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夏林
- 作品数:61 被引量:18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神经生长因子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及TrKa阻断剂K252a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CEC)增殖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不同因子(NGF各浓度组、NGF+K252a各浓度组、bFGF组、bFGF+K252a组和正常培养液组)对正常和缺氧条件下培养的HRCEC的影响。【结果】随NGF浓度增加(20、50、100ng/ml),HRCEC细胞数目明显增多(正常氧浓度NGF组分别为0.254±0.033、0.696±0.029、1.136±0.051;缺氧条件相应各组为0.422±0.036、0.798±0.044、1.376±0.052,P均<0.05)。随K252a浓度增加(50、100、200nmol/L),NGF+K252a组正常氧浓度时分别为0.864±0.067、0.496±0.025、0.202±0.078,缺氧条件时相应为1.042±0.047、0.700±0.065、0.401±0.078,较同浓度NGF(100ng/ml)组HRCEC细胞数目减少(P<0.05),随K252a浓度增加HRCEC细胞数目减少趋势愈加显著(P均<0.05)。【结论】NGF可促进HRCEC的增殖,该作用可被特异性TrkA阻断剂K252a所阻断。
- 王丁丁于强陈子林柳夏林
- α1-抗胰蛋白酶应用于制备治疗神经退行性眼病的药物
- 本发明涉及α1‑抗胰蛋白酶应用作为制备治疗神经退行性眼病的药物。采用α1‑抗胰蛋白酶治疗小鼠视网膜色素变性这一典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可有效延缓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变性死亡,保留视功能,达到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目的。机制上...
- 柳夏林何嫦周恬
- 1型糖尿病小鼠下肢缺血恢复受损的机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1型糖尿病小鼠肢体对缺血刺激的血管生成反应,及其骨髓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方法雄性C57BL/6小鼠20只,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小鼠20只为对照组。所有小鼠均行单侧股动脉结扎切除术,建立下肢动脉缺血模型。应用激光多普勒扫描仪记录肢体血流恢复情况至术后第4周。取缺血下肢肌肉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血管密度。分离小鼠股骨和胫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内皮祖细胞,收集后进行培养,观察其增殖和分化能力。结果小鼠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后,出现典型1型糖尿病表现。1型糖尿病小鼠下肢缺血后血流恢复、缺血肢体肌肉血管密度及1型糖尿病小鼠骨髓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增殖和分化能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0.05)。结论1型糖尿病小鼠肢体对缺血刺激的反应明显减弱,可能与糖尿病状态下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降低有关。
- 李拥军柳夏林刘昌伟管珩林清
- 关键词: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内皮祖细胞
- 同源盒基因Pax-6在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分析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小鼠晶状体上皮细胞 (LEC)内同源盒基因Pax 6的表达 ,探讨维持晶状体上皮细胞特性的基因因素。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原代、传 1代、传 2代及传 3代LEC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 ,检测细胞中Pax 6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细胞中Pax 6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在原代、传 1代及传 2代培养的LEC中均可检测到Pax 6基因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 ,传 3代培养的LEC中仅检测到Pax 6基因蛋白的微弱表达。阴性对照均未见Pax 6基因的表达。结论 体外培养的小鼠LEC中具有Pax 6基因 ,该基因的正常表达是维持LEC特性的必要条件。
- 刘奕志夏朝霞柳夏林黄强
- 关键词:同源盒基因PAX-6晶状体上皮细胞LEC
- PDL1抗体在角膜新生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抗PDL1抗体在用于治疗角膜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构建碱烧伤诱导的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通过局部应用抗PDL1抗体后进行裂隙灯检查评估角膜新生血管、角膜血管组织免疫荧光染色等实验发现,抗PDL1抗体...
- 柳夏林何嫦杨紫琪周恬倪弼砚
- 晶状体病的手术关键技术改进和发病机理的研究
- 刘奕志陈伟蓉郑丹莹罗莉霞吴明星程冰柳夏林张新愉林浩添黄文勇何明光殷秋霞杨文辉刘玉华张振平
- 晶状体病是全球首位的致盲性眼病,约占中国盲人总数的50%,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然而,晶状体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明确,传统手术治疗模式存在较多的局限。项目组对白内障手术治疗的关键技术和发病机理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取得了革...
- 关键词:
- 关键词:发病机理白内障手术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血-房水屏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2
- 2004年
- 目的 观察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相关因素对血 房水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对 60例 (64只眼 )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后的房水蛋白浓度进行定量检测 ,记录并比较闪光值。术后随访时间为 3个月。结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 ,术后 1d、1周、1个月及 3个月术眼房水的平均闪光值分别为 (6 94± 0 3 4 )、(2 6 2 7± 1 3 7)、(13 96± 1 0 5)、(9 0 7± 0 43 )及 (7 16± 0 2 7)光粒子数 /ms ,其中术后 1d、1周及 1个月高于术前 ,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术后 3个月与术前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术后早期术眼房水蛋白浓度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 (r =0 40 0 ,P =0 0 0 1) ,与患者的性别和眼别均无相关。术中虹膜脱出者术后 1d和 1周血 房水屏障功能破坏严重。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术后短期内影响术眼的血 房水屏障功能 ;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可动态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血 房水屏障功能的影响。 (中华眼科杂志 ,2 0 0 4,40 :2 6 2 9)
- 罗莉霞刘奕志张新愉刘玉华柳夏林
- 关键词:超声乳化吸除术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扭动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的初步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超声振动模式-扭动模式(Torsional)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病例来自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诊断单纯性老年白内障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并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一组选用扭动模式,而另一组选用常规模式,记录术中所使用的超声时间(Ultrasound Time,UST)及超声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并比较术后角膜水肿程度、角膜厚度、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率。结果术中所使用的超声时间及超声能量比较,扭动模式组较常规模式组低,对于1、2、3、4级核,平均UST扭动模式组为8.32,18.45,29.48和48.39秒,而常规模式组为10.25,25.14,36.45和61.44秒;扭动模式组平均超声能量为0.94,3.13,7.47和14.08,常规模式组为1.25,4.18,8.59,16.51,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术后1天及术后7天扭动模式组较常规模式组高,而术后1月观察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角膜水肿及平均角膜中央厚度比较,术后1天及7天扭动模式组较常规模式组角膜水肿轻,术后30天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天及30天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扭动模式组较常规超乳模式组高,丢失率低。结论扭动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较传统超乳模式相比,是一种高效安全的超声乳化振动模式,较传统模式相比可以减少术中的超声时间及超声能量,并减少对眼内组织特别是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
- 曾明兵刘奕志柳夏林罗莉霞夏园玲曾阳发袁钊辉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
- 修复型免疫细胞亚群的诱导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修复型免疫细胞亚群的诱导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使用成熟应用于临床的造血刺激因子G‑CSF及MSC.sEV,能够有效诱导修复型免疫细胞亚群。且安全性更好,避免了眼内注射诱发致盲性并发症等问题。本发明使用外周血修...
- 柳夏林易薇薛莹卿文洁曹迎雪
- 一种包含miR-204的外泌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载有miR‑204的外泌体,其能够显著改善干眼症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将miR‑204在L929细胞中高表达,本发明获得了安全高产、来源稳定的装载miR‑204的外泌体,解决了MSC来源外泌体在实际应用上培养...
- 柳夏林何嫦周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