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秀枝

作品数:8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石家庄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经济圈
  • 2篇可持续发展
  • 1篇哲学
  • 1篇哲学化
  • 1篇哲学问题
  • 1篇政治
  • 1篇政治价值
  • 1篇社会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时间性
  • 1篇首都经济
  • 1篇首都经济圈
  • 1篇图景
  • 1篇主义
  • 1篇向死存在
  • 1篇立场
  • 1篇京津

机构

  • 6篇石家庄经济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石家庄学院

作者

  • 8篇梁秀枝
  • 2篇毕胜男
  • 2篇梁旭
  • 1篇徐晓宇
  • 1篇赵庆元
  • 1篇张辰琛
  • 1篇王宏兵

传媒

  • 2篇山西高等学校...
  • 1篇黑龙江科技信...
  • 1篇科教文汇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产业与科技论...
  • 1篇新型城镇化与...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与平等的兼容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如果没有足够的自由作为保障,靠强制手段来维持结果的平等,恰恰是对真正的平等的背弃,而缺乏平等这一价值维度,自由的实现终将逃不脱个人主义的窠臼。那么,如何处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素的自由与平等之间的关系呢?本文在对西方关于自由与平等思想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以"个人"和"共在"的双重视角去看待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或许能成为一条可行的路径。
张辰琛梁秀枝
关键词:政治价值
论海德格尔的死亡之思
古往今来对死亡的解释可谓多矣,但海德格尔的死亡之思却能在众多的死亡哲学中独树一帜,原因就在于海德格尔是从存在论的角度来领会死亡的。本文试图通过阐述海德格尔的死亡之思,来发掘其积极意义。因为在海德格尔的视野中,死亡不再是一...
梁秀枝
关键词:操心
文献传递
京津冀经济圈中河北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1年
分析了河北高等教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北高等教育在京津冀经济圈中的定位,并进一步提出了在京津冀经济圈背景下,河北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梁旭毕胜男梁秀枝王宏兵
关键词:京津冀经济圈可持续发展
现代性的时空图景
2015年
文章旨在通过与传统社会相对照,分别从时、空两个维度粗线条地勾勒出现代性的轮廓。从时间的维度来考察现代性,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变"。现代性所推动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社会结构、器物以及人们的观念这三个方面。从空间维度上来看,现代性以排山倒海般的力量创造了"通"的奇迹。在扫除了空间障碍之后,如何处理平等与差异问题成了现代性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梁秀枝
“环首都经济圈”中河北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分析了河北高等教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北高等教育在"环首都经济圈"中的定位,并进一步提出了在"环首都经济圈"背景下,河北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梁旭毕胜男梁秀枝
关键词:环首都经济圈可持续发展
试论马克思“消灭哲学”论述的真实意涵——兼论马克思在哲学问题上的特定立场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深刻解读认为,由于黑格尔的思辨的法哲学在这里并不是被作为一般意义上的思辨哲学,而是被作为在德国还没有完全实现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理论表现来看待的,马克思"消灭哲学"的论述并...
赵庆元梁秀枝
文献传递
论海德格尔的死亡之思被引量:1
2006年
古往今来对死亡的解释可谓多矣,但海德格尔的死亡之思却能在众多的死亡哲学中独树一帜,原因就在于海德格尔是从存在论的角度来领会死亡的。存在论上的死亡不是一个事件,而是此在从存在之日起就开始承担起来的存在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此在的生存既可以说是“去存在”,也可以说是“去死”, 但是“去死”并不意味着去实现死这种可能性,而是在对死的领会中,领会此在自身,进而让死亡之光亮烛照生存之道路。
梁秀枝
关键词:向死存在
浅析海德格尔的时间性思想
2009年
源始的、本真的时间就是此在"为了自身之故"的存在。在此在存在的过程中时间性才到时,当此在已经不再在此时,时间也就终结了。从生存论上来看,没有一个我们共属的时间客观地存在在那里,它只是源始的时间客观化的结果而已,源始的时间只是个人的时间。归根结底,时间性的个人化源于死亡的个人化,此在在领会到死亡作为最本己的、毫无关联的可能性之际才能开始作为自身而存在,时间性也才能绽出为此在的存在。
梁秀枝徐晓宇
关键词:时间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