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少兰
- 作品数:15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激变双星的角动量损失机制和演化
- 1994年
- 本文详细研究了激变双星系统的演化,发现磁制动机制导致的角动量损失要求星风的量级为10 ̄(-11)-10 ̄(-12)M_⊙yr ̄-1,这比太阳风强10 ̄2-10 ̄3倍,表明磁星风机制失效,作者认为驱动双星系统演化的角动量损失是由来自致密星的吸积盘外边缘物质溢出的惯性离心力所致。
- 毕少兰
- 关键词:双星角动量
- 一个特殊后相耀斑环的扭转特征的观测研究
- 1991年6月4日编号为6659活动区在靠近太阳东边缘处发生了3B/X的大耀斑.这个耀斑具有非常丰富的日地空间效应.而且它的后相耀斑环的扭转特征十分明显.从时间顺序上看扭转的变化,是在当扭转至断裂时看到Ⅱ型射电爆发,因此...
- 李如凤毕少兰
- 文献传递
- SDSS中LINERs的光学光变研究
- 2013年
- SDSS(Sloan Digital Sky Survey)对Stripe82有着1998-2004年的重复观测.从Bramich等人的SDSS Stripe82源表(Light-Motion Curve Catalogue,LMCC)挑选出了多次观测过的29个宽线LINERs(low-ionization nuclear emission line regions),对这些源的光变进行了研究.经过与LMCC总样本中一般星系的测光结果进行的比较,交叉筛选得到4个可能具有光变的LINERs候选体,经过进一步证认有2个源(SDSS J004828.80-001241.5和SDSS J030203.53+005159.5)存在比较明显的光变.
- 张一奇杜璞胡晨王建民毕少兰艾艳丽
- 关键词:测光星系
- 太阳P模振动理论的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日震学是太阳物理的一个前沿分支学科,是根据太阳振动的观测来研究太阳的内部结构与运动的一种方法学。太阳5min振动频率的理论计算和实测之间存在的显著偏差和振动模的激发问题一直是困扰日震学的两大难题,经过多年的研究仍然没有解决。然而太阳的表面层内绝热假设条件与真实情况有很大的偏差,我们认为绝大多数标准太阳模型的P模频率计算忽略了非绝热效应对频率的影响,忽略了振动的激发和衰减机制以及缺乏振动与对流湍流相互作用的知识。因此。
- 毕少兰
- 关键词:非绝热效应太阳活动
- 驱动太阳磁周期的原因是什么?被引量:2
- 2016年
- 太阳磁活动强度呈现大约11年的周期性变化,这是太阳内部等离子体湍动对流和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太阳的磁流体力学发电机过程.由于对流层强分层、湍流和非线性的特征,人们远不能通过真实太阳物理参数的全球磁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来认识太阳磁周期的演化.简化的发电机模型,如轴对称运动学平均场发电机模型在理解太阳磁周期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磁场的极向分量和环向分量在一定速度场的作用下相互维持,使得磁场能持续的周期性变化.其中的关键物理问题包括:产生环向场的机制和位置,产生极向场的机制和位置,环向场浮现到表面产生具有倾斜角黑子的物理过程以及黑子赤道向迁移的机制.目前只有环向场的产生机制争议较少,其他的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平均场发电机模型建立以来,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流认识和主流的发电机模型.过去十几年中Babcock-Leighton型磁通量输运发电机较为全面地解释了太阳磁周期变化的整体特征,但也面临一些新认知的挑战.包含环向磁流管浮现的三维Babcock-Leighton型发电机可能成为下一代主流的运动学发电机模型,它将和全球磁流体力学模拟并行发展,互相受益,提升对太阳磁周期的理解.
- 姜杰汪景琇张敬华毕少兰
- 关键词:磁流体力学湍流
- 磁对流湍流对太阳P模振动的影响(英文)
- 2003年
- 为了进一步探索太阳对流区的物理性质 ,我们利用高精度N的日震观测数据来研究太阳内部扰动磁场对低阶太阳P模振动的影响。对于一个时间相关的MHD湍流源 ,我们给出了导致频率变化的各种可能性。如果只考虑磁扰动的贡献 ,不同值的振动模的频率变化仅只是涨落磁场能谱的函数。我们发现频率的变化随着太阳内部磁场强度增加而变大 ,并且和太阳活动周期密切相关。我们的计算表明太阳磁活动导致的频率变化可达 0 .3μΗz。
- 毕少兰
- 太阳频率漂移的扰动层位置的变化
- 2015年
- 太阳p模频率随太阳磁活动的变化被称为频率漂移.频率漂移被认为是起源于太阳近表面的一个薄层受到的扰动.利用磁活动指数和太阳模型来计算频率漂移的方法之前已经建立起来了.在这种方法中,频率漂移值依赖于磁活动强度和扰动源位置.磁活动强度正比于磁活动指数.扰动源的位置之前被认为是固定的.研究了扰动源位置的变化.利用观测的太阳p模震动频率和Ca II指数,发现了扰动源的位置可能是随着太阳磁活动而变化的.在太阳活动极大时,扰动源位置较深,而在太阳活动极小时,扰动源位置较浅.
- CHINTARUNGRUANGCHAI Pattana杨伍明毕少兰谭小燕
- 关键词:太阳太阳磁场太阳太阳
- 绝热非径向太阳振动的数值计算方法被引量:1
- 1996年
- 本文采用改进后的平行Shooting方法,即连续正交归一化方法,通过增加系统的秩和把微分方程从线性变成非线性的方法,使得病态方程变成非病态方程,克服了平行Shooting方法(不连续正交归一化方法)的主要困难:一是选择径向网格点数目的问题,如果被检验振动模的径向节点数大或小,所需要的网格点数则多或少;二是在远离阈值的时候,尚未有合适的方法提高计算精度的问题.数值计算出了标准太阳模型的绝热非径向太阳振动的理论本征频率谱.从数值计算的结果发现改进后的平行Shooting方法比线性化的Henyey方法和平行Shooting方法收敛性更好且精度更高.其误差可以达到1%的精度.
- 毕少兰李如凤
- 关键词:太阳活动
- 太阳p模振动的激发机制
- 1998年
- 本文估计了激发单个太阳p模振动需要的能量输入率E≡EΓ,其中谱线宽度Γ假设是振动模能量衰减率的观测值.在改进后的对流湍流三维时空分离描述的基础上,利用太阳对流区的混合长模型计算了振动模的激发率.认为太阳p模振动主要是由雷诺应力扰动激发的,即p模激发对应着对流湍流运动引起的声波发射.对于频率ν<3mHz,振动模的激发率为E∝ν7;频率ν>3mHz,振动模的激发率为E∝ν-5.理论计算的振动能谱与观测结果基本符合.
- 毕少兰李如凤
- 关键词:太阳
- 非绝热过程对太阳p模振动的影响被引量:1
- 1997年
- 本文讨论了与非绝热性有关的辐射损失和对流转移对太阳p模振动的影响.在非绝热情况下,p模的本征频率增加了虚部σ(1)i和σ(2)i.本文试图探讨一种渐进方法研究非绝热效应对太阳p模振动的影响.在渐进近似失效的太阳外大气层,利用表面相移的相关关系给出了非绝热振动方程的严格解.对低、中间频率的振动模,通过渐进解和表面解在外大气层的拟合,得到表面相移只是频率的函数.与绝热振动相比,考虑非绝热效应有可能改善太阳5分钟振动的理论频率和观测频率之间存在的偏差.
- 毕少兰李如凤
- 关键词:太阳太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