-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现代高频X线机与传统工频X线机的比较
- 2005年
-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正在走向医院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为拥有医院固定资产最多的医学影像科(或称放射科),正面临数字化放射科时代的全面到来。我院放射科作为安徽省首家全数字化放射科的试点,正在进行一场悄无声息的技术革命。CT、MR、DSA、DR、CR、PACS,
- 杨斌
- 关键词:数字化放射科X线机医学影像科医院工作PACS
- 呼吸机Duo PAP/APRV通气模式的原理与应用被引量:1
- 2004年
- 方伟张晨曦万胜春刘如平杨斌
- 关键词:呼吸机DUO
- Infinion 1.5T核磁共振故障排除二例
- 2004年
- 杨斌
- 关键词:故障现象
- 数据挖掘在大型医疗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本文阐述了数据挖掘的概念及实际应用的意义,尝试着将数据挖掘方法应用于我院部分大型医疗设备的故障监测与诊断中,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 杨斌万胜春
- 关键词:数据挖掘故障诊断决策树关联规则
- 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125、尿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高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糖蛋白抗原125(CA125)、尿酸(UA)水平与心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10例高龄住院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衰组65例(心功能Ⅱ级30例,心功能Ⅲ~Ⅳ级35例)和心功能正常组45例。分别检测比较两组以及不同心功能等级患者间CA125、CA199、癌胚抗原(CEA)、UA、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二尖瓣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E/A)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心功能正常组比较,心衰组CA125[(15.9±6.3)U/ml比(40.1±12.2)U/ml]、UA[(319.2±61.3)μmol/L比(435.7±72.9)μmol/L]、NT-proBNP[(298.5±132.4)pg/ml比(1923.7±868.6)pg/ml]显著升高而E/A[(1.02±0.46)比(0.71±0.25)]、LVEF[(62.1±11.9)%比(48.7±14.7)%]显著降低(P均=0.001)。与心功能Ⅱ级组比较,心功能Ⅲ~Ⅳ级组CA125[(28.4±9.3)U/ml比(50.1±13.9)U/ml]、UA[(383.4±71.8)μmol/L比(478.4±73.9)μmol/L]、NT-proBNP[(853.2±361.5)pg/ml比(2841.3±1303.3)pg/ml]水平显著升高而E/A[(0.78±0.23)比(0.65±0.19)]、LVEF[(52.6±10.1)%比(45.3±13.1)%]显著降低(P<0.05或<0.01)。Pearson直线相关回归分析示:心衰组CA125、UA、NT-proBNP水平与E/A及LVEF均呈显著负相关(r=-0.679~-0.457,P<0.05或<0.01)。结论:CA125、UA和NT-proBNP水平与高龄CHF患者LVEF均呈显著负相关,有助于心衰严重程度的判断。
- 胡欣李月芳赵红杨斌程曦刘文竹
- 关键词:CA-125抗原尿酸心力衰竭
- 大型医疗设备故障诊断领域的发展与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大型医疗设备是综合性医院的重要医疗资源。要使大型医疗设备可靠、有效的运行,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发展故障监测和诊断技术。研究了设备诊断领域的发展历程,对比分析了常规诊断技术和智能诊断技术,并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发展的智能诊断技术。
- 杨斌万胜春张晨曦方伟
- 关键词:大型医疗设备故障诊断
- 从科学管理医疗设备谈医院效能建设被引量:4
- 2007年
- 本文结合自身实际,阐述了医疗设备管理的模式、方法和多种资金利用的渠道等,说明了科学管理好医疗设备能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价值,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医院效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万胜春杨斌
- 低FODMAP饮食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研究低发酵(fermentable)寡糖(oligosaccharides)、单糖(monosaccharides)、双糖(disaccharides)及多元醇(polyols)(FODMAP)饮食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的治疗临床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7例IB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低FODMAP饮食组54例(LFD)和正常饮食组53例(ND),分别给予低FODMAP饮食、正常饮食。实验前采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于实验的第0天、28天完善IBS症状积分量表(IBS-severity scoring system,IBS-SSS)、生活质量评分量表(IBS-Quality of Life,IBS-QOL)、完善粪便双歧杆菌、乳杆菌及大肠杆菌检查,计算相应积分及菌群计数。结果:两组患者实验前一般情况、IBS-SSS、IBS-QO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28天时,LFD患者IBS-SSS(156.35±95.44vs223.18±66.96)、IBS-QOL(64.81±19.27vs54.62±18.98)较实验前明显改善,且IBS-SSS(156.35±95.44vs201.42±91.28)及IBS-QOL(64.81±19.27vs55.76±20.38)评分明显优于ND组(P<0.05);低FODMAP饮食组肠道乳杆菌(6.33±0.95vs6.45±1.12)、双歧杆菌(8.57±0.84vs 8.61±0.79)的活菌数量无显著变化(P>0.05),而大肠杆菌数量较前减少(8.01±1.12vs8.65±1.11)(P<0.05);LFD患者BMI指数间与0天(23.42±2.38vs22.67±3.75)及ND(23.42±2.38vs 22.93±2.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FODMAP饮食治疗IBS-D患者的效果明显,其机制除了食物的直接作用,还可能与肠道菌群的改变有关。
- 杨斌李超朱华军程曦何友军马立作胡欣
-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菌群体质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