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永华

作品数:15 被引量:151H指数:7
供职机构:武警浙江省总队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腰椎
  • 5篇下腰椎
  • 4篇椎弓
  • 4篇螺钉
  • 4篇内固定
  • 3篇置钉
  • 3篇生物力学
  • 3篇椎弓根
  • 3篇椎弓根螺钉
  • 2篇置钉方法
  • 2篇术后
  • 2篇椎间融合
  • 2篇稳定性
  • 2篇螺钉固定
  • 2篇瞄准器
  • 2篇内固定器
  • 2篇疾病
  • 2篇脊柱
  • 2篇骨折
  • 2篇固定器

机构

  • 7篇武警浙江省总...
  • 5篇武警部队
  • 3篇武警浙江总队...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15篇汤永华
  • 9篇曾忠友
  • 8篇吴鹏
  • 8篇金才益
  • 6篇张建乔
  • 6篇陈国军
  • 5篇严卫锋
  • 3篇严卫峰
  • 3篇王斌
  • 2篇江春宇
  • 2篇唐宏超
  • 1篇雷云根
  • 1篇李双平
  • 1篇方凤
  • 1篇王林
  • 1篇刘厚奇
  • 1篇沈法荣
  • 1篇王斌
  • 1篇宋永兴
  • 1篇陈国军

传媒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实用诊断与治...
  • 1篇第二届全国中...
  • 1篇第20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0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中旁入路钉钩系统固定直接修补青少年腰椎弓峡部裂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应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8月至2008年12月应用钉钩系统加压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治疗28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男13例,女15例;年龄15~26岁,平均21.6岁),包括L3、L4崩裂3例,L4、L5崩裂5例,L4崩裂8例,L5崩裂12例。患者术前均腰痛且持续6个月以上。根据手术前后的X线、CT检查和Macnab评分标准,评定该术式的融合率及临床效果。结果:28例均获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4.9个月,经X线及CT检查,28例椎弓根峡部均获得骨性融合。根据Macnab评分标准:优22例,良5例,可1例。结论:采用钉钩系统固定直接修补青少年腰椎弓根峡部裂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尽可能多地保留了脊柱后部结构,避免了医源性的脊柱失稳,术后椎节即刻获得稳定并保留了病椎相邻椎间盘的活动度,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王斌汤永华唐宏超金才益
关键词:腰椎内固定器骨移植青少年
环氧化酶1、P2Y1、GPⅠa及GPⅢa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1(COX-1)(A842G、C50T)、P2Y1(A1622G、C893T)、GPⅠa(C807T、G873A)及GPⅢa(T1565C)4个基因中7个位点的多态性与阿司匹林(ASP)抵抗(A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武警浙江省总队杭州医院内科住院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43例,测定患者血小板聚集(PA)率,并将患者分为AR组,ASP半抵抗(ASR)组,ASP敏感(AS)组。测定各组COX-1、P2Y1、GPⅠa及GPⅢa基因型。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及COX-1、P2Y1、GPⅠa、GPⅢa基因多态性。结果 AR组28例,ASR组71例,AS组144例。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率、高血压发生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低于AR组(P<0.05)。3组间COX-1(842 A>G)、COX-1(50 C>T)、P2Y1(1622 A>G)、GPⅠa(873 G>A)、GPⅢa(1565 T>C)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P2Y1(893 C>T)和GPⅠa(807 C>T)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和ASR组P2Y1(893 C>T)、GPⅠa(807 C>T)频率高于AS组(P<0.01)。结论 P2Y1(C893T)、GPⅠa(C807T)等位基因的变异与AR具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王林黄永高张意仲汤永华赵小飞
关键词:阿司匹林抵抗血小板聚集
骨折术后并发肺栓塞猝死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骨折术后并发肺栓塞猝死原因。  方法:2009年6月~2010年10月,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肺栓塞死亡5例,男3例,女2例,年龄62~85岁,平均68.5岁。其中股骨粗隆间2例,颈椎骨折1例,肱骨外...
黄伟孙德弢汤永华
关键词:骨折手术肺栓塞围手术期猝死原因
椎板关节突螺钉瞄准器在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探讨在瞄准器引导下经皮行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联合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2008年6月共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病变26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7例;年龄29~70岁,平均52.0岁,病史1.5个月~30年,平均47.1个月,均有腰痛病史,伴双下肢放射4例,伴一侧下肢放射20例。疾病类型: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1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复发2例,腰椎退行性滑脱(Ⅰ度)3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2例。病变部位:L4、5节段21例,L5S1节段3例,L3、4L4、51例,L4、5L5S11例。采用全麻,在瞄准器引导下经皮行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小切口完成椎管减压、髓核摘除及椎间融合器置入术。[结果]本组切口长3.8~5.9 cm,平均4.4 cm,手术时间55~100 min,平均72 min;术中出血量100~380 ml,平均190 ml,均未输血;术后切口引流量50~300 ml,平均162 ml。术后切口无感染、无皮肤坏死,术中、术后未出现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损伤以及下肢神经根功能恶化现象。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6.8个月,本组病例除1例不能明确外,其余均于术后6个月获得椎间融合,融合率为96.1%。随访过程中未发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等现象,亦未出现椎间融合器移位现象,但大部分病例出现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下降,融合器部分陷入终板。最后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的11~16(平均13.1分)提高到21~27(平均24.6分),改善率为60.6%~89.7%,平均71.6%。[结论]瞄准器引导下经皮行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具有简单、准确和安全等优点,其联合椎间融合器置入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较好方法。
曾忠友张建乔严卫锋汤永华陈国军金才益王斌江春宇吴鹏
关键词:瞄准器下腰椎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心房穿孔一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男,23岁,因“反复发作性头晕半年”收入院,有“慢性胃病”史2年。外院心电图示:心房颤动(房颤)伴缓慢心室率(房颤时最长RR间期5.8s),应用异丙肾卜腺素后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62次/min)。入院后查电解质、肝肾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
周菲汤永华夏仁瑞叶帆周之畅沈法荣
关键词: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穿孔心电图示发作性头晕长RR间期
创伤致脾破裂49例救治体会被引量:13
2004年
李双平雷云根汤永华
关键词:脾破裂创伤
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病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1
2011年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病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男8例,女22例;年龄39-68岁,平均53.7岁。腰椎间盘退变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复发4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5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4例,腰椎退行性滑脱(I度)6例。L3.4 2例、L4.5 20例、L5^S-1 8例。采用单侧显露、减压、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同时在自行设计的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对侧进行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方法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通过影像学评价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elation,JOA)下腰痛评分系统(29分法)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75-110min,平均89min;术中出血量为18-500ml,平均285ml,均未输血。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Ⅰ型24例,Ⅱ型6例。术后2例病例出现终板切割,融合器部分陷入终板及椎体内。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5个月。除1例不能明确外,其余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6.7%。随访过程中椎弓根螺钉与椎板关节突螺钉未出现松动、移位、断裂,椎间融合器亦无移位现象。JOA评分由术前的10-16分(平均13.0分)提高到22-27分(平均25.2分),改善率为61.7%-90.5%,平均72.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稳定性好、融合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部分下腰椎病变固定融合的较好选择。
曾忠友严卫锋陈国军汤永华吴鹏宋永兴金才益张建乔王斌唐宏超
关键词:腰椎内固定器脊柱融合术
干细胞治疗脑疾病国内临床资料荟萃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干细胞治疗的脑疾病病种、年龄分布、细胞种类、移植途径、治疗效果,以利于指导临床应用和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4-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检索词:"干细胞与脑"。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352篇与主题有关的文献,其中20篇有价值的文章见参考文献。结果 (1)365例年龄为0.2~86岁,治疗的脑疾病有脑瘫、脑出血、脑梗死、脑萎缩等,其中脑瘫最多(35.6%);(2)移植细胞以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和异体胚转化神经干细胞(embryonic neural stem cells,ENSCs)比例高(73.2%);(3)移植途径以腰椎管移植途径最高(49.9%);(4)治疗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6个月随访显示效果持续存在。结论干细胞疗法可以治疗多种脑疾病,适用年龄范围大,自体BMSC腰椎管移植途径可行性高,治疗有效。但干细胞疗法的效果需要更多的临床病例和随访资料证实。
陈国军方凤汤永华刘厚奇
关键词:干细胞
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应用于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比较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比较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后行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优缺点。方法:2007年6月~2008年12月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治疗51例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均为单节段病变,无严重不稳。其中26例在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A组),25例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B组)。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病变部位、疾病严重程度和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创伤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输血,术中、术后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液量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优于B组;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19.5个月,随访过程中两组病例均未出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等,融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无严重不稳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效果相当,但相对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低。
曾忠友汤永华陈国军严卫峰吴鹏张建乔金才益
关键词:腰椎椎弓根螺钉椎间融合
下腰椎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下腰椎不同固定方式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新鲜成人尸体下腰椎标本6具,测定L4/5节段屈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6个方向ROM和刚度值的变化,按5组顺序依次测试:A组(正常下腰椎标本组);B组(单侧椎板关节突...
曾忠友陈国军吴鹏严卫锋汤永华金才益
关键词:腰椎疾病金属内固定术生物力学稳定性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