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理科
- 作品数:18 被引量:83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奶牛场废水处理技术应用研究
- 本文以湖北省宜昌市京都奶牛场为研究背景,主要研究奶牛场废水这种高浓度有机含氮废水的处理。
目的:为京都奶牛场研制出一套低投入、低成本运行、处理效果好的废水达标处理工艺,对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一整套解决方案。
...
- 汪理科
- 关键词:奶牛场废水处理生物处理工艺UBF厌氧反应器
- 文献传递
- 湘江霞湾港河道重金属污染底泥疏浚过程的环境影响行为及治理研究
- 湘江株洲段清水塘工业区废水主要通过霞湾港排入湘江,是湘江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历经长期沉淀累积,霞湾港底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其不仅严重破坏对本河段水环境,而且严重威胁株洲、湘潭和长沙的饮用水安全。因此,开展重金属污...
- 汪理科
-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底泥
- 微生物絮凝剂MBFGA1的结构鉴定及絮凝机理研究被引量:17
- 2013年
- 以对高岭土的絮凝率为指标对GA1发酵液中各组分的絮凝活性进行预分析,确定MBFGA1精产品为该絮凝剂的核心有效成分.通过丙酮沉淀法提取MBFGA1粗产品,经Sevage试剂纯化后得到MBFGA1精产品,采用全波长扫描、苯酚-硫酸法及考马斯亮蓝法鉴定精产品为多糖类物质,并经2次凝胶过滤层析分离获得MBFGA1-1和MBFGA1-2两组分;分别使用电镜(ESEM)、红外光谱(FTIR)、高效液相色谱(HPLC)以及气相色谱(GC)对MBFGA1、MBFGA1-1和MBFGA1-2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MBFGA1为线性长链状分子结构,多糖主链上单糖间的连接主要为α-型糖苷键,含有羟基,羧基,甲氧基等有利于絮凝的基团;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测定MBFGA1-1分子量为1.18 106D,单糖组成为0.3木糖:1甘露糖:1.09葡萄糖,另含有少量鼠李糖;MBFGA1-2分子量为3.08 103D,单糖组成为0.68鼠李糖:0.28木糖:1.82甘露糖:1半乳糖:3.73葡萄糖.根据分析结果推测絮凝机理主要为吸附架桥,其中MBFGA1的大分子量以及所含的极性基团使得絮凝剂长链结构分子能够充分伸展,较好地发挥吸附架桥作用.
- 张媛媛杨朝晖曾光明汪理科黄兢魏淑梅冯婧
-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多糖分子结构絮凝絮凝活性絮凝机理
- 利用水泥与有机硫化物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底泥的方法及所得固化体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水泥与有机硫化物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底泥的方法及所得固化体的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加入重金属污染底泥中,充分搅拌后,加入水泥,将得到的混合物搅拌至均匀,养护3d~14d后得...
- 杨朝晖王川曾光明黄兢汪理科徐海音谢华明
- 一种Cu-EDTA络合废水的处理方法及电絮凝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u-EDTA络合废水的处理方法及电絮凝装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Cu-EDTA络合废水放入反应槽中,以铝电极为阳极,铁电极为阴极进行电絮凝反应30~50min;然后改变电流方向,以铁电极为阳极,铝电...
- 谭竹杨朝晖徐海音宋佩佩汪理科
- 文献传递
- 常温下亚硝化活性污泥的驯化及其特征被引量:3
- 2011年
- 为提高脱氮性能,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培养亚硝化活性污泥。SBR在常温(15~30℃)下运行了110 d,周期为8 h(曝气为5 h、缺氧为3 h),采用间歇式曝气,曝气阶段的溶解氧控制在1.2~1.4 mg/L。结果表明,亚硝化工艺的进水负荷可达0.24 kgNH4+-N/(m3.d),对氨氮的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亚硝化率维持在90%以上。同时通过每半个月置换一次污泥上清液,解决了反应器因NO2-累积造成的污泥浓度降低和处理效果不稳定的问题。对亚硝化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分析表明,TB-EPS对污泥沉降性能的贡献明显大于LB-EPS。经驯化后污泥Ze-ta电位的电负值降低,表明亚硝化工艺的污泥沉降性能更好。此外,当亚硝化活性污泥驯化成功后反应器能在较高负荷下稳定运行。
- 周玲君杨朝晖罗远玲徐峥勇汪理科
- 关键词:序批式反应器
- 武汉市城市环卫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及初步设计研究
- 陈朱蕾冯其林郑利甘露徐丽丽彭建雄周传斌梁林峰陈熙章保谢文刚汪理科张雄刘勇刘婷吕志中曹丽黄丽娟
- 1、简要技术说明:该项目属于“资源与环境”及“信息化”类领域技术,《武汉市城市环卫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及初步设计研究》成果应用于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城市环卫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对城市环境卫生中涉及的信息进行管理的市政信息系统...
- 关键词:
-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
- 亚硝化颗粒污泥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特性研究被引量:11
- 2012年
-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以实验室已经培养好的具有良好亚硝化积累的颗粒污泥(短程硝化积累率90%以上)为接种污泥,考察了温度变化对亚硝化颗粒污泥特性、稳定性、氮转换性能及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亚硝化颗粒污泥的结构和短程硝化性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30℃时,亚硝化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絮凝和沉降性,污泥结构紧密,亚硝化积累率维持在96.17%,污泥容积指数(SVI)为39 mL.g-1,平均粒径为3.03 mm.当温度降至25℃时,由于胞外多聚物(EPS)浓度升高,蛋白质与多糖比值的下降,导致亚硝化颗粒污泥的电负性升高,同时污泥表面的疏水性减弱,结构变得松散,亚硝化颗粒污泥发生了解体,亚硝化积累率在35%以下,短程硝化被破坏.在15℃时,虽然亚硝化颗粒污泥也发生了解体,并且解体现象加剧,但是由于颗粒污泥表面氧气传质深度的增大,使得反应器中氨氧化菌(AOB)的数量相对增大,出水亚硝化积累率最终稳定在68%左右.
- 罗远玲杨朝晖徐峥勇周玲君黄兢肖勇曾光明汪理科
- 关键词:温度短程硝化稳定性活性
- 利用水泥与有机硫化物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底泥的方法及所得固化体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水泥与有机硫化物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底泥的方法及所得固化体的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加入重金属污染底泥中,充分搅拌后,加入水泥,将得到的混合物搅拌至均匀,养护3d~14d后得...
- 杨朝晖王川曾光明黄兢汪理科徐海音谢华明
- 文献传递
- DTCR协同水泥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底泥的研究被引量:25
- 2012年
- 采用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R)为添加剂协同水泥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底泥,以抗压强度和颗粒固化体(粒径9.5mm)浸出毒性为指标确定水泥和DTCR的最优配比.通过酸雨条件(pH 3)下对颗粒固化体和整个固化体的浸出试验来评价固化/稳定化的效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环境扫描电镜(ESEM)分析了固化/稳定化机理.结果表明,固化/稳定化的最优配比为水泥掺入量为50%(干底泥),DTCR掺入量为2%(干底泥).其固化体7d抗压强度为1.03MPa,颗粒固化体中重金属Cu,Zn,Pb,Cd的浸出浓度分别为0.105,4.65,0.232,0.123mg/L,能够达到安全填埋要求.酸雨条件下(pH 3)对颗粒固化体和整个固化体浸出研究表明,水泥、DTCR固化/稳定化底泥效果更好;XRD和ESEM分析表明,固化/稳定化的机理主要是水泥在水化反应时,能够形成水化产物Ca(OH)2、水化硅酸钙(C-S-H)和钙矾石(AFt),将重金属废物包容,并逐步硬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固化体.
- 王川杨朝晖曾光明汪理科徐海音谢华明
- 关键词:重金属底泥稳定化浸出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