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燕丽

作品数:45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艺术
  • 20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戏剧
  • 9篇话剧
  • 6篇剧场
  • 5篇香港话剧
  • 4篇文学
  • 4篇美学
  • 3篇叙事
  • 3篇文化
  • 3篇西方戏剧
  • 3篇现实主义
  • 3篇本土
  • 3篇本土化
  • 2篇莎士比亚
  • 2篇启蒙
  • 2篇启蒙传统
  • 2篇全球化语境
  • 2篇中西
  • 2篇中西文化
  • 2篇乌托邦
  • 2篇戏剧人类学

机构

  • 45篇复旦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45篇梁燕丽

传媒

  • 6篇华文文学
  • 5篇戏剧(中央戏...
  • 4篇国外文学
  • 3篇戏剧艺术
  • 3篇社会科学
  • 3篇福建理论学习
  • 1篇南方文坛
  • 1篇戏剧文学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外国文学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上海戏剧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泉州师范学院...
  • 1篇新世纪剧坛
  • 1篇华夏文化论坛
  • 1篇创作与评论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戏剧被引量:9
2008年
20世纪西方剧场变革从剧本中心到表演中心\剧场中心的发展历程,必然走向跨文化戏剧,因为剧场中心论是将戏剧当作精神交流仪式的。精神交流仪式本身就是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符号的可交流性是如何发生的?如果文化赋予戏剧符号以意义,那么一个民族文化孕育的戏剧符号如何在全球化时代超越民族文化语言的局限,为地球村的全人类共享呢?事实上,全球化时代对所有艺术形式都提出了跨文化的问题。但有些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节奏与旋律\色彩与图形等,本身就是跨文化的,不同民族国家的人都可以感受领悟得到。文学这类语言艺术则必须通过翻译环节,才能实现跨文化的理想。那么戏剧呢?如果现代戏剧已经超越了剧本中心的逻各斯中心主义,那就已经具备了跨文化的可能。比如说,表演中心的戏剧语言是身体,而身体语言是跨文化的。最后,跨文化戏剧是戏剧回应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全球化时代戏剧家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探索跨文化的"戏剧语言"。彼得.88布鲁克、格洛托夫斯基和巴尔巴,以及整个戏剧人类学的发展都在探索这方面的问题。
梁燕丽
关键词:戏剧人类学
中西文化交汇中的香港话剧
香港话剧作为香港文化的表述,在中西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夹缝中萌发和发展了本土意识,推动着香港话剧走向本土化和进行主体建构。特别是因应“九七”回归的问题,香港话剧产生了深层的转变,即以本土主义为核心,建立起香港话剧的主体性。本...
梁燕丽
关键词:话剧文学中西文化
文献传递
从剧场到后剧场:格洛托夫斯基的戏剧观念和方法被引量:4
2012年
从质朴戏剧、类戏剧、溯源戏剧、客观戏剧到艺乘,还原戏剧为身体表演和身体精神;从剧场到后剧场,格洛托夫斯基的戏剧观是:戏剧不是目的,戏剧是条道路。
梁燕丽
关键词:格洛托夫斯基剧场
从“洋场社会”到“我城意识”——论西西的中国香港城市文本书写
2023年
从“洋场社会”到“我城意识”,中国香港城市文本书写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早期中国香港作家黄天石、谢晨光、侣伦、游子、华等笔下的“洋场社会”,都市女郎和都市浪子等成为英占时期香港地区欲望都市的面影和象征。张爱玲的上海、香港双城记,既延续《海上花列传》的传统,也属于“洋场社会”现代性批判的谱系。此后历经舒巷城等“都市乡土”的怀旧和刘以鬯等“商业城市”的批判,到了西西开启“我城意识”的划时代创作:如《我城》《飞毡》等人城新型关系及其现代主体的建构,《候鸟》《织巢》等上海、香港双城记聚焦家屋、织巢和人伦,西西的众多城市文本,既写出中国香港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及其身份困境,更超越中国香港创造出新颖而普遍性的城市书写范式。
梁燕丽
布莱希特对于我们的意义——以布莱希特戏剧在香港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正如莎士比亚,布莱希特在香港亦是不可或缺。根据杨慧仪、卢伟力编《我的名字不是布莱希特》一书,在殖民和后殖民语境下,香港在接受和演绎布莱希特戏剧时,往往渗杂了文本以外的指涉,反映出接收文化在当时的某种诉求和追寻。香港戏剧工作者对布莱希特的兴趣与他们关心社会、思考自身与中国大陆关系的情怀有关,
梁燕丽
关键词:戏剧工作者布莱希特后殖民语境莎士比亚指涉
东南亚华语戏剧研究的问题意识——评周宁主编的《东南亚华语戏剧史》
2008年
周宁教授可以说是非常具有问题意识的学者。他研究东南亚文学,特别是研究东南亚华语戏剧,重在研究问题,开拓领域有人说,文学科学的治学方法,语言学转型的贡献就是终于确立了这样一条主导思想:无论是对文学、音乐还是戏剧。
梁燕丽
关键词:戏剧研究戏剧学治学方法语言学转向戏剧艺术
美国华裔文学的“食物”小叙事被引量:6
2013年
美国华裔文学作为族裔文学中重要的一支,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一为草创时期,19世纪末到1960年代"泛亚运动"之前,华裔文学作品数量较少,内容多是对东方文化百科全书式的书写,华裔女作家黄玉雪的《华女阿五》是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二为转折时期,1960年代到1980年代,伴随着民权运动带来的华裔族群社会地位的提高,华裔文学作品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梁燕丽江映林
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叙事食物《华女阿五》文学作品民权运动
20世纪西方戏剧理念的嬗变被引量:9
2008年
20世纪西方戏剧理念的嬗变,主要有四条相互交叉的发展线索:从幻觉剧场到反幻觉剧场,从剧本中心到表演中心,从艺术表演到文化仪式和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戏剧。整个20世纪西方戏剧理念嬗变的核心,是在现代、后现代语境下重新思考何谓"戏剧",而何谓"戏剧"从根本上说就是何谓"人"。西方20世纪完成了"现代戏剧"的建构,也就完成了"现代人"的建构。
梁燕丽
关键词:西方戏剧理念嬗变
公共空间和美学探索——香港实验戏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香港实验戏剧挑战传统剧场形式和边界,为社会开拓公共空间,触及香港的文化症结和政治问题,进行本土化现代剧场美学探索,在一个戏剧总体结构和生态中,对香港戏剧的发展做出了最大贡献。梳理和研究实验戏剧的创新和突破,有助于深入了解香港话剧作为中国话剧轻骑兵和先锋队的特色和潜能。
梁燕丽
关键词:实验戏剧公共空间美学探索
冰心的朦胧和隐秘
2015年
冰心的美文是清晰和坚定的,但也是朦胧和隐秘的。《笑》里三个微笑使人“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但也是微妙得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问答词》的自问自答犹如自我辩驳,冰心一方面赞美宇宙的爱,世界绵绵无尽;另一方面感叹“在这广漠的宇宙里,也只是无谓”,瞻望前途,人生的轨道通到虚无缥缈里。在凉风如洗、月明如水的夜晚,一切似乎一览无疑,冰心却面对皓月苍穹追问什么是生命:“人生一世,只是生老病死,便不生老病死,又怎样?浑浑噩噩,是无味的了,便流芳百世又怎样?百年之后,谁知道你?千年之后,谁知道你?人类灭绝了,又谁知道你?便如你我月下共语,也只是电光般,瞥过无限的天空,这一会儿,已成了过去渺茫事迹。”
梁燕丽
关键词:朦胧《笑》宇宙病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