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祥宾

作品数:61 被引量:172H指数:8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中医
  • 10篇疗效
  • 9篇糖尿
  • 9篇糖尿病
  • 9篇疗效观察
  • 9篇
  • 6篇中医治疗
  • 6篇慢性
  • 5篇养心
  • 5篇临床疗效
  • 4篇医师
  • 4篇脾胃
  • 4篇中药
  • 4篇主任医师
  • 4篇临床疗效观察
  • 3篇血管
  • 3篇养心颗粒
  • 3篇药疗
  • 3篇药疗法
  • 3篇医药疗法

机构

  • 50篇黑龙江中医药...
  • 33篇黑龙江中医药...
  • 26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56篇潘祥宾
  • 30篇刘影哲
  • 20篇杨沈秋
  • 18篇张禹
  • 8篇刘定
  • 7篇周亚滨
  • 5篇姚丹
  • 5篇刘定
  • 4篇王楠楠
  • 4篇张洋
  • 3篇郑丽红
  • 2篇王锐
  • 2篇林洁
  • 1篇张倩
  • 1篇潘立民
  • 1篇吴勃力
  • 1篇孙静
  • 1篇李虹霖
  • 1篇杨建飞
  • 1篇王晓源

传媒

  • 8篇中医药学报
  • 5篇中医药信息
  • 4篇吉林中医药
  • 4篇现代中西医结...
  • 3篇中国中医药科...
  • 3篇中国中医急症
  • 3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中国民间疗法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中国中医药现...
  • 2篇中医学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林区教学
  • 1篇西部中医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3
  • 1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7
  • 2篇2006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虚与郁论治痞证被引量:2
2012年
痞证为肝脾胃科门诊最为常见的就诊主诉,亦常做为伴随症状出现在相关疾病中,本文结合临床从"虚"与"郁"两方面对痞证进行论述。"痞证"在《伤寒论》中未见此证名,应是后世医家以胃脘痞塞胀满为主症特点命名的临床常见病证。
刘影哲潘祥宾
关键词:痞证
肝脾肾同治法对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研究肝脾肾同治法对肝纤维化大鼠病理及TGF-β1、Smad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肝脾肾同治组、鳖甲煎丸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法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肝脾肾同治组和鳖甲煎丸组分别灌胃相应药液,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续6周。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肝窦内皮下基底膜形成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TGF-β1、Smad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肝组织HE、Masson染色显示,肝脾肾同治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和鳖甲煎丸组,肝窦结构接近正常。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TGF-β1、Smad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组和肝脾肾同治组大鼠肝组织中TGF-β1、Smad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肝脾肾同治法可明显改善肝纤维化,其可能通过减少TGF-β1、Smad3蛋白的过表达,切断TGF-β/Smad信号通路传递,阻止肝组织纤维化进程,从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刘定杨沈秋张禹潘祥宾黄秋思王锐
关键词:肝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
中医治疗Graves眼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Graves眼病是一种与甲状腺疾病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检索近年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治疗Graves眼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中医疗法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眼球突出、眼内胀痛、眼睑水肿等症状,还具有不良反应少、有效率高、安全性评价好等优势。本文通过对中药治疗活动期、非活动期Graves眼病,以及单纯针刺、针刺联合刺络放血、穴位按摩、中西药物、电针等疗法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整理,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及有益的参考,并针对目前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与建议。
刘影哲宋路遥邢思宁曹钰昉潘祥宾
关键词:GRAVES眼病中药针刺
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网络药理学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化学专业数据库、ETCM数据库及相关文献进行查询,筛选出地黄饮子的活性成分,再利用TCMSP预测出潜在作用靶标。从GeneCards、DrugBank、OMIM数据库筛选与VD相关的靶点,整合后得到交集靶点,继而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出成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最后再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KEGG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地黄饮子中有81个活性成分,药物靶点262个,疾病靶点1140个,VD治疗关键靶点117个,槲皮素、β-谷甾醇、山柰酚、木犀草素等成分具有抗VD的作用,其可能是通过CASP3、TNF、IL6、VEGFA等靶点,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作用。结论地黄饮子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起到干预治疗VD的作用,为地黄饮子治疗VD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刘影哲吕蓉杨建飞王晓源夏兆晨潘祥宾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地黄饮子血管性痴呆通路
升清降浊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1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升清降浊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采用升清降浊法为主的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30例口服奥美拉唑,20 mg/次,2次/d。2组治疗8周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胃镜积分变化。结果: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2%,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胃镜积分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为70.0%,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升清降浊法能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症状及胃镜下病变。
张禹杨沈秋刘定潘祥宾郑丽红
关键词:食管炎反流性升清降浊法临床研究性
养心汤对家兔不稳定型心肌缺血模型血浆TXB_2含量及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通过观察养心汤对家兔不稳定型心绞痛模型血浆血栓素B2(TXB2)含量及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即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在高脂饮食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础上,采取颈总动脉球囊扩张引起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方法复制成类似于人类不稳定型心绞痛病理变化的家兔心肌缺血模型。结果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模型组与治疗组血浆TXB2含量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P<0.01)。结论养心汤通过调整血管内皮功能,减少TXB2的产生,从而保护缺血心肌,并且阻止高脂饮食所引起的动脉厚度增加。
刘影哲周亚滨潘祥宾
关键词:血栓素
清热和胃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30例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清热和胃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清热和胃法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200ml,早晚分服;对照组30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餐前口服,每天1次,8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胃镜观察指标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7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清热和胃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能改善临床症状及胃镜下表现,临床疗效确切。
韩茜宇李铁男刘定杨沈秋张禹潘祥宾
关键词: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组药”汤方治疗脾虚血瘀型臌胀2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1年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0例均为我院肝脾胃科2010-01~2011—05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35~64岁,平均50.2岁;病程1—8年,平均4.5年。
杨沈秋张禹潘祥宾
关键词:治疗组脾虚血瘀型
中医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被引量:18
2020年
近年,随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以下简称《指南》)的推出,标志着中医对该病的诊疗逐渐规范。在此基础上,首先对该病的发生发展及瘀血、痰湿的产生进行了探讨;并参考《指南》的辨证分型,进行治疗用药的整理,其中对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阳虚寒凝证、肝肾精亏证的治疗,应用《指南》推荐方即取效显著,且通过临床观察及实验室研究,对影响推荐方疗效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值得参考;对于痰瘀阻络证、湿热瘀阻证的治疗,因其病机复杂,则以各家论治为主,多从脾肾论治,疗效尚可;同时针对该病经络阻滞的特点,临床常合用通经活络药以达到治疗效果,故将此类药进行分类整理,为随证用药提供思路。
刘影哲张洋刘梦佳贺丹潘祥宾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因病机中医论治
常用虫类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虫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类中药,取其走窜之性临床多用于治疗沉疴顽疾,如风湿性、肿瘤性、骨性等疾病。近些年诸多医者逐渐将虫类药运用到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治疗中且疗效显著。本文对近些年来常用虫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现代药理学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发现常用虫类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降血糖、调血脂、抗血栓、抗氧化应激、调控炎性因子等作用,并在DM、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DF)等并发症的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且疗效显著。基于以上总结以期为虫类中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应用、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以及糖尿病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刘影哲刘冰冰张洋邢思宁曹钰昉夏兆晨潘祥宾
关键词:虫类中药糖尿病药理作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