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兴国

作品数:14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9篇哲学
  • 9篇牟宗三
  • 3篇牟宗三哲学
  • 2篇哲学思想
  • 2篇逻辑
  • 1篇傣族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哲学
  • 1篇熊十力
  • 1篇学系
  • 1篇易学研究
  • 1篇隐喻
  • 1篇渊源
  • 1篇哲学背景
  • 1篇哲学基础
  • 1篇哲学系
  • 1篇哲学著作
  • 1篇中国哲学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精神

机构

  • 14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作者

  • 14篇王兴国
  • 1篇孙利

传媒

  • 4篇玉溪师范学院...
  • 2篇孔子研究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周易研究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现代哲学
  • 1篇曲靖师范学院...
  • 1篇世界哲学
  • 1篇2004年当...
  • 1篇中国哲学史学...

年份

  • 1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熊十力对牟宗三哲学思想的开启
2003年
熊十力对牟宗三的生命格范与思想智慧的影响是极大而深远的 ,在牟宗三的一生中都有明显的表现。熊十力的思想智慧是牟宗三的哲学思想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来源。因此 ,熊十力对牟宗三的心路的开启之极是无人可以企及与代替的。牟宗三对熊十力的继承是忠实地批判继承 ,牟宗三所继承的不是熊十力的哲学系统 ,而是熊十力的哲学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 ,牟宗三是熊十力衣钵的传人。但是 ,牟宗三青胜于蓝 ,在学力与睿识上远远地超过了熊十力。牟宗三在生命格范与哲学智慧上继承、高扬、拓展、推进与超越了熊十力。
王兴国
关键词:熊十力牟宗三
“上帝”与“爱因斯坦”——论牟宗三哲学中的两个隐喻及其对时代与世界的关注
20世纪最吸引人的重大问题“关系到民主和杰出人物统治论:一些人怎样对等人类。”这一重大问题同样也需要哲学家、思想家来思考与回答。那么,从中国哲学与民族精神的立场出发,透过西方哲学而重新发现与肯定古老的中国哲学的精神价值,...
王兴国
关键词:牟宗三哲学爱因斯坦传统哲学哲学思想
文献传递
论中西方人格观念的深层差异被引量:10
2002年
本文不同意日本学者把中西方人格观念的差异归结为群体性与个体性,或“间-个人性”与“个人性”之间的差异,分别从共时态结构与历时态结构对中西方人格观念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中国古代人格观念在深层结构上突出和讲求个人性、个体性——一种以神性为中心的人格,而在表层结构上突出和强调集体性或间-个人性一一一种伦理-政治关系的应答性的角色,人格与角色的统一不二,构成了一种有机的人格观念结构。西方古代的人格观念则不然。其个人性与群体性、或人格与角色大抵是分离的,难以调和与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一种思辩-分析的人格观念。中西方人格观念的差异包蕴于中西方两种自成系统的文化传统之中,是中西方文化传统中最深层的价值本性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映现。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中西方现代社会中的人们的人格观念。
王兴国孙利
关键词:人格角色个人性
牟宗三的康德哲学著作翻译
2004年
王兴国
关键词:牟宗三哲学著作翻译《纯粹理性批判》道德哲学
西双版纳傣族“封建”社会伦理观论略——兼与汉族的伦理道德比较
2004年
《西双版纳傣族的封建法规和礼仪规程》中的道德观念是在傣族历史进入“封建”社会的初期 ,由统治者所制定的占统治地位的法律和道德的意识形态 ,其中明显地渗融了汉文化的因素 ,但依然保持着傣族道德的独立特色 ,同汉族 (儒家 )道德理性截然不同 ,其伦理观在理论上从 4个方面体现出它的重要特征 :1 .伦理道德同其政治上的统治秩序相一致 ,本质上是伦理———政治规范 ;2 .封建社会初期以道德习俗为基础建立的一套古朴法规是融道德与法律为一体的 ,法规既是道德秩序又是法律规范 ;3.其价值取向在社会个体上要求的是一种和顺型的人格模式 ;4 .其哲学理性基础是外在的 ,而且是不自觉的 ,是隐在的和外在的超越价值本原 。
王兴国
关键词:傣族伦理观
重建世界的人文精神——牟宗三儒家式的人文主义被引量:3
2002年
牟宗三对世界人文精神的重建,乃是出于他对人类精神趋下的时代悲情和他对人文主义精神的信念,顺康德的精神路向,本儒家的心性之学,绍续和改造西方近代人文主义,完成于“三统并建”的学说之中,旨在把宗教、哲学、科学和艺术统一起来,表现为“儒家式的人文主义”。它既特别重视人性、个性与人格,又强调道德主体是其根源和基础。牟要以儒家的理想和价值来安置人性、个性与人格,固然是要使个人免于泛滥为自然主义、浪漫主义与工具主义的牺牲品,然而其更深层的基本的关怀和用心,乃在于从他所主张的“道德的形上学”的高度为人提供一个安身立命之本,使人成为一个具体的全面的发展的人。
王兴国
关键词:牟宗三
南开大学哲学系的思维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南开大学哲学系是全国哲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它的学术水平与科研成果在全国各高校或科研机构中占有显著的地位 ,在海内外有重要的影响 ,它的许多研究领域处于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其中刘文英教授的原始思维与原始文化、精神分析与梦的思维研究 ,崔清田教授的名辩学研究就向我们展现了它在思维研究领域中的重大贡献。
王兴国
关键词:思维研究
成于乐的圆成之境——论牟宗三的美学世界及其与康德美学的不同被引量:5
2005年
牟宗三虽然不以美学家名世,但是却有丰富的美学思想。牟宗三的前期美学思想,为其后来的美学思想奠立了基调,这是解开与把握其美学思想的关键。他的美学世界是以本体论的逻辑构造为基础而建立的宇宙论的逻辑构造。他以中国儒家式的天心为建立美的判断的最后的超越原则,以取代康德以“自然之目的性”概念为建立美的判断的最后的超越原则,从而重建康德的美学;相对于康德的美学乃至于西方主流的美学来说,的确是提出了一条新的美学思路即道德的形上学的审美之路,拓宽了美学的领域,开阔了研究美学的视野,对人是不乏启发的。牟宗三与康德各自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哲学传统之中,其所成就的哲学或美学以不同的面貌、风格与类型现世,原属自然。问题在于,如何在中西哲学、美学,乃至文化之间找到一块双方都承认的共同所有的空白地带,作为通约的基础,并在这一基础上来展开中西哲学相互对话与相互融通的工作,既有世界性人类性,又不失其民族性与个性,才是我们所企盼的前景。
王兴国
关键词:牟宗三
历史的诠释与创造的诠释──论牟宗三后期哲学中的“物自身”是价值意味概念的命题被引量:4
2002年
“物自身”是康德哲学中最为复杂、最难理解和最为重要的基本概念与中心概念,也是牟宗三后期哲学即道德的形上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牟宗三把“物自身”诠释为一个具有价值意味的概念,是在对康德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比较与会通的过程中完成的。这项诠释既是历史的诠释也是创造的诠释,开启了从价值论的形上学的视角审视与诠释康德哲学的新路。无论是对于康德或者牟宗三来说,伦理学也只是透视与契近物自身的一个支点。因此,物自身作为一个价值界域具有比伦理学更为广泛与丰富的意义。对康德来说,其终极的指向是一个宗教的界域;对牟宗三而言,其终极的指向则是一个价值论的形上学的界域,即一个“无执的存有论” 的界域。
王兴国
关键词:牟宗三物自身
傅伟勋诠释学之思想渊源与哲学背景探要——“创造的诠释学”的构想及其哲学基础与思想脉络
2004年
傅伟勋是哲学方法论意识最强的海外当代中国哲学家之一。像牟宗三一样 ,他在吸收、比较与融通中西方哲学的过程中逐步构思与创立了“创造的诠释学”。
王兴国
关键词:傅伟勋思想渊源哲学基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