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口腔
  • 2篇食用
  • 2篇食用槟榔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咀嚼
  • 2篇口腔癌
  • 1篇地理分布
  • 1篇地铁
  • 1篇地铁站
  • 1篇碘缺乏
  • 1篇碘缺乏病
  • 1篇毒理
  • 1篇毒理学
  • 1篇毒理学实验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粘膜
  • 1篇粘膜下
  • 1篇致病
  • 1篇致病菌

机构

  • 9篇湘潭市疾病预...
  • 4篇湖南省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衡阳市疾病预...
  • 1篇常德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湘潭医卫职业...

作者

  • 9篇桂卓嘉
  • 6篇萧福元
  • 5篇袁晟
  • 2篇周纯良
  • 2篇彭蔚
  • 1篇胡余明
  • 1篇赵炜哲
  • 1篇颜天强
  • 1篇葛覃兮
  • 1篇王继杰
  • 1篇苏丽琴
  • 1篇马金辉
  • 1篇李四海
  • 1篇杨敏
  • 1篇王先良
  • 1篇饶俊
  • 1篇王军
  • 1篇王非
  • 1篇刘秀英
  • 1篇姚孝元

传媒

  • 7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湘潭市恶性肿瘤死因监测及口腔癌死亡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分析2008-2012年湘潭市居民恶性肿瘤以及口腔癌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2008-2012年的死因监测数据,描述湘潭市恶性肿瘤及口腔癌死亡率及变化趋势,并与湖南省、全国死因监测数据中的恶性肿瘤及口腔癌标化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湘潭市2008-2012年平均报告粗死亡率为473.8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90.89/10万,均低于湖南省平均水平(P〈0.05);其中恶性肿瘤年平均粗死亡率为85.29/10万,标化死亡率为71.36/10万,均低于湖南省平均水平(P〈0.05),居全死因顺位的第二位;口腔癌年平均粗死亡率为0.94/10万,标化死亡率为0.80/10万,与全国及湖南省平均水平相比无明显升高(P〉0.05),居湘潭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第13位,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1.10%,占全死因的0.20%;湘潭市居民口腔癌35--64岁截缩死亡率为1.12/10万,0--74岁累积率为6.83%,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1 566人年,年均313.2人年,减寿率为0.58‰;5年间湘潭市报告死亡率、恶性肿瘤死亡率、口腔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湘潭市恶性肿瘤死亡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死亡率低于湖南省和全国,口腔癌死亡无明显地区性升高。
罗昊袁晟桂卓嘉刘建新萧福元
关键词:恶性肿瘤口腔癌死因监测死亡率
2021年湖南省四个城市宾馆(酒店)室内PM_(2.5)浓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湖南省四个城市宾馆(酒店)室内PM_(2.5)浓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1年在湖南省浏阳市、湘潭市、衡阳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选择67家宾馆(酒店)开展调查,收集基本情况数据,并监测室内空气指标。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三星级及以上宾馆(酒店)、三星级以下宾馆(酒店)、快捷酒店的室内PM_(2.5)平均浓度分别为79、56、51μg/m^(3)。宾馆(酒店)总体超标率为34.20%,最高超标倍数达到5.62。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温度、经营客房面积、本场所最近两年是否装修过、湿度是影响三星级及以上宾馆(酒店)室内PM_(2.5)浓度的主要因素,湿度、风速是影响三星级以下宾馆(酒店)室内PM_(2.5)浓度的主要因素,经营客房面积、温度是影响快捷酒店室内PM_(2.5)浓度的主要因素。结论2021年湖南省四个城市监测的宾馆均存在超标情况,三星级及以上浓度最高,不同宾馆(酒店)室内PM_(2.5)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
张敏李悦李四海寻寒全李涛詹勇桂卓嘉吕玲双张杏娥胡冀安宁饶俊刘志光周纯良刘秀英
关键词:细颗粒物影响因素
中南某市地铁站和车厢室内空气细菌污染状况及菌群分布特征
2024年
[背景]细菌是地铁室内空气中种类最多、来源最广泛的微生物,其中的病原菌可通过空气在人群中传播,导致健康风险增加。[目的]了解中南某城市地铁站内及车厢内空气细菌污染状况及其菌群分布特征,为制定改善地铁室内空气细菌污染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客流量差异,选择中南某市三个地铁站及停靠列车车厢进行同步空气采样监测。采用直读法测定温度、湿度、风速、二氧化碳(CO_(2))、细颗粒物(PM_(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_(10))。按照GB/T 18204.3—2013《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3部分:空气微生物》要求,以28.3 L·min^(−1)流量采集空气样本,培养检测细菌总数,对细菌微生物种类进行质谱鉴定,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区分病原菌和非病原菌。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不同区域和时段地铁卫生指标的比较分析,采用Bonferroni检验进行两两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对CO_(2)浓度与细菌总数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地铁站内和车厢内空气细菌总数、PM_(2.5)和PM_(10)合格率均为100.0%,温度、风速合格率均为94.4%,CO_(2)合格率为98.6%,湿度合格率为0%。地铁站内和车厢内空气细菌总数的中位数及第25、75百分位数为177(138,262)CFU·m^(−3);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比较分析显示,空气细菌总数站厅高于站台,早高峰高于晚高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对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共鉴定出874株菌株,82类菌种,鉴定结果得分均>9分;空气细菌优势菌为藤黄微球菌(52.2%)和人葡萄球菌(9.8%)。在3个地铁站内和车厢内检出表皮葡萄球菌(2.2%)、鲍氏不动杆菌(0.3%)和纹带棒杆菌(0.1%)这3种病原菌共23例(2.6%),检出位置主要分布于晚高峰时的车厢内。[结论]地铁室内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空气细菌总数存在�
程淑燕桂卓嘉苏丽琴田国忠葛覃兮罗姣邵冉起李峰奚伟豪周纯良彭蔚彭敏兰杨敏张必科王先良姚孝元
关键词:地铁细菌总数菌种鉴定致病菌
湖南不同地区居民锑的膳食暴露水平及地理分布趋势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掌握湖南不同地区居民总锑的膳食暴露水平及地理分布趋势。方法收集2014—2016年湖南省14地州市食品样品1 586份,样品取可食部分切碎、粉碎(匀浆)、混匀后称取试样0.5~1 g(精确至0.001 g)于微波消解罐内,加4 m L浓硝酸和2 m L 30%过氧化氢,放置30 min后,密闭旋紧内罐置于微波炉内,调节升温程序进行消解,其消解液采用AFS-230E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进行荧光强度测定,通过标准曲线法计算样品中总锑含量。将食品中锑含量×居民食物每日摄入量/标准人体重,计算得出各地区居民每人每日单位体重锑的平均膳食暴露量(居民食物摄入量数据源自《湖南省常住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现状分析》)。再取每个地区中心位置的经度和纬度值作为坐标值(x,y),使用Suffer 8.0软件把拟合的最优趋势方程得出的各地区居民锑的膳食暴露趋势数据和坐标数据,绘制趋势分析等值线图,分析其地理分布趋势特征。结果湖南各区域食品中总锑含量中位数由高到低分别为湘中(0.021 0 mg/kg)、湘北(0.009 2 mg/kg)、湘东(0.009 0 mg/kg)、湘南(0.007 8 mg/kg)和湘西(0.007 7 mg/kg)。湘东、湘南、湘中、湘西和湘北地区的居民锑膳食平均暴露量分别为1.19、0.90、0.75、0.55、0.40μg/(kg·BW)。结论湖南东部地区居民膳食锑的暴露量明显偏高,并且在湘东、湘中地区均有高峰值出现,其他区域都处于一个相对较低范围。
谭湘武肖胜蓝马金辉萧福元彭蔚黄昒昕黄艳桂卓嘉谭伊曼
关键词:趋势面地理分布
湘潭市城区集中式供水与二次供水水质卫生状况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掌握湘潭市城区不同类型供水单位的卫生状况,了解其供水水质卫生。方法对湘潭市城区市政集中式供水的3个水厂、单位自建集中式供水4个水厂和16家二次供水单位的卫生管理、设施设备、供水水质进行调查。结果 2008-2010年,市政集中式供水单位出厂水合格率为91.98%;单位集中式供水出厂水合格率为72.92%;二次供水出厂水合格率为73.44%,以市政集中式供水合格率最高(P<0.01)。不合格的指标有11个,其中市政集中式供水3个、单位集中式供水7个、二次供水10个。二次供水设施对水质结果有明显影响。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卫生管理、设施设备达到有关要求,二次供水单位存在管理主体不明确、无消毒设施、未办理二次供水卫生许可证等现象。结论制水企业应保护水源,加速改造制水工艺和配水系统,监督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所提供的生活饮用水水质符合卫生标准要求,以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
萧福元桂卓嘉袁晟
关键词: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卫生管理
湘潭市城区居民咀嚼槟榔情况及其对健康的影响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了解湘潭市城区居民咀嚼槟榔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方法按照分区整群抽样原则,随机抽取雨湖区平政街道、岳塘区社建村街道的1岁以上户籍居民、以及居住1年以上的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和检查。结果居民咀嚼槟榔率为58.81%,男性高于女性(P〈0.01);不论男女,咀嚼槟榔的年龄都以40岁年龄组为高峰(分别为72.73%与71.21%),不同年龄组人群咀嚼率不同(P〈0.01);警察、司机咀嚼率达到91%以上,远高于其他职业(P〈0.01);50%的人每天咀嚼槟榔量为28.0470-54.3645 g;2006-2008年3年因口腔癌死亡18人,死亡率为0.70/10万-0.99/10万,居恶性肿瘤死因顺位10位以后;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患病率为30.43%,与咀嚼槟榔时间、咀嚼槟榔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咀嚼槟榔与口腔癌的发生无明显关系,与OSF的发生有正相关关系。
萧福元桂卓嘉袁晟周雪梅刘自伟
关键词:槟榔口腔癌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
湖南地区食用槟榔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探讨湖南地区居民咀嚼槟榔的原因和安全性,为槟榔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进行湖南省城乡居民咀嚼槟榔情况调查,运用国家规定的方法开展槟榔加工前后化学成分的检测及毒理学试验。结果湖南省居民咀嚼槟榔率为38.40%,其中城区为42.65%,乡村为34.12%;咀嚼槟榔的年限城区5年以下占24.72%,乡村5年以下占46.91%;日咀嚼槟榔数量的中位数城区为23.6 g,乡村为22.8 g;过瘾、提神醒脑和交际需要是居民咀嚼槟榔的前三位原因;检测17种槟榔成分,镉、锡、铅、总砷、柠檬烯、薄荷醇、香兰素加工前后无变化,加工后含量增加的有水份、脂肪和乙基麦芽酚3种,含量减少的有铁、粗纤维、锌、锰、铜、粗多糖和槟榔碱7种。毒理学实验证明,槟榔干果为无毒级,无遗传毒性和亚慢性毒作用。结论湖南地区城乡居民咀嚼槟榔已成为一种生活嗜好,食用槟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萧福元袁晟桂卓嘉周雪梅刘自伟胡余明
关键词:食用槟榔毒理学实验
湖南省湘潭市碘缺乏病动态监测分析
2002年
以县 (市、区 )为单位采用 PPS法对湘潭市所辖 5个县 (市、区 )的碘缺乏病防治情况连续数年进行监测 ,结果表明 :我市自 1995~ 1998年碘盐合格率从 83 .44 %上升至 95 .3 0 % ,并一直保持在 95 %以上 ,碘盐中位数均 >2 0 mg/ kg;8~ 10岁儿童碘盐水平从 15 0 .92 ug/ L 上升至 3 63 .18ug/ L;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从 16.0 5 %降至 4.3 0 % ,并一直维持在 5 %以下。说明通过落实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效果是显著的 ,我市碘盐。
王继杰桂卓嘉谭志伟王军颜天强王浩杨民宪
关键词:碘缺乏病流行病学
食用槟榔对口腔黏膜健康影响的现况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研究咀嚼槟榔对口腔黏膜健康异常状况的影响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在湖南省湘潭市和常德市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调查对象开展咀嚼槟榔对口腔黏膜健康影响的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咀嚼槟榔524人,口腔黏膜健康异常检出率为12.4%;不咀嚼槟榔521人,口腔黏膜健康异常检出率为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黏膜典型纤维化、粘膜充血、张口受限与咀嚼槟榔有统计学联系,口腔黏膜溃疡、出血、白斑、白色角化、扁平苔藓、白斑病及舌活动受限与咀嚼槟榔无统计学联系;性别、年龄、是否嚼槟榔、嚼槟榔年限和量、吸烟、饮酒为口腔黏膜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地域分布、嗜好辣椒、刷牙习惯、嚼口香糖习惯与口腔黏膜健康状况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检验结果显示随着咀嚼槟榔片数的增加口腔黏膜健康异常检出率有增加的趋势。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嚼槟榔年限(年)、嚼槟榔片数(片/d)为口腔黏膜健康的影响因素(OR=1.498和1.510)。结论长时间大量咀嚼槟榔可能损伤口腔黏膜健康。
萧福元赵炜哲王非桂卓嘉袁晟
关键词:食用槟榔口腔黏膜检出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