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亦斌

作品数:147 被引量:455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4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6篇肾移植
  • 36篇术后
  • 31篇排斥
  • 30篇移植肾
  • 27篇移植术
  • 27篇肾移植术
  • 25篇移植术后
  • 25篇肾移植术后
  • 24篇急性排斥
  • 22篇排斥反应
  • 19篇细胞
  • 18篇受者
  • 18篇急性排斥反应
  • 16篇他克莫司
  • 16篇器官
  • 15篇存活
  • 12篇肾联合移植
  • 10篇移植受者
  • 10篇肾功能
  • 10篇肾移植受者

机构

  • 10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8篇中国人民解放...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17...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州器官移植...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解放军第47...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作者

  • 147篇王亦斌
  • 143篇于立新
  • 127篇付绍杰
  • 108篇徐健
  • 108篇杜传福
  • 106篇邓文锋
  • 59篇苗芸
  • 48篇叶桂荣
  • 41篇刘小友
  • 39篇叶俊生
  • 31篇马俊杰
  • 25篇李川江
  • 22篇余玉明
  • 19篇肖露露
  • 11篇周敏捷
  • 11篇魏强
  • 10篇罗敏
  • 10篇夏仁飞
  • 10篇姚冰
  • 8篇白喜文

传媒

  • 24篇中华器官移植...
  • 20篇中华泌尿外科...
  • 16篇南方医科大学...
  • 10篇第一军医大学...
  • 6篇中华外科杂志
  • 6篇广东医学
  • 5篇肾脏病与透析...
  • 5篇器官移植
  • 5篇2011年广...
  • 5篇2013中国...
  • 4篇2012中国...
  • 4篇2014中国...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移植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12篇2013
  • 8篇2012
  • 13篇2011
  • 12篇2010
  • 11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13篇2006
  • 5篇2005
  • 8篇2004
  • 10篇2003
  • 9篇2002
  • 2篇2001
  • 6篇2000
1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种供肾切取方法的临床研究(附1439例报告)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最佳尸体供肾切取法。 方法 回顾分析 14 39例供肾切取的临床资料。比较分侧取肾、整块取肾和原位灌注整块切取三种方法的取肾手术时间 (OT)、热缺血时间 (HIT)、冷缺血时间 (CIT)、总缺血时间 (TIT)、灌洗液用量 (PS)、供肾灌注不良率 (PPK)、肾血管、肾、输尿管损伤率 (DR)以及移植后泌尿时间 (UT)、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 (RRT)和急性肾小管坏死发生率 (ATN)。 结果 分侧取肾法取肾 2 16例 ,获供肾 4 32只 ;整块取肾法取肾 1134例 ,获供肾 2 2 6 4只 (4例为孤立肾 ) ;原位灌注整块切取肾 89例 ,获供肾 178只。三组取肾法的HIT分别为 (8.2 2± 3.0 1)min、(5 .35± 1.88)min、(1.89± 0 .92 )min(P <0 .0 5 ) ;DR分别为 7.12 %、4 .2 6 %、2 .4 7% (P <0 .0 5 ) ;PPK分别为 15 .2 3%、10 .31%、0 (P <0 .0 5 ) ;CIT分别为 (10 .36± 7.2 9)h、(12 .5 1± 8.4 3)h、(8.6 4± 9.82 )h ,TIT分别为 (10 .4 3± 7.17)h、(12 .70± 8.6 6 )h、(9.0 3± 8.2 2 )h ,OT分别为 (6 .37± 2 .5 3)min、(7.6 5± 3.2 4 )min、(8.14± 3.94 )min ,PS分别为 (6 4 0± 75 )ml、(6 90± 93)ml、(730± 12 5 )ml(P >0 .0 5 ) ;UT分别为 (2 8.2 4± 10 .6 5 )min、(2 2 .72± 8.35 )min、(9.2 6± 10 .95 )
于立新刘小友徐健马俊杰付绍杰邓文锋杜传福王亦斌李川江姚冰
关键词:肾移植供肾切取方法病例报告
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外周血穿孔素和颗粒蛋白酶B mRNA表达的研究
研究目的:器官移植已被公认为是治疗终末期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最佳手段.该研究在探索建立稳定的、重复性强的大鼠急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基础上,动态监测大鼠异体异位心脏移植外周血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并与相应期的病理改变...
王亦斌
关键词:急性排斥反应穿孔素
文献传递
KIR及其HLA配体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探讨供受者对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及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体所介导信号传导通路在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3对肾移植供受者对HLA和KIR基因型,受者按照术后肾功能状态分为急性排斥组(n=19)和肾功能稳定组(n=34),探讨供者HLA、受者KIR基因型以及受者KIR/供者HLA配体组合型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供者HLA、受者KIR基因表现型频率在急排组和稳定组的分布:供者HLA基因型HLA-C1/2、HLA-A3、11、HLA-Bw4在两组间分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受者KIR2DL2/2DS2在急排组表达低于稳定组(26.3%vs55.9%,P=0.038),受者KIR基因组合型AA类型在急排组表达低于稳定组(31.6%vs67.6%,P=0.011)。供者HLA-C1/2、受者KIR基因组合型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供者HLA-C1/C1类型低于非HLA-C1/C1类型(31.6%vs46.7%,P>0.05)。受者KIR基因组合型AA类型低于非AA类型(20.7%vs54.2%,P=0.011)。受者KIR/供者HLA配体组合型匹配情况:肾功能稳定组中KIR2DL2/HLA-C1和KIR2DL3/HLA-C1信号匹配率较急性排斥组高(P=0.014,P=0.011)。结论特定的KIR/HLA配体组合型(如KIR2DL2/HLA-C1、KIR2DL3/HLA-C1)可能有利于降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良好的供者HLA和受者KIR配型选择有利于同种异体肾移植的预后。
于立新肖飞肖露露罗敏付绍杰王亦斌苗芸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良好的HLA配型可改善群体反应性抗体高的受者肾移植效果被引量:12
1999年
目的探讨HLA配型在高致敏受者肾移植中的意义。方法对12例群体反应性抗体为36%~76%的肾功能衰竭患者使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HLAⅠ、Ⅱ类抗体分型盘进行HLA配型。结果供、受者HLAA、B、DR位点各有一个抗原相符者3例;HLAB位点2个抗原、DR位点1个抗原相符者1例;HLAA位点1个抗原、B位点2个抗原、DR位点1个抗原相符者6例;HLAA位点2个抗原、B位点1个抗原、DR位点2个抗原相符者2例。术后7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冲击6例逆转,1例摘除移植肾。11例肾功能恢复正常。
于立新付绍杰肖露露白喜文徐健徐健邓文锋马俊杰周海宽邓文锋
关键词:肾移植免疫法人白细胞抗原
改良式胰液肠腔引流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附二例报告)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研究改良式胰液肠腔引流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的效果、术式、用药量及并发症。 方法 对 2例 1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患者施行改良式胰液肠腔引流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 ,术后早期应用他克莫司 (FK5 0 6 )、霉酚酸酯 (MMF)、皮质激素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进行免疫治疗。监测胰腺、肾功能恢复。 结果  2例患者术后第 3~ 5天肌酐、尿素氮恢复正常 ,术后第 5~ 10天停用胰岛素 ,移植胰腺分泌功能正常。例 1术后第 7天出现FK5 0 6中毒 ,尿量减少 ,经调整FK5 0 6用量及血液透析过度 ,术后第 2 5天肾功能恢复正常 ;例 2术后第 2 0天并发消化道出血 ,使用生长抑素及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等治疗痊愈。随访 3~ 2 4个月 ,移植胰和移植肾功能均正常 ,一般情况良好。 结论 改良式胰液肠腔引流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较好术式 ,优质供体及良好配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于立新姚冰邓文锋徐健杜传福马俊杰付绍杰李川江王亦斌叶桂荣明长生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1型糖尿病尿毒症
肾移植术后应用FK506抗排斥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 观察FK506 在肾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的效果及副作用。 方法 对肾移植术后单独应用环孢素A(CsA)50 例和术后应用FK506 50 例( 术后24 小时应用FK506 40 例,CsA 中毒后改FK506 10 例)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 CsA 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9 例,发生率为18 % ,逆转8 例(88 %) ,肾功能在2 ~26 天恢复正常38 例(76 %) ,肺部感染2 例,泌尿系感染1 例,肾中毒2例,肝中毒3 例,高血糖2 例,腹泻1 例,摘肾1 例。FK506 组AR4 例均逆转,肾功能2~13 天恢复正常40 例(80% ),高血糖14 例(28% ),肾中毒2 例,肝中毒1 例,腹泻22 例(44% ),1 例因肺部感染、高血糖难以控制仍改用CsA。应用CsA 肝中毒的10 例患者改用FK506 后肝功能7 ~16 天全部恢复正常。 结论 肾移植术后应用FK506 安全有效,排斥率明显降低,副作用小,但对长期存活的影响及并发症还需进一步观察。
于立新付绍杰王亦斌白喜文徐健马俊杰邓文锋林传福周海宽程学军
关键词:移植物排斥肾移植FK506
TGF-β_1和Ⅳ型胶原在慢性移植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Ⅳ型胶原在慢性移植肾病(CA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测19例CAN患者移植肾组织中TGF-β1和Ⅳ型胶原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间及与CAN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CAN移植肾组织中TGF-β1和Ⅳ型胶原的表达比正常肾组织明显增加(P<0.001),并随CAN病理分级呈逐渐递增的趋势;与正常肾组织相比TGF-β1和Ⅳ型胶原在CAN患者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943,P<0.001及r=0.910,P<0.001)。结论Ⅳ型胶原的异常沉积是CAN患者移植肾纤维化的重要表现,TGF-β可能通过调控Ⅳ型胶原等成分的变化在CAN移植肾的纤维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韩聪祥于立新徐健谢庆祥王亦斌邓文锋刘小友曾京华
关键词:慢性移植肾病转化生长因子-Β1
肾移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ies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的危险因素。方法以肾移植术后坚持长期随访的9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术后有否发生LDVT将患者分成LDVT组(37例)以及对照组(935例),对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糖尿病、术前动脉粥样硬化、手术时间、移植肾动脉吻合方式(移植肾动脉与髂外动脉吻合)、术后应用他克莫司、术后红细胞增多症和高脂血症共10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中P<0.20的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记录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 972例中有37例(3.8%)患者诊断为LDVT,其中27例(73%)在术后6个月内发病,30例(81%)患者发生LDVT位置与移植肾所在位置同侧。经单因素分析后,将年龄、术前患糖尿病、术后红细胞增多症以及术后高脂血症共4项纳入Logistic多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RR=1.08,95%CI为1.02~1.17,P<0.01)、糖尿病(RR=26.9,95%CI为5.71~139.8,P<0.01)以及红细胞增多症(RR=7.54,95%CI为1.21~9.76,P<0.05)共3种因素是发生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脂血症不是引起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偏大、术前患有糖尿病及术后发生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发生LDVT的风险明显增大。
苗芸于立新邓文锋付绍杰徐健杜传福王亦斌李川江周敏捷
关键词:肾移植下肢深静脉血栓年龄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症
抗MICA抗体的产生途径及其对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抗多态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相关链A(MICA)抗体的产生途径及其对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AR)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等待肾移植者157例,采用Luminex200液相芯片分析技术检测抗MICA抗体及其特异性,并采集临床资料,分析抗MICA抗体的产生途径及其免疫球蛋白类型,进而探讨IgM型抗MICA抗体与IgM和IgG复合型抗MICA抗体对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157例中,既往有输血、妊娠、移植史者68例,移植前抗MICA抗体阳性者19例(27.9%);既往没有致敏经历者89例,移植前抗MICA抗体阳性者26例(29.2%),二者间抗MICA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抗MICA抗体阳性者45例,其中26例(57.8%)既往无致敏经历,其抗MICA抗体类型为IgM;另19例(42.2%)有已知的一种或多种致敏经历,其抗MICA抗体类型为IgG和IgM复合型。抗MICA抗体阳性的45例,有38例接受了肾移植,其中22例IgM型抗MICA抗体者,有7例(31.8%)发生AR,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均获得逆转,另16例IgM和IgG复合型抗MICA抗体者亦有7例(43.8%)发生AR,经甲泼尼龙等治疗,3例(42.9%)逆转,4例移植肾功能丧失;两种免疫球蛋白类型抗MICA抗体阳性者间肾移植后AR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R逆转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致敏史者其抗MICA抗体的产生可能存在经典的“天然抗体”的产生途径,其免疫球蛋白类型为IgM,肾移植后若发生AR,治疗转归较好;而对于移植前预存IgG和IgM复合型抗MICA抗体者,因其AR治疗的转归不佳,需予以足够重视。
于立新刘如敏罗敏肖露露付绍杰王亦斌张新科
关键词:肾移植移植物排斥
猪胰肾联合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研究胰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方法。方法 经猪腹主动脉原位灌注 ,大块联合切取供体胰、节段十二指肠、双肾、脾脏。以供肾动、静脉分别与受体左髂总动、静脉吻合 ;供肾输尿管内置“J”形管后与膀胱左顶侧壁吻合。供胰门静脉与受体右髂总静脉吻合 ,包含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腹主动脉袖片与右髂总动脉吻合 ;十二指肠节段与膀胱吻合。结果 手术成功 ,术后移植肾、胰均迅速恢复功能 ,术后 3d因排斥反应及体内代谢紊乱受体死亡。结论 良好的外科技术是胰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基础 。
贾英斌于立新徐健王亦斌邓文锋刘小友张勇单海涛孙煦勇
关键词:胰腺移植肾移植动物模型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