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燕
- 作品数:58 被引量:285H指数:9
- 供职机构:海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中国2003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73
- 2005年
- 目的为了解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2003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是否存在基因型或亚型的差异.方法对2003年15个省分离的107株麻疹病毒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同一年份不同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特征及分子差异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从107株麻疹病毒中扩增出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羧基(COOH)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通过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106株为麻疹病毒H1基因型;1株属于A基因型,为沪191(S191)疫苗株.106株H1基因型毒株分成2个亚型,101株为H1a,5株为H1b基因亚型.2003年H1b亚型主要流行于海南、四川、上海、贵州省;而H1a在全国广泛分布;未发现H1c基因亚型,该亚型1993~1994年曾是北京、山东、河北、湖南省流行的优势毒株.对比2003年与1993~2002年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亚型,H1a呈上升趋势,H1b亚型在所有H1基因型中的比例由1995~2002年的24.3%下降到2003年的4.7%,而H1c亚型逐渐消失.对2003年分离的病毒进行省内和不同省间遗传距离的比较证明,各省内的毒株变异范围在0%~6.1%(0~27个核苷酸差异);各省间的变异范围在0%~4.3%(0~20个核苷酸差异);省内差异最大值大于省间差异.结论中国最近11年来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亚型趋势为:H1a呈上升趋势,逐渐成为优势亚型;H1b亚型逐年降低转为弱势;H1c亚型逐渐消失.2003年麻疹变异毒株呈散在分布,无明显地域性.同时表明,中国的麻疹流行是由H1a和H1b中的许多不同病毒株造成的多个传播链引起的.讨论了在中国继续开展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监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展望了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对于中国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应用前景.
- 张燕许文波朱贞蒋小泓胡家瑜王建国张金芳何吉兰孙莉林春燕凌华李聪勇刘杨马艳张晋琳王常银杨学磊章传真李平杜雯郑蕾梁勇姬奕昕
- 关键词:麻疹病毒H1基因型
- 海南省2005~200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学监测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分析海南省2005—200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病原学监测结果,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方法,用RDa和L20B细胞对A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粪便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2005~2009年从A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966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33株脊髓灰质炎病毒(PV)毒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196株;33株PV毒株中PVI型8株、PVⅡ型6株、PVⅢ型5株、PV混合型(Pmix)13株、PV+NPEV混合株1株。所有PV毒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均为脊灰疫苗相关株。结论海南省2005~2009年A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中未发现脊灰疫苗衍生毒株(VDPV),且脊灰实验室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都达到WHO的标准,表明海南省AFP病例的病原学监测敏感、高效。
- 陈海云潘正帆潘婷婷林春燕陈少明马焱
-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脊髓灰质炎病毒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 常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海口市居民区白纹伊蚊的杀灭效果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了解2.5%高效氯氟氰菊酯、50 g/L顺式氯氰菊酯、8.5%高效氯氰菊酯·6.5%残杀威、2.5%溴氰菊酯4种常用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对海口市居民区白纹伊蚊的杀灭效果。方法 2016年1—5月在海口市四季华庭、滨海北胜、海虹宿舍、裕丰公寓4个居民区大量采集白纹伊蚊幼虫,经实验室获得子一代试虫,使用玻璃药膜法抗药性检测4种常用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对其杀灭效果。结果根据推荐的稀释倍数,8.5%高效氯氰菊酯·6.5%残杀威(悬浮剂)对4个居民区白纹伊蚊杀灭效果最显著,30 min击倒率和24 h死亡率均为100%;其次为2.5%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对四季华庭、海虹宿舍、滨海北胜居民区白纹伊蚊杀灭效果显著,30 min击倒率分别为97.33%、97.33%、93.33%;24 h死亡率分别为97.33%、96%、96%。结论4种杀虫剂对不同居民区杀灭效果不同,其中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杀虫剂商品效果最不明显,在未来的蚊虫控制中,应加强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杀虫剂。
- 林春燕刘义陈学文陈学文林怡刘超王晓花林怡蔡芳
- 关键词:居民区白纹伊蚊生物测定
- 海口市2010-2020年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发病至确诊间隔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了解海口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发病至确诊间隔时间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海口市输入性登革热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2010-2020年海口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发病至确诊间隔时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010-2020年海口市共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72例,其中广东、云南和广西占国内输入病例的89.47%(17/19),东南亚国家占境外输入病例的94.34%(50/53)。所有病例的发病至确诊间隔时间的中位数为3.7 d,四分位数间距为2.9 d,70.83%的病例集中在2.0~5.0 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地点、诊前自行服药、首诊使用登革病毒NS1抗原检测和首次就诊医疗机构等4个因素与发病至确诊间隔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市以外地区发病、诊前自行服药、首诊未使用NS1抗原筛查、首次就诊为国内其他地区医疗机构和首次就诊为境外医疗机构是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晚发现的风险因素(P<0.05),其OR值(95%CI)分别为14.090(2.394~82.935)、25.011(1.667~375.273)、37.356(5.621~248.240)、10.556(1.070~104.114)和10.556(1.904~58.528)。结论加强广东、云南和广西等登革热高发省份来海口的病人以及东南亚等境外高发地区入境人员检验检疫和医学排查,提高群众防病就诊的意识;医疗机构早期使用NS1抗原筛查,可及时发现识别输入病例,降低输入或因输入导致本地登革热疫情发生的风险。
- 曾小平陈琴陈琴王明昌李永武
- 关键词:登革热输入病例
- 海南省贫困地区婴幼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及表面抗原携带状况调查被引量:10
- 2002年
- 目的 为了解海南省贫困地区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为制定贫困地区乙肝疫免疫应用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儿童用标准组群抽样(PPS)方法,检测HBsAg用ELISA方法。结果 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39.9%,HBsAg携带率为9.4%。接种乙肝疫苗能有效降低HBsAg携带率,接种疫苗较未接种儿童的HBsAg携带率低72.5%;不同接种率地区的HBsAg携带率不同,两个市县间、城镇与农村间的接种率及HBsAg携带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导致乙肝疫苗接种率低的主要原因为收费过高和不知道要接种。结论 给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能有效地降低儿童的HBsAg携带率,降低乙肝疫苗接种费用,加强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是提高贫困地区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必要措施。
- 符振旺孙莲英马焱林春燕朱坚邓海英周立文王春雷史金端
- 关键词:婴幼儿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原疫苗接种HBSAG携带率乙型肝炎
- 海口市2008—2012年个体诊所消毒质量监测结果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为了解海口市个体诊所消毒质量现状,对2008—2012年海口市个体诊所消毒质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取现场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海口市个体诊所内的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与保存液、紫外线灯强度、压力蒸汽灭菌消毒效果以及空气卫生质量等7类项目进行消毒质量监测。采用卡方检验或趋势性检验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海口市个体诊所消毒质量各年度变化趋势较为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趋势=0.967)各年度合格率均达94%以上。各监测项目中使用中的消毒液合格率最高,为97.85%,空气合格率最低,为69.0%。结论个体诊所消毒质量总体平稳,但不同监测样品的消毒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应重点加大对空气卫生质量监管指导及监测力度。
- 吴云英胡平成林春燕李崎吴芳芳
- 关键词:个体诊所消毒质量
- 一起学校感染性腹泻事件病原溯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对海口某私立中学一起突发感染性腹泻事件进行病原溯源分析,为此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疫情进行调查,采集相关样本共191份进行细菌学检测。对其中125份样本提取核酸,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蜡样芽胞杆菌、小肠结肠耶尔森菌核酸;对其中143和88份样本提取核酸,用RT-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和轮状病毒核酸。对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本起疫情累计报告符合其它感染性腹泻定义的病例87例。其中采集23份学生患者和65份食堂从业人员病毒样本,仅1份学生病毒样本检出诺如病毒;采集12份患者肛拭子,检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6份,其余均未检出致病菌。采集桶装矿泉水、饮水机涂抹拭子、食堂环境涂抹拭子和食堂留样食品共97份,检出22株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PFGE分子分型结果显示,28株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的指纹图谱带型呈多态性,相似系数为54.1%。结论该事件可能是一起由不同型别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污染桶装矿泉水,同时混有食品及食品加工环节过程受到污染引起的其它感染性腹泻。应加强对学校饮水和食堂卫生的监督。
- 王艳燕林春燕朱婓莉王明昌唐潆芳
- 关键词:腹泻疾病暴发流行
- 蚊体内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7年
- 随着蚊媒传染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逐渐增加,对蚊体内蚊媒病毒进行准确、快速检测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从最初的分离接种法,发展到较新的分子生物学和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技术的进步为实现蚊媒病毒的快速准确检测带来可能。本文就蚊体内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陈锴林春燕李平朱勇喆
- 关键词:病毒检测分子生物学
- 海南省2001年麻疹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
- 2003年
- 目的 对 2 0 0 1年收集的疑似麻疹病便的血清标本及咽拭予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从病原学和血清学探讨。方法 对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IgM抗体检测和麻疹病毒分离的检验结果 ,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与疫苗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 0 0 1年全省共收集疑似麻疹病例血标本 65份 ,麻疹IgM抗体阳性 42份 ,阳性率为 64 .62 %。收集咽拭予标本 19份 ,分离出麻疹病毒 5株 ,阳性率为 2 6.3 2 % ,经基因序列分析 ,均为H1基因型。检测 10份麻疹疫苗效价、平均滴度在 4.15 1LgTCID50 / 1.,0ml ,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格指标。结论 2 0 0 1年我省的麻疹病例主要以 14岁以下儿童为主 ,引起暴发的毒株为本土毒株 ,尚未发现有外来毒株引起的病例。建议健全麻疹监测系统 。
- 林春燕马焱周立文邓海英孙莲英陈海云
- 关键词:麻疹病毒分离IGM抗体
- 海南省2002~2006年麻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分析海南省麻疹监测结果,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家统一的麻疹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Epiinfo软件分析监测结果。结果海南省21302~2006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550例,确诊麻疹病例2130例,确诊率为83.5%,年均发病率为5.3/10万,病死率为0.05%。监测系统报告病例数均大于大疫情报告数,采集疑似病例血标本1121例,采集率为44.0%,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61.1%,风疹IgM阳性率15.6%。发病以散发为主,局部暴发点同时存在。3~7月为高发季节;发病以15岁以下少年儿童为主,占85.3%,其中8月龄~6岁占48.0%,7~15岁占37.3%;无麻疹疫苗(简称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儿童占83.3%。结论海南省2002~2006年麻疹监测系统保持较高敏感性,21302~2006年海南省麻疹发病处于低流行水平,无MV免疫史的少年儿童是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
- 符振旺孙莲英曾昭长曾雪霞陈海云林春燕何健潘正凡
- 关键词:麻疹麻疹疫苗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