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力
- 作品数:62 被引量:752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大模型在档案工作数智转型中的应用:新机遇、新模式和新转变
- 2024年
- 档案资源形态演化、技术环境变迁和用户需求提高等内外因素变革驱动档案工作数智转型,亟待突破物理、数字双空间发展模式跃迁至知识空间。然而智能化工具的缺位导致数智转型缺少技术支点。大模型技术的出现对档案等公共服务产业造成冲击,也为档案工作全链路技术升级带来新机遇。从大模型核心技术出发,分析档案工作数智转型现状、大模型实践场景和理论研究,明确大模型技术嵌入档案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CVP技术栈思想提出知识空间档案工作“大模型+”技术嵌入框架,探索档案知识“收管存用”新模式,进而探讨大模型驱动档案工作产生的人机关系、工作场域和工作模式的新转变,以期为大模型技术嵌入档案工作提供参考。
- 牛力金持黎安润泽
- 关键词:知识空间档案工作
- 基于OAIS的城市记忆资源分层元数据模型设计被引量:4
- 2017年
- 元数据的设计是城市记忆资源库建设的核心技术环节,城市记忆资源的多媒体集成性、资源组织多维性和处理过程复杂性等特点对元数据的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以OAIS参考模型为指导,基于多源异构城市记忆资源,从内容视角、根据资源处理过程复杂的特点从流程视角设计了城市记忆资源分层元数据模型,对城市记忆资源的准确描述、有效控制、高效组织具有一定意义,有助于形成一个多主体参与、跨领域整合、全流程管理的资源平台,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 牛力焦恬雪
- 关键词:元数据
- 融合、延展、重构:物理与数字双空间业务转型视角下的档案信息技术应用思考被引量:15
- 2023年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档案领域随之迎来信息化战略转型浪潮,表现出档案实体感知、资源互联、工作集成、职能拓宽、服务精准等特征,智能技术在档案管理承担着愈加重要的角色,作用对象不再局限于单一实体档案或电子档案,而是物理与数字双空间的共生资源。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VR/AR、数字孪生和知识工程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档案业务建设的核心推力,正在凭借自身优势贯通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的业务进程,推动双空间的档案资源、管理工具、成果展示方式有机融合,延展档案应用畛域,提升档案服务的前瞻性、沉浸性和智能性,实现数据、基础设施及保障体系等档案馆业务基座的多元重构,引领档案业务模式智慧化演变。
- 牛力黎安润泽刘慧琳
- 关键词:档案信息技术信息化
- 层次与空间:数字记忆视角下名人档案的价值挖掘研究被引量:24
- 2021年
- 对名人档案的层次及空间进行分析与解构,梳理名人档案价值挖掘的理论基础与技术体系,能够提升名人档案的知识发现深度与价值呈现维度。首先聚焦于名人档案本体,以名人档案的形成流转与开发利用方式为导向,构建了名人档案的价值凝练(由记忆实体到名人全宗)和价值挖掘(由名人全宗到记忆图谱)路径,形成了名人档案价值挖掘的层次与空间。其次,以名人档案为操作对象,以理论导向、资源整理、系统设计与知识服务为核心探讨了名人档案价值挖掘理论与技术基础。本研究提出的名人档案价值挖掘层次结构与空间布局为名人档案的知识化研究提供了新理论及技术视角。
- 牛力高晨翔刘力超刘慧琳
- 关键词:数字记忆名人档案
- 档案工作参与数字人文建设的模式分析被引量:13
- 2020年
- 数字人文作为一个跨学科研究热点,深刻影响了档案等传统人文社科类学科的发展方向,档案的知识集合属性使它成为数字人文不可或缺的重要合作伙伴。首先从数字人文与档案工作、数字人文与档案资源、数字人文与档案信息化三方面调查理论研究现状,并分析档案管理工作参与数字人文建设的意义。其次通过梳理实践项目,提出面向不同重点的五种模式:数字资源库、知识组织、增强出版、可视化平台、虚拟重建。最后结合五种模式简要分析档案管理工作参与数字人文建设的技术类型。模式梳理有助于发现当前档案管理工作在数字人文建设中的主要贡献和性存在不足,促进档案工作及数字人文的发展。
- 牛力刘慧琳曾静怡
- 关键词:档案工作数字技术
- 数字记忆视角下的学术名人知识库研究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意义]在数字时代,记忆时间、空间与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对传统官方话语主导的单一叙事产生了冲击。在此背景下,对学术名人知识库展开研究。[方法/过程]首先,梳理数字记忆视角下学术名人知识库的基本属性和构建要求,据此形成“融合、建构与服务”的学术名人知识库建设路径。其次,分析融合、建构、服务之间逻辑关系,提出数字记忆视角下学术名人知识库的内涵与方法。最后,以学术名人吴宝康先生的知识库建设为案例进行应用阐释。[结果/结论]通过对融合、建构及服务进行详述,发现了传统叙事之外的学术名人知识库复合研究路径。吴宝康学术名人知识库的建设既是实证,也为学科历史研究提供了素材和思路。
- 牛力刘慧琳高晨翔
- 关键词:知识库数字记忆知识组织
- 面向政府决策的档案知识库构建研究
- 本文将档案知识库与政府决策需求相结合,提出了建设面向政府决策的档案知识库的构想,希望通过档案知识库的建设,进一步扩展档案在政府决策领域的应用,提高档案利用的水平和层次,有力推动档案管理模式向知识管理模式转变,真正把档案馆...
- 牛力王为久黄蕊韩小汀
- 关键词:档案工作知识库政府决策
- 对象、结构与价值:档案知识工程的基础问题探究被引量:27
- 2021年
- 知识工程在数据与信息的智能处理与知识挖掘方面产生了巨大效用,探索知识工程在档案领域的应用模式与基本价值,有利于档案资源知识发现与服务方式的革新。采用对象、结构与价值三重视角,首先界定了档案知识工程的二阶研究对象;其次,从知识对象、知识关联与知识应用三个层面阐明了档案知识工程研究体系,对档案的知识获取、知识表示、知识组织、知识推理、知识检索及知识可视化等具体方法与组件进行了探讨,明确了档案知识工程的理论定位。最后,对档案知识工程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进行了简要讨论。档案知识工程在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牵引与推动价值。
- 张斌高晨翔牛力
- 关键词:档案数据知识工程知识发现知识服务
- 面向创新型档案人才培养的“一线三点”实践教学模式初探——以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为例被引量:21
- 2018年
- 目前我国档案学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不利于创新型档案人才的培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经过长期摸索,逐渐形成面向创新型档案人才培养的“一线三点”实践教学模式,即在实践教学中以课题项目的研究开发为主线。以创新性实践课程平台、创新实验平台及创新活动平台等三点为支撑,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档案职业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等。该模式强调实践教学内容的规划、设计与选择,并对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进行了重构。“一线三点”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制度、师资力量、资源配置和组织等方面予以保障。
- 王应解杨孟辉牛力张玮琼
-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 新文科背景下信息资源管理交叉学科"课程立方体"设计研究——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被引量:11
- 2022年
- [目的/意义]新文科建设对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群的交叉融合与系统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课程群建设模式已难以满足这一需要。本研究旨在基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一线本科教学实践,提出一种名为"课程立方体"的全新课程建设模式,以有效支撑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新型课程群建设。[方法/过程]首先深入剖析新文科背景下传统课程群无法支撑信息资源管理交叉学科课程建设的内在机理,其次针对所凝练的核心问题提出课程立方体构建的核心理念,然后基于此提出课程立方体的模式设计方法,进而通过教学实践范例阐述该模式实现方法与效果,最后构建课程立方体建设所需的支撑体系。[结果/结论]归纳了传统课程群"一维课程链"和"二维课程组"的两种建设模式,发现其中存在课程系统性和协同性欠佳的共性问题;明确了课程立方体作为新兴课程群基本组成单元的功能定位及其知识串联与能力复合双螺旋的教学目标;以层次结构设计、课程耦合方法、课程协同机制共同组成了课程立方体的模式设计方法,进而通过中国人民大学"一线三层四课"实践范例验证了该模式的实际可操作性和实现效果,最后提出了课程立方体的配套支撑体系。研究结果可为新文科背景下以信息资源管理为代表的交叉学科的新型课程群建设与落地实践提供科学参考和有力支撑。
- 傅予卢小宾牛力刘力超
-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