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淑均
-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父母养育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关系的探讨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并通过临床随访,选取64名网络成瘾者,另选择64名非网络成瘾青少年作对照,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进行测量,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父母养育方式中,除父亲因子Ⅵ(过度保护因子),其余10因子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发现"父亲因子Ⅰ"、"母亲因子Ⅱ"和"父亲因子Ⅴ"进入回归方程。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一定影响,父亲的拒绝、否认、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对孩子网络成瘾的发生有促进作用,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对孩子的网络成瘾发生有预防作用。
- 王国宁戴秀英李赓潘淑均刘英华李璐
- 关键词:网络成瘾父母养育方式青少年
- 高中生网络成瘾者心理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了解高中生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为干预网络成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SCL-90、SOS和EPQ对36例高中生网络成瘾者(成瘾组)和105例正常使用网络高中生(对照组)进行测试,比较两组间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的差异。结果成瘾组的网络成瘾总分、耐受性、强迫戒断症状、人际健康和时间管理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瘾组的躯体化、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成瘾组的SDS总分及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5);成瘾组与对照组在人格的E、N、P、L维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中生网络成瘾者具有明显的不良心理特征和人格特质。
- 潘淑均戴秀英
- 关键词:心理健康人格特征高中生网络成瘾
- 自我图式、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自我图式、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的关系。方法对研究组51例网络成瘾青少年及对照组54例非成瘾青少年用自我图式问卷、自动思维问卷及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试,结果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自我图式因子中回避性、依赖性和强迫性的得分和自动思维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自责、幻想、退避三种应对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自责、退避、解决问题进人回归方程,三个变量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500,联合解释变异量为25.0%,其单独解释量分别为15.0%、14.7%和4.6%。结论网络成瘾青少年表现出更多的回避性、依赖性和强迫性的自我图式,多采用自责、幻想、退避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出现消极思想及体验的频度高于非成瘾青少年;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退避、自责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预测作用;自我图式与自动思维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起间接作用。
- 李赓戴秀英王国宁潘淑均
- 关键词:自我图式自动思维青少年网络成瘾
-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网络使用行为关系研究
- 目的: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网络使用行为的特点,为指导青少年互联网的合理使用及网络成瘾的矫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自制的网络使用行为问卷对185名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进行测试。结果:银川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率为5....
- 李秋丽潘淑均
- 宁夏农村卫生站服务现状的质性研究
- 2019年
- 目的:了解宁夏农村地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现状,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整群抽样法选择宁夏南部的西吉、固原和宁夏北部的吴忠、青铜峡、贺兰等农村卫生站的卫生服务人员及村里60岁以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半结构访谈。根据Colaizzi的七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根据访谈内容提炼出4个主题: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认为服药是最根本的治病手段;普遍轻视健康教育,但又缺乏健康维护和药物治疗的知识,不重视、不信任基层卫生服务,不重视维护自身的身体健康;农村卫生站的服务质量偏低且不同地区农村卫生站之间差异较大;药品种类单一、信息录入困难、工作经费不足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站的人力资源和硬件设施建设,转变服务方式和内容,进一步提升农村卫生站的服务质量和能力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李丽娟董宁宁李小芳杨宏浩潘淑均
- 关键词:基层卫生服务
- 生活事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探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的相关性,为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选取64名网络成瘾者,同时设置对照组,分别对两组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进行测量,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其它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络成瘾与生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其他和人际关系两项因子对网络成瘾者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生活事件的发生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一定的影响。
- 王国宁戴秀英李赓潘淑均刘英华李璐
- 关键词:网络成瘾
-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效果观察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观察脑电生物反馈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疗效。方法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每周2次,每次30min,连续8周,共16次)中学生网络成瘾,治疗前后运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测试和个体访谈,评估脑电生物反馈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作用。结果(1)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提高网络成瘾中学生的脑电a波和SMR波(P<0.01),降低强迫性上网行为和戒断症状因子分(P<0.01),降低躯体化、抑郁、焦虑、其他因子和抑郁总分(P<0.01);(2)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未能完全矫正网络成瘾行为。结论脑电生物反馈可以减轻网络成瘾中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躯体不适、睡眠障碍,提高网络成瘾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水平;单独使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网络成瘾的疗效不确定。
- 潘淑均戴秀英
- 关键词:脑电生物反馈网络成瘾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