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曦
- 作品数:46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藜芦醇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的抗氧化损伤作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抗氧化损伤作用。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野百合碱组、白藜芦醇组、伐地那非组。对照组给予2 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其余三组同时给予野百合碱腹腔注射造成肺动脉高压模型,正常饲养21 d。而后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处理21 d后测量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右心肥厚指数RV/(LV+S),处死动物,留取左肺组织,比色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上清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表达。结果同对照组相比,其余三组mPAP、RV/(LV+S)显著增高(P<0.05);同野百合碱组相比,白藜芦醇组、伐地那非组mPAP、RV/(LV+S)显著下降(P<0.05)。同野百合碱组相比,白藜芦醇、伐地那非治疗后能够明显降低大鼠肺组织MDA含量(P<0.05),增加SOD、GSH、CAT的含量(P<0.05)。结论大鼠肺动脉高压造模后予白藜芦醇处理,可有效减轻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对肺动脉高压肺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有一定逆转作用。
- 杨永超杨东鹏吕珊珊林曦董文鹏于浩陆华杨博马涛张卫达王晓武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白藜芦醇活性氧簇
- 湿热应激诱导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湿热应激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湿热应激小鼠模型,分为湿热应激组(42℃,RH 65%)(H组)和对照组(C组);TUNEL法原位标记凋亡的心肌细胞,EIISA检测AngⅡ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小鼠心肌细胞,分别加入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和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共培养24 h,随后加入AngⅡ共培养24 h;Annexin V-FITC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P38 MAPK及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湿热应激条件导致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伴随有大量AngⅡ的生成(P<0.05);体外实验证实,AngⅡ能够剂量依赖性的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同时诱导caspase-3和P38 MAPK的活化;Z-DEVD-FMK预处理明显抑制Ang 1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表明AngⅡ主要通过caspase-3活化途径来诱导心肌细胞凋亡;此外,SB203580可抑制AngⅡ诱导的caspase-3的表达。结论湿热应激诱发心肌细胞凋亡主要是通过AngⅡ诱导的P38 MAPK-caspase-3通路来实现的。
- 王晓武袁彬彬林曦王显悦董文鹏杨永超张卫达
- 关键词:细胞凋亡P38MAPKCASPASE-3
- 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心肺组织变化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野百合碱诱导形成的肺动脉高压大鼠心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腹腔注射野百合碱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饲养3周,观察记录大鼠一般情况,处死大鼠并测量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 PAP)、右心肥厚指数RV/(LV+S),观察肺血管、心肌细胞形态学改变,测量心肌细胞平均直径(AD)及心肌细胞核密度(MND),计算支气管和肺泡伴行的肺中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核密度(SMC)、中膜厚度(PAMT)、肺中小动脉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以及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随着时间延长一般情况明显变差,m PAP和RV/(LV+S)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可见心肌细胞肥大明显,结构紊乱,肺中小动脉管腔狭窄明显,中膜增厚,组织间隙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生且排列杂乱;电镜观察可见中小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增多,细胞核形态不规则,细胞器及胞浆内空泡增多,两组SMC、PAMT、WT%、WA%、AD、MN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野百合碱诱导大鼠形成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重构,其成因可能与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丛状增生、平滑肌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大量增生引起血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心肌细胞代偿性肥大、增生等变化有关。
- 杨永超杨东鹏杨博林曦董文鹏王晓武
- 关键词:野百合碱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
- 基于氧化应激探讨溪黄草总二萜保护肝线粒体抗氧化研究
- 目的从保护肝脏线粒体和调控内源性抗氧化酶系统两个角度,选用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刀豆蛋白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两种常用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以及乙醇损伤人胚肝细胞L-02模型,观察、评价溪黄草总二萜的保肝作用,指出其可能...
- 林曦
- 关键词:急性肝损伤氧化应激抗氧化溪黄草
- 儿童二尖瓣成形术后并发严重溶血性贫血的再手术治疗
-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二尖瓣成形术后并发严重溶血性贫血的机制及再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自2006-8/2014-6月,科室行二尖瓣成形术患儿224例,年龄4个月~14岁,平均(7.8±5.3)岁,其中6例患儿(2.7%)术后...
- 林曦张卫达王晓武马涛袁彬彬
- 新型抗钙化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索对戊二醛固定的牛颈静脉改性的新的抗钙化处理方法,以期研制出一种新型抗钙化牛颈静脉带瓣管道。评价处理后新型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生物力学性能、在体抗钙化、抗炎性能及体内外生物相容性,初步探讨其作为右室流出道重建术中管...
- 林曦
- 关键词:环氧氯丙烷生物力学生物相容性
- 文献传递
- 高龄高危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总结高龄高危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管理经验。方法2008年8月至2017年8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对54例高龄(年龄>70岁)高危心脏瓣膜患者行瓣膜置换术。CPB中:心肌保护采用1:4(晶:血)冷灌注液,每隔30 min以冷血半钾停搏液重复灌注,常规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定时行血气分析、活化全血凝固时间(activated clottingtime of whole blood,ACT)、电解质以及尿量监测,保持动脉血pH值7.35~7.45,静脉血氧饱和度65%以上,ACT维持在480 s以上,术中灌注流量2.0~2.6 L/(min·m^2),灌注压维持在60~80 mmHg(1mmHg=0.133kPa)。结果全组CPB时间112(87~25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4(54~174)min,术毕心脏自动复搏率78%,围术期死亡3例,余均痊愈出院。结论高龄高危心脏瓣膜置换术风险大,对术中管理要求高,在CPB中选用性能良好的材料如膜肺,合理的预充,充分的组织灌注,有效的心肌保护,适度的辅助循环,以及改良超滤,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王晓莉林曦向文星刘航宇张卫达
- 关键词:体外循环高龄高危心脏瓣膜置换术
- miR-645对骨肉瘤U2OS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构建hsa-miR-645 inhibitor真核表达载体,观察miR-645在人骨肉瘤U2OS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侵袭和对靶基因TNFR2表达的影响,并初步分析miR-645影响骨肉瘤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将hsa-miRNA-645 inhibitor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ZX AM02-U6 pur中,构建成pEZX AM02 645 inhibitor重组表达载体,将表达载体瞬时转染骨肉瘤U2OS细胞,RT-PCR法检测miR-645在转录水平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情况,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miR-645的靶基因,并进行基因功能初步分析,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中TNFR2表达的情况。结果真核表达载体pEZX AM02 645 inhibitor成功转染U2OS细胞,并经RT-PCR检测可有效表达,MTT法结果显示hsa-miR-645 inhibitor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Transwell法结果显示hsa-miR-645 inhibitor能降低细胞侵袭能力,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TNFR2为miR-645在U2OS细胞中的作用靶点之一。结论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ZX AM02 645 inhibitor,转染骨肉瘤U2OS细胞后能有效表达,并以TNFR2基因作为作用靶点。
- 李梅李丽华阮征何鹏林曦夏虹张余
- 关键词:细胞侵袭靶基因
- 带单瓣自体心包补片在右室流出道重建术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带单瓣自体心包补片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07/2010-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手术,其中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21例,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TOF+PA)12例,右心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瓣狭窄(double outlet right ventricleand pulmonary stenosis,DORV+PS)10例,永存动脉干(persistent truncus arteriosus,PTA)5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0.8~16.0(5.2±4.1)岁;术中采用自体心包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再剪一小块半圆形心包设计成单瓣,缝制于心包补片上,其直径相当于重建后肺动脉瓣环直径。术后随访39例,9例失访,时间2~36(17.1±9.5)月。结果术后无死亡患者,无右室流出道再狭窄,超声显示术后早期血液动力学效果满意;但术后2年只有20%(2/10)患者仍保存正常的肺动脉瓣功能。结论采用带单瓣自体心包补片行右室流出道重建术,操作简便、安全,术后早期能极好的阻止肺动脉瓣返流,其作用虽不能持久,但远期也不会出现右室流出道再狭窄,适当选用能降低围手术期损伤。
- 林曦张卫达王晓武马涛袁彬彬梅鲁刚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单瓣
- 1918年流感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中医药防治研究
- 2022年
-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个古老的疾病。1918年流感极有可能借助中外交通与人员往来,自多个方向由境外传入中国,再通过国内人员流动,蔓延至各地。中医界人士积极参与流感救治,认为此疫属燥热性瘟疫,用药宜辛凉轻宣、润燥生津。曹炳章的《秋瘟证治要略》是中医药防治1918年流感的专著,燥热性流感的辨证论治体系随之确立。
- 林曦李永宸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瘟疫民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