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金燕

作品数:62 被引量:497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土壤
  • 14篇
  • 12篇污染
  • 9篇重金
  • 9篇重金属
  • 6篇水体
  • 4篇重金属污染
  • 4篇解吸
  • 4篇金属污染
  • 4篇
  • 3篇有效态
  • 3篇迁移
  • 3篇离子
  • 3篇解吸行为
  • 3篇黑杨
  • 3篇钒离子
  • 3篇钒污染
  • 3篇钒钛
  • 3篇废水
  • 3篇本科

机构

  • 55篇四川大学
  • 10篇浙江大学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苏黎世联邦理...
  • 1篇四川省生态环...
  • 1篇攀钢集团矿业...

作者

  • 62篇杨金燕
  • 18篇唐亚
  • 7篇谢嘉穗
  • 6篇黄成敏
  • 6篇刘本洪
  • 5篇杨肖娥
  • 5篇何振立
  • 5篇田丽燕
  • 5篇李廷强
  • 5篇杨锴
  • 5篇魏清清
  • 4篇第宝锋
  • 3篇何建州
  • 3篇刘锐
  • 2篇杨杰
  • 2篇迟德富
  • 2篇李超
  • 2篇王鲲鹏
  • 2篇杨耀
  • 1篇杨杰

传媒

  • 5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土壤通报
  • 3篇环境污染与防...
  • 3篇国土资源科技...
  • 2篇工业安全与环...
  • 2篇环境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皮革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环境保护科学
  • 1篇高等理科教育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0
  • 5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紫外-荧光微孔板酶检测技术测定两种土壤的酶活性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土壤酶活性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示指标,本文对土壤酶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方法】采用荧光微孔板酶检测技术,测定土壤硫酸酯酶、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和肽酶活性,采用紫外微孔板酶检测技术测定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结果表明,采自农田的赤红壤的硫酸酯酶、磷酸酶和肽酶活性高于紫色土和采自矿山的赤红壤的相应的酶活性;矿山赤红壤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三者中最高;紫色土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高于赤红壤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结论】紫外-荧光微孔板酶检测技术可快速测定土壤中酶的活性。
何建州杨金燕田丽燕李廷强
关键词:土壤
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检测及空间风险评估分析技术体系
唐亚谢嘉穗第宝锋刘本洪杨金燕
重金属污染是长期以来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在中国近地表土壤中重金属累积现象普遍,威胁食品安全及人类健康。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与环境管理中,最大的问题是不知哪里的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污染的程度如何?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何在?现...
关键词:
关键词:土壤污染治理
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体系
唐亚刘本洪杨金燕谢嘉穗
由于中国矿山开发及一些特殊行业的发展,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威胁中国粮食生产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行业上尽管有许多的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但生物修复仍然是最有效、成本最低、操作最容易、对环境扰动小的技术。该技术体系...
关键词: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治理
钒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及钒积累与转移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为探讨钒(V)胁迫下紫花苜蓿的生长响应及钒积累与转移特征,采用室内水培试验,设置不同浓度(0、0.1、0.5、2.0、4.0、10.0 mg·L^(-1)V)含钒营养液,研究了各浓度钒胁迫下紫花苜蓿株高、根长、叶绿体色素、光合气体参数、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及细胞膜透性、生物量、各组织钒浓度、钒转移系数(TF)和冠层、根系、整株钒提取量及冠层、根系钒提取量占总提取量百分比,以期为通过紫花苜蓿修复钒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浓度钒(0.1 mg·L^(-1)V)处理时根长、叶绿体色素(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生物量均有增加但不明显(P>0.05)。相反,高浓度钒(≥4.0 mg·L^(-1)V)显著降低了株高、根长、叶绿体色素、Tr、Gs、Pn及生物量,同时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及膜透性显著增大(P<0.05)。与对照相比,根长在≥0.5 mg·L^(-1)V时显著减小;2.0 mg·L^(-1)V时冠层及总干物质量显著降低(P<0.05),但0.5 mg·L^(-1)V和2.0 mg·L^(-1)V时株高、叶绿体色素、光合气体参数、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及膜透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各器官钒浓度为叶>根>茎,而钒处理组为根>茎>叶,根系是紫花苜蓿贮存钒的主要部位。TF随钒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后略有升高。每盆植株冠层钒提取量在4.0 mg·L^(-1)V时最大,为0.5464 mg。尽管在≥4.0 mg·L^(-1)V时植株生长显著受抑制,但根系、冠层及整株钒提取量较≤2.0 mg·L^(-1)V处理显著增大。研究表明,紫花苜蓿具有相对较强的抗钒胁迫能力,具有一定的修复钒环境污染的潜能。
武振中杨金燕张有贤
关键词:紫花苜蓿胁迫响应
酸热活化、有机化、柱撑改性海泡石对土壤中钒的吸附固定被引量:4
2020年
采用酸热活化、巯基有机化、羟基铁铝柱撑3种方法对天然海泡石进行改性,研究不同改性方法对海泡石结构及比表面积的影响,并将其作为吸附剂加入土壤,采用批量吸附试验考察吸附剂添加量、吸附时间、初始钒V(Ⅴ)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探究添加改性海泡石的土壤对V(Ⅴ)的吸附效果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海泡石比表面积增大,部分结构发生改变,吸附能力增强;添加羟基铁铝柱撑、酸热活化、巯基有机化改性海泡石的土壤对V(Ⅴ)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159.71,1619.57,936.57 mg/kg;吸附方式为单分子层物理吸附;解吸试验表明,添加羟基有机化改性海泡石的土壤解吸率最高,酸热活化和羟基铁铝柱撑海泡石次之。添加柱撑及酸热活化海泡石的土壤对V的吸附效果较好,用量5%时对V(Ⅴ)的固化率分别为30.24%、22.67%,但柱撑海泡石的稳定性仍有待提升。
黄湘云何文艳李金鑫杨金燕
关键词:土壤海泡石等温吸附
钒浓度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了解钒对藻类生长的影响,为利用藻类监测钒污染水体的环境状况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钒溶液培养条件下藻类干重、生物多样性及营养元素吸收能力。结果表明:钒浓度在0~1.0mmol/L,随着浓度的增加,藻类干重逐渐减少,其中,当钒浓度0.05mmol/L时,比不添加钒的减少22.2%;浓度为0.1~1.0mmol/L时,比不添加钒的减少84.2%~91.2%。随着钒浓度增加,藻类生物多样性降低,高浓度钒(0.5~1.0mmol/L)处理条件下,以绿藻门小球藻属藻类为主。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钒抑制藻类对营养元素Cu、Mg的吸收,促进Zn、Mn的吸收。
欧阳莉莉杨金燕
关键词:藻类生物量养分吸收
一种修复钒污染土壤的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修复钒污染土壤的生物炭,其制备方法,将水稻秸秆放置于陶瓷坩埚中,压实后盖上坩埚盖,置于马弗炉高温热解2h,温度设置650℃;待马弗炉内温度降低后,取出水稻秸秆生物炭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将冷却后的水稻秸秆生物炭...
杨金燕李金鑫于雅琪
钒钛矿区钒迁移靶向阻隔与修复关键技术及应用
黄艺杨金燕史章良张晓超周丹张冠儒张佩聪邓清华何鹏马中建
钒是国家战略资源,也是高毒性稀有金属。上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议将钒列入优先环境危险元素清单。中国钒资源居世界首位,长期大规模、高强度的矿业开发在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含钒废渣排放量剧增,对生态环...
关键词:
关键词:钒钛磁铁矿
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和土壤培肥综合技术体系
唐亚谢嘉穗刘本洪第宝锋杨金燕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坡耕地是江河泥沙的主要来源。能否有效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对中国水蚀地区水土保持及大量水库的寿命意义重大。该技术体系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选用具有特殊功能的植物种类,采用特定的种...
关键词:
关键词:水土流失防治土壤结构耕地
Bioaccessibility of Vanadium from Soil and Mineral Measured by in vitro Model被引量:2
2012年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xisting forms and bioaccessibility of vanadium(V) from soil and mineral of Panzhihua region.[Method] The representative Xigeda soil and vanadium-titanium magnetite were collected from Panzhihua region to determine the existing forms of vanadium from soil and mineral;in vitro bionic diges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measure the bioaccessibility of vanadium.[Result] The dissolved concentrations of vanadium from farmland,mining area and vanadium-titanium magnetite in gastric juice were respectively 5.02,9.50 and 3.88 mg/kg,and the bioaccessibility ranged from 0.09% to 3.00%;the dissolved concentrations of vanadium in intestinal juice were respectively 2.98,5.43 and 4.49 mg/kg,and the bioaccessibility ranged from 0.10% to 1.78%.The content of vanadium in various existing forms varied significantly,the contents of vanadium in non-specific adsorption state and specific adsorption state were low,but residual content was completely high,which accounted for 75.06%,95.32% and 86.27% of the total content of vanadium in samples.[Conclusion] Bioaccessibility of dissolved vanadium in gastric juic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mall intestinal juice.Vanadium from soil and mineral was difficult to generate morphological transformation and migration,which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low bioaccessibility.
何建州杨金燕田丽燕唐亚
关键词:BIOACCESSIBILITYSOILMINERAL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