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卒中
  • 2篇卒中后
  • 2篇急性
  • 2篇急性卒中
  • 1篇LOGIST...
  • 1篇LOGIST...
  • 1篇病原学
  • 1篇病原学分析

机构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浦东医...

作者

  • 2篇赵国强
  • 2篇张新志
  • 2篇张磊
  • 2篇刘振彩
  • 2篇刘振
  • 2篇梁宇杰
  • 2篇唐春雷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急性卒中后感染调查与病原学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调查急性卒中住院患者感染发生率、部位、主要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制定急性卒中后感染调查表,对545例急性卒中住院患者(发病时间≤2周)的感染发生率及感染部位进行调查;同时对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卒中后感染发生率为18.5%;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急性卒中后肺炎的发生率为11.0%;革兰阴性菌占67.5%,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占25.3%,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7.2%;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主要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和妥布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主要有呋喃妥因、去甲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50.0%、46.2%;金黄色葡萄球菌全部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结论急性卒中后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发生在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致病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最常见。
郝俊杰张新志唐春雷刘振张磊梁宇杰刘振彩赵国强
关键词:急性卒中病原学
急性卒中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寻找可控因素,以利于预防急性卒中后感染。方法筛选出可能影响急性卒中后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对2009年4月-2011年3月住院治疗的急性卒中患者进行相关因素的基线调查,先做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急性卒中后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最后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及相关专业知识,拟合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相关的混杂因子,发现影响急性卒中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急性卒中后感染发生率为18.5%,主要发生在呼吸系统占12.3%及泌尿系统占9.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出血性卒中、卧床、卒中后早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基线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GCS)≤8分、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15分、基线Barthel指数(BI)<50分等7项因素,为急性卒中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卒中后感染发生率高、危险因素多,重视危险因素、尤其是可控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高感染风险卒中患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郝俊杰张新志唐春雷刘振张磊梁宇杰刘振彩赵国强
关键词:急性卒中LOGISTIC回归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