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滕永杰

作品数:16 被引量:107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麻醉
  • 4篇术后
  • 3篇针刺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老年
  • 3篇插管
  • 2篇地佐辛
  • 2篇异丙酚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镜
  • 2篇直肠
  • 2篇认知功能障碍
  • 2篇手术
  • 2篇术后认知
  • 2篇术后认知功能
  • 2篇术后认知功能...
  • 2篇七氟烷
  • 2篇气管
  • 2篇气管插管

机构

  • 13篇湖南中医药大...
  • 3篇湖南中医药大...
  • 3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怀化市第二人...

作者

  • 16篇滕永杰
  • 3篇雷华娟
  • 2篇何慧鑫
  • 2篇何伟
  • 2篇连庆泉
  • 2篇李军
  • 2篇刘智
  • 2篇刘智
  • 1篇田雪飞
  • 1篇李定文
  • 1篇刘柏炎
  • 1篇曾睿峰
  • 1篇上官王宁
  • 1篇周青
  • 1篇丁红香
  • 1篇田莎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海峡药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国际老年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虚-郁-滞”病机浅谈肝癌的发病机理被引量:12
2019年
肝癌是由多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的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医家认为其病机多为肝脾两虚、外来邪毒、七情内伤、饮食不节、湿热内蕴等。临床上肝癌患者多见肝郁脾虚,肝郁内伤所致气机郁滞进而产生瘀、痰等邪毒。此外,外来邪气积聚体内,瘀久成毒,"痰浊、瘀血、邪毒"留滞又促进郁结,郁滞不解加重脾虚,最后导致"虚、郁、滞"三者互结,恶性循环。因此,如何从"虚、郁、滞"为切入点,阐明肝癌的中医发病机理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在分析肝癌病因病机的基础上,认为正气内虚为肝癌发病之本,气郁不畅、邪毒留滞为肝癌的促病之源,阐述了"虚-郁-滞"病机在肝癌发病中的"发病之本"与"促病之源"的关系,将肝癌的病机化繁为简,为肝癌的辨治提供可行的临床思路。
吴泳蓉周婷田莎熊家青黄晓蒂邓哲滕永杰滕永杰周青
关键词:肝癌病机
七氟醚全麻与七氟醚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对比被引量:13
2022年
目的探讨单纯七氟醚全麻与七氟醚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12月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6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七氟醚组(联合组)和七氟醚组(单独组),各30例。常规监测、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特殊持续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联合组诱导前10 min内微量泵注0.8μg/kg右美托咪定,之后以0.3μg/(kg·h)的速度持续泵注,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并吸入0.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七氟醚维持麻醉;单独组患者单纯吸入1.0~1.5 MAC七氟醚维持麻醉;两组均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结果联合组在气管插管、切皮时、手术开始后1 h、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低于单独组(P﹤0.05);联合组术后1 d、3 d、7 d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均明显低于单独组(P﹤0.05);联合组术后Riker镇静-躁动评分低于单独组(P﹤0.05);联合组术后3 d、7 d时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单独组(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相比于单纯七氟醚全麻,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全麻更有利于改善术后认知功能,与右美托咪定减轻围术期神经炎症有关。
彭赛滕永杰周启
关键词:七氟醚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不同针刺干预时机对女性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 探讨不同针刺干预时机对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及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行全麻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10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C、D组,每组26例.A组于麻醉前0.5h针刺,B组于术中针刺,C组于术后针刺,D组不针刺.分别于麻醉诱导前0.5h(T0)、手术结束(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检测总T淋巴细胞(CD3+)、T辅助细胞(CD4^+)和T抑制细胞(CD8+),并计算CD4+/CD8+比值;采用混悬计检法检测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分别于术后6h(T4)、术后12h(T5)和术后48h(T6)观察患者PONV发生情况并进行评分.术后1周,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T3时,A组CD3^+[(62.12±8.37)%比(58.15±3.92)%、(57.15±7.83)%、(55.32±7.66)%,F=132.238]、CD4^+[(37.99±6.92)%比(34.03±6.32)%、(34.00±6.49)%、(33.85±6.73)%,F=2.794]、CD8^+[(25.07±5.06)%比(22.89±1.32)%、(22.91±1.24)%、(22.78±1.75)%,F=2.849]、CD4^+/CD8^+[(1.30±0.34)比(1.27±0.34)、(1.29±0.31)、(1.25±0.27),F=5.413]、IgA[(151.15±36.83)IU/ml比(135.24±15.17)IU/ml、(135.16±16.09)IU/ml、(132.05±17.37)IU/ml,F=3.044]、IgM[(169.35±53.69)IU/ml比(146.26±23.06)IU/ml、(145.73±24.66)IU/ml、(143.12±21.43)IU/ml,F=2.839]、IgG[(131.89±28.13)IU/ml比(118.88±15.35)IU/ml、(116.92±20.25)IU/ml、(115.06±20.55)IU/ml,F=3.165]水平均高于B、C、D组(P〈0.05).T5时,A组患者PONV评分[(1.76±0.24)分比(1.98±0.31)分、(1.96±0.37)分、(2.09±0.33)分,F=4.918]低于B、C、D组(P〈0.05);T6时,PONV评分[(1.33±0.36)分比(1.52±0.26)分、(1.54±0.28)分、(1.73±0.35)分,F=6.984]低于B、C、D组(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1.5%(3/26)比38.5%(10/26),χ2=5.026]低于D组
刘智滕永杰
关键词:针刺腹腔镜围手术期免疫功能手术后恶心呕吐
针刺联合椎管内镇痛在分娩镇痛中安全及有效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联合椎管内镇痛在分娩镇痛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CBM和维普网,搜集针刺联合椎管内分娩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8月。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使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87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阴道分娩转剖宫产率[OR=0.45,95%CI(0.26,0.77),P=0.003]、产后出血量[MD=-45.14,95%CI(-85.32,-4.96),P=0.03]及椎管内用药量[MD=-4.35,95%CI(-5.97,-2.74),P<0.00001]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的宫口开全时视觉模拟评分[MD=-0.19,95%CI(-0.45,0.07),P=0.15]及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长[MD=-15.79,95%CI(-32.83,1.24),P=0.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单纯的椎管内分娩镇痛,针刺联合椎管内镇痛能减少椎管内用药量、产后出血量,降低阴道分娩转剖宫产率。但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税林辉何慧鑫彭赛邓超文滕永杰雷华娟李子奎
关键词:针刺分娩镇痛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地佐辛防治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宫缩痛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人工流产术前使用米索前列醇可软化和扩张宫颈,加速妊娠产物的排出,缩短流产时间[1-4]。但因其显著增高或诱发早孕子宫自发收缩的频率和幅度,易导致术后严重的宫缩痛。目前使用异丙酚复合阿片类药物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术可以保证患者在舒适无痛的情况下终止早孕,但对术前使用米索前列醇的患者术后宫缩痛的镇痛效果欠佳。本研究观察地佐辛防治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宫缩痛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滕永杰刘智
关键词:人工流产术地佐辛异丙酚宫缩痛
比较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比较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6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腰-硬联合组(43例)和神经阻滞组(4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择期手术治疗,腰-硬联合组患者予以布比卡因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神经阻滞组患者则于超声指导下予以罗哌卡因及右美托咪定进行神经阻滞。观测并比较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T1)时神经阻滞组心率较腰-硬联合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时间2组患者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的切皮时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腰-硬联合组,而神经阻滞组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高于腰-硬联合组,但腰-硬联合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神经阻滞组要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阻滞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显著低于腰-硬联合组(2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神经阻滞较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要好,可产生较好的镇痛、镇静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邓超文陈梦雷华娟周启滕永杰
关键词:神经阻滞腰-硬联合麻醉腹股沟斜疝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
复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小儿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门诊腹股沟区手术小儿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门诊拟行择期单侧腹股沟区手术的小儿60例,随机分为2组,组Ⅰ为全身麻醉组(n=30),组Ⅱ为全身麻醉联合INB组(n=30)。两组患儿均吸入七氟烷、笑气麻醉诱导,插入喉罩并保持自主呼吸。组Ⅰ患儿静脉注射芬太尼2~4μg·kg^(-1),组Ⅱ患儿未使用静脉镇痛药,由同一麻醉医生实施骼腹股沟/髂腹下神经联合阻滞。两组患儿术中均以七氟烷、笑气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麻醉时间;入PACU后10min时的疼痛评分;PACU的滞留时间;PACU内发生躁动的患儿例数;局部麻醉部位有无血肿等并发症。结果入PACU后10min时组Ⅱ患儿的疼痛评分2.4±1.8,较组Ⅰ患儿的4.3±2.2为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Ⅰ有6例,组Ⅱ有2例患儿发生了的严重的疼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Ⅱ有2例(6.7%)患儿发生了躁动,较组Ⅰ10例(33.3%)为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Ⅱ患儿PACU的滞留时间为25±4min较组Ⅰ的31±3min为短,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联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可为门诊行腹股沟区手术的小儿提供良好的镇痛并可降低七氟烷麻醉后EA的发生率,有利于此类小儿的围术期安全。
滕永杰曾睿峰何伟
关键词:门诊手术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
小儿术前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和咪唑安定混合糖浆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和咪唑安定混和糖浆对行扁桃体切除术小儿的术前镇静和术后苏醒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组Ⅰ为观察组(n=25),术前20min口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咪唑安定的混合糖浆,用量为0.5ml/kg。组Ⅱ(n=25)为对照组,术前20min肌肉注射氯胺酮5mg/kg。两组患儿均采用标准的麻醉方案。观察并记录术前用药的效果;记录用药前、用药后10min、20min及麻醉诱导时循环呼吸指标的变化情况;记录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即从停止吸入七氟烷至拔除导管的时间;PACU内患儿的苏醒情况和随访48小时内小儿神经行为变化。结果:服药过程中观察组小儿合作者23例(92%);对照组25例小儿在肌注氯胺酮时均发生哭闹,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使用术前药后的镇静效果及循环呼吸指标变化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小儿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为4.6±2.8min,而对照组为5.4±3.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PACU内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10例和2例患儿发生发生躁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8小时随访发现对照组有11例小儿在术后出现神经行为变化,而观察仅为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口服咪唑安定和对乙酰氨基酚混和糖浆对行扁桃体切除术小儿可产生确实的镇静作用,降低术前应激对小儿的心理影响,可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李定文滕永杰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咪唑安定术前用药小儿
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用于纤维支气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患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1
2011年
目的观察超声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气道表面麻醉用于经鼻纤维支气管镜(FOB)辅助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颈椎手术患者4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超声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行呼吸道表面麻醉(Ⅰ组)和1%丁卡因鼻拭子鼻腔表面麻醉,环甲膜穿刺及喉上神经阻滞的联合局部麻醉(Ⅱ组)。记录插管的时间(FNIT),入室后5min(基础值,T1)、气管导管过鼻腔(T2)、FOB过咽喉(T3)、FOB过声门进气管确认气管隆突位置(T4)、气管导管进入气管(T5)时患者的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记录Ⅰ组患者局部麻醉药物的用量及两组患者局部麻醉药的不良反应;术后第1天随访患者对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与T1时比较,T2~T5时两组患者HR增快;T2~T5时Ⅰ组及T2、T3时Ⅱ组患者MAP均增高;T2~T4时Ⅱ组SpO2明显降低(P〈0.05)。Ⅰ组患者利多卡因的平均用量为4.86mg/kg,最大用量为7.64mg/kg。Ⅰ组患者对所接受的局部麻醉方法评价为(6.71±1.23)分,明显高于Ⅱ组(4.90±1.41)分(P〈0.05)。结论超声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可为经鼻FOB清醒插管提供充分的表面麻醉,易于被患者所接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滕永杰李军上官王宁丁红香连庆泉
关键词:清醒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
七氟烷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七氟烷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30只老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七氟烷组(S组),每组15只,S组暴露于3%七氟烷、30%O2、5%CO_2环境,C组暴露于30%O_2和5%CO_2环境,每天干预2 h,连续3 d。于干预结束前1 h(T0)、干预停止(T1)、干预停止后1 h(T2)、干预停止后2 h(T3)测试大鼠大脑中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的变化,观察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于干预停止后24 h(T4)、48 h(T5)、72 h(T6)应用水迷宫和旷场实验测试大鼠的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并用透视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的突触面积和囊泡面积。结果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显示,与C组比较,S组T0大脑中动脉血管RI、PSV、EDV降低,T1以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阻力逐渐恢复;七氟烷暴露后3 d,与C组比较,S组T4、T5潜伏期增加,寻找平台时间延长,穿梭次数减少(P<0.05);旷场实验显示,七氟烷干预后,与C组比较,S组T4、T5周围格活动增加,中央格活动时间减少,直立次数增加(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与C组比较,S组大鼠的突触面积、囊泡面积减少(P<0.05)。结论七氟烷暴露可扩张大脑中动脉,扩张血管的作用很快就消失;重复暴露于七氟烷的SD老年大鼠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并容易发生焦虑;七氟烷通过改变神经元突触的可塑性而损伤SD老年大鼠海马的认知功能。
雷华娟滕永杰滕永杰周宁博陈梦黄若茹刘柏炎
关键词:七氟烷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大脑中动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