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煜 作品数:17 被引量:105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上海市胸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胸科医院科技发展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电子电信 更多>>
经胸骨后与后纵隔管状胃上提路径对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及近期生活质量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比较管状胃经胸骨后或后纵隔两种不同上提路径对三切口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切除术后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早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8月上海市胸科医院行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1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管状胃不同的上提路径将患者分为两组:胸骨后组,93例,男71例、女22例,平均年龄(63.5±7.7)岁;后纵隔组,51例,男39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3±8.0)岁。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以及术后第1、3个月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肿瘤位置及术后病理肿瘤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骨后组患者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比例高于后纵隔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1%vs.5.9%,P=0.075)。后纵隔组行机器人辅助下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比例高于胸骨后组[27例(52.9%)vs.42例(45.2%),P=0.020]。胸骨后组与后纵隔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ICU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51.3±59.1)min vs.(253.1±27.7)min,P=0.862;(223.7±75.1)ml vs.(240.0±75.1)ml,P=0.276;(3.7±6.6)d vs.(2.3±2.1)d,P=0.139)],后纵隔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更多,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01),胸骨后组R1/2切除的患者比例更高(12.9%vs.5.9%,P=0.187)。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方面,胸骨后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更高(25.8%vs.5.9%,P=0.003),且术后早期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也高于后纵隔组(25.8%vs.5.9%,P=0.003)。两组术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第3个月生活质量均比第1个月明显提高(P<0.001)。胸骨后组患者术后第1个月吞咽困难症状评分比后纵隔组高(3.3±1.5 vs.2.6±1.1,P=0.007),而术后第3个月反流症状评分比后纵隔组低(3.0±1.8 vs.3.6±1.6,P=0.045)。结论经胸骨后路径和后纵隔路径上提管状胃对于三切口食管鳞癌切除术均是安全可行的,经胸骨后路径会增加早期吻合口瘘发生的几率,并带来更多的吻合口狭 张晓彬 杨煜 孙益峰 郭旭峰 叶波 华荣 茅腾 李志刚关键词:食管鳞癌 管状胃 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5例报道 被引量:5 2014年 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pulmonary 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PBML)是一种罕见疾病,临床工作中易被误诊。本文拟探讨PB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回顾性分析5例PBM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学特点。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6.8岁。肺转移瘤发生在诊断子宫平滑肌瘤后89个月-226个月。4例为肺内多发性结节,1例为单发性,1例伴左肾转移。手术方式包括3例胸腔镜下楔形切除,1例左肺上叶切除,1例右肺上叶切除+右肺中叶、下叶楔形切除。术后随访3个月-48个月,肺内残余病灶无进展。PBML主要发生于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的女性。肺是最主要的转移部位。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肿瘤激素依赖性,可予内分泌治疗。 冯键 叶波 杨煜 潘旭峰 林凌 陈勇 曹克坚 施建新 赵珩关键词: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 肺肿瘤 临床病理 转移带蒂肌皮瓣修补胸壁巨大缺损2例 被引量:1 2018年 胸部肿瘤或者良性病灶切除后造成的巨大胸壁缺损需要重建,修复方法主要包括软组织修复和骨性重建两种。软组织修复一般采用游离胸壁肌肉对拢缝合,部分患者还需要附加植皮。前胸壁和侧胸壁大块缺损(大于10cm×10cm)多需行骨性重建来恢复胸廓的形态功能,修复时可选择Marlex网、骨水泥、钛网等材料。 王晖 郭旭峰 孙益峰 杨煜 叶波 杨运海 李志刚关键词:带蒂肌皮瓣 胸壁缺损 外科手术 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新辅助治疗后微创手术可行性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新辅助治疗后行微创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2015~2016年连续收治的新辅助治疗后行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男51例、女5例。将患者分为开放手术组[OE组,25例,年龄61(50~73)岁]和微创手术组[MIE组,31例,60(55~79)岁]两组。结果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28例,新辅助化疗28例。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p CR)率明显高于新辅助化疗患者(21.4%vs.10.7%,P<0.05)。MIE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R2切除率及淋巴结清扫数量比OE组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量和淋巴结转移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E组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O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两组患者其它并发症、二次手术、再入ICU、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0 d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放化疗联合OE组1例患者因术后食管气管瘘胃液窒息而死亡。结论新辅助治疗联合MIE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癌安全可行且能够达到与OE相当的肿瘤学根治效果。 郭旭峰 叶波 杨煜 孙益峰 华荣 茅腾 张晓彬 李志刚关键词:新辅助化疗 肺腺癌淋巴结转移临床预测因素分析:附217例报告 目的 通过对患者的手术前临床资料分析,寻找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为未来避免不必要的淋巴结清扫提供预测方法及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胸科医院胸外科经手术治疗的自2012年1月-6月,217例表现为外周型小结节的肺腺癌患... 叶波 冯键 潘旭峰 杨煜 耿俊峰 施建新 杨俊 范黎明 曹克坚 胡定中 陈文虎 方文涛 赵珩 高文声门下喉气管良性狭窄的临床分型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良性声门下喉气管狭窄(SLTS)的临床分型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治疗的30例良性SLTS患者,其中男性21例,平均年龄47岁,合并气管食管瘘3例。根据病变上缘位置分为4型;I型-环状软骨下缘、Ⅱ型-环状软骨前壁、Ⅲ型-环状软骨环周、Ⅳ型-临近或累及声带。结果所有患者中,I型6例、Ⅱ型10例、Ⅲ型13例、Ⅳ型1例。治疗方式包括1例内镜保守治疗、3例气管切开、11例T管置入、15例SLTS节段切除并一切吻合重建。一期根治手术的15例患者中,I型病变5例,Ⅱ型4例,Ⅲ型5例,Ⅳ型1例,其中1例Ⅱ型患者术后出现再狭窄,T管支撑6个月后成功脱管,1例Ⅲ型和1例Ⅳ型患者手术失败,分别转为T管支撑和气管切开,总体脱管率86.7%(13/15)。单纯T管治疗患者通气满意。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声门下部分喉气管联合切除手术可有效治愈I~Ⅲ期良性SLTS,对于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治疗的,MontgomeryT型硅酮支架是很好的临时或终末治疗手段。 李志刚 李强 仲晨曦 杨煜 施建新 赵珩 方文涛关键词:喉狭窄 气管狭窄 临床分型 外科治疗 62例肺类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总结肺类癌的外科治疗经验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62例肺类癌临床资料,分别对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家族史、组织类型、TNM分期等进行单及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手术当日因血胸行再次剖胸止血;1例左下肺切除者术后2周发生支气管胸膜瘘急诊行支气管残端修补加网膜填塞术,术后2周痊愈出院;1例右上叶支气管袖状切除者术后0.5年吻合口瘢痕增生致右余肺不张行右余肺切除术。患者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2.1%、77.8%,好于其他类型肺癌。42例典型类癌患者中4例(8.3%)淋巴结转移,均为N1,术后3年生存率为97.8%,5年生存率为94.7%;20例不典型类癌中6例(37.5%)淋巴结转移,4例N1,2例N2,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4.4%、58.8%。典型类癌患者和不典型类癌患者3、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7),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3、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8)。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是病理类型(P=0.038)及有无淋巴结转移(P=0.023)。结论原发性肺类癌预后好于其他肺癌,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病理诊断,根治性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对中央型肺类癌应首选袖状切除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是病理类型(P=0.038)及有无淋巴结转移(P=0.023)。 姚烽 周俊 仲晨曦 杨煜 赵珩关键词:类癌瘤 胸外科手术 淋巴结 病理类型 回结肠顺蠕动代食管重建上消化道 目的:结肠左动脉供血、部分降结肠+横结肠顺蠕动移植是目前结肠代食管术式的主要选择,但对于经验不足术者容易出现移植结肠过短问题,并且近端结肠-食管吻合并发症高.而部分回肠+右半结肠移植可有效避免以上问题.本报道拟回我院近期... 李志刚 杨煜 郭旭峰 叶波 华容 茅腾 孙益峰 仲晨曦 张晓彬关键词:右半结肠 回肠 食管切除 机器人辅助食管癌的微创外科切除:上海市胸科医院75例临床报道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通过回顾国内最大的一组单中心达芬奇机器人辅助食管癌(RAE)手术治疗结果,报道上海市胸科医院 RAE 根治术的早期结果和相关技术学习曲线。方法回顾上海市胸科医院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开展的所有 RAE 患者,共75例。研究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肿瘤病理分期、手术过程、肿瘤切除结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75例 RAE 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2.1±8.0)岁。术前诱导4例(5.3%),R0切除率73/75(97.3%),平均出血量(230.7±73.5)ml。全组平均手术时间(275.2±56.8)min,胸部手术时间(95.6±27.5)min。最早20例与之后55例比较:全部手术时间分别为(318.0±48.1)min 和(259.7±51.8)min(t =4.391,P <0.001);胸部手术时间分别为(115.1±29.0)min 和(88.6±23.5)min(t=4.057,P =0.001)。平均切除淋巴结总数为(15.9±11.0)枚,切除胸部淋巴结个数为(9.8±6.9)枚,切除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个数为(3.3±2.6)枚。以手术日期为分界,20例为组,对75例患者行亚分组后,上纵隔淋巴结采样率分别为85.0%、100.0%、100.0%和100.0%(χ^2=8.594,P =0.049),其中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采样率分别为65.0%、95.0%、95.0%和100.0%(χ^2=13.920,P =0.006)。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呼吸功能不全5例(6.7%)、乳糜胸2例(2.7%)、气管食管瘘1例(1.3%)、肺栓塞1例(1.3%)、喉返神经麻痹(VCP)11例(14.7%)。以手术日期为界,25例为组,对75例患者行亚分组后发现,VCP 发生率明显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0%、12.0%和8.0%;χ^2=2.770,P =0.250)。患者中位住院时间12 d,无术后30 d 内死亡病例。结论RAE 根治术安全、可靠。经过20例左右的学习曲线后,� 杨煜 张晓彬 孙益峰 叶波 仲晨曦 郭旭峰 李志刚关键词:食管癌 微创手术 624例T1期肺癌影像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讨肺癌影像学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判断肺癌是否为浸润前病变,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搜集624例病理诊断肺腺癌,影像表现直径≤3 cm孤立性结节,均使用层厚1 mm CT薄层扫描,观察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诊断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CT表现为纯GGO的125例中,在T1a、T1b、T1c时,浸润性病变的比例分别为0(0/72)、6.1% (3/49)及100% (4/4).在mGGO的285例中,在T1a、T1b、T1c时,实性成分小于0.5cm,浸润前病变的比例分别为1.7% (1/58)、6.9% (2/29)及50.0% (2/4),实性成分≥0.5 cm,浸润性病变的比例分别为81.3% (13/16)、94.1% (96/102)及97.4% (74/76).在214例实性结节中,在T1a、T1b、T1,时,浸润性病变的比例分别为87.1%(27/31)、98.8% (84/85)及99.0%(97/98).结论 T1期肺癌,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大及实性成分的增多,浸润性病变比例逐渐增多,CT表现与判断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具有高度相关性,可以作为指导手术方式的依据. 朱多杰 张晓彬 杨煜 孙益峰 郭旭峰 华荣 茅腾 赵珩 李志刚 叶波关键词:肺肿瘤 影像学 孤立性肺结节 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