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
- 作品数:10 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扬州市职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双联系人”制探索
- 2019年
- 文章通过对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实施“双联系人”制的意义分析,提出具体建议、意见,旨在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新思路。
- 王军沈新华
- 关键词:工学结合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 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中辅导员协同性路径探析被引量:1
- 2022年
- 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骨干力量,他们有过硬的政治素质,且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行为、思想,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一支重要力量。针对当期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际困境和质量提升需求,通过思想的转变,平台的搭建和机制的完善等多方面着手,为辅导员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在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教师间形成协同建设体系,真正打造出育人合力,为思政教育工作和德育建设目标实现发挥积极作用。
- 王军沈新华
- 关键词:专业课辅导员
- 高职课程思政育德效能评价价值意蕴及路径选择被引量:1
- 2022年
-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文章从课程思政育德效能评价的价值意蕴出发,着眼于课程思政育德效能评价机制构建滞后、缺乏考评全面性和激励性现实不足问题,从原则把握、顶层设计、系统构建和方法创新着手,提出课程思政育德效能评价机制构建路径,促进各类课程在育德中的效率和效果提升。
- 王军
- 关键词:立德树人
- 多主体协同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网格化模式探索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网格化模式在城市管理的运用中体现出了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参与多元化等鲜明特征,有着高效整合众多分散资源功能,将网格化机制引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对优化资助育人模式,做实、做细、做精、做深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助力高校资助育人质量提升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为此,文章认为各高校可从熟悉网格化起始考虑,围绕网格化目标,营造网格化实施环境,建立网格化推进机制和调动网格化客体的互动,编织资助育人网格化体系,推动资助育人高效与精准性。
- 王军沈新华
- 关键词:资助育人网格化三全育人
- 高职院校学生会后备干部培养思考被引量:3
- 2014年
- 本文通过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会干部特点、学生会后备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从社会、教育者和学生三个层面思考,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会后备干部培养的一些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学生会后备干部培养提供良好借鉴。
- 王军
-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会后备干部
- 隐性教育资源在高校资助育人中的运用
- 2021年
- 隐性教育资源作为教育资源的一种,蕴藏于校园环境当中,时常通过暗示性教育,实现对教育客体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通过对资助育人中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探索,挖掘出隐性教育资源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效用价值,探析隐性教育资源在高校资助育人中的运用,提出做好顶层设计同时,从专业课程、校园文化、网络媒体、受助自身及教师挖掘资助育人资源,有机将隐性教育资源融入现代高校资助育人实际工作中,以达到良好育人效果。
- 王军
- 关键词:隐性教育资助育人
-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德效能提升路径探索被引量:1
- 2022年
- 课程思政育德效能展示出的是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的育德效率和效果。文章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德中课程体间结合效果薄弱、教育内容硬性嫁接、教育过程时空面不宽现状出发,抓住教师思想认识、学生配合认可度和完善的评价机制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德效能提升对策建议:抓住教育主体,让教师回归教育初心;注意教育客体,让学生回归教育中心;完善落实机制,让制度回归指挥本质。
- 王军
- 关键词:育德
- 传统家风文化助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路径探析——以扬州为例被引量:1
- 2021年
- 资助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已成为当前诸多高校趋之若鹜所在。本文从当前资助育人现状出发,以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为例,突出传统家风文化的资助育人价值所在,试图从顶层设计、环境营造、项目开发和效能监督四个方面着力,建立传统家风文化与资助育人融合路径,开辟资助育人新渠道。
- 王军
- 关键词:资助育人
- 区域高校党建联盟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出发,阐述高校党建与乡村振兴内在联系以及高校党建联盟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意义,探索区域高校党建联盟构建机制,引导高校党建、人才、智力、科技等资源聚焦乡村振兴,以推动高校党建及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共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 王军
- 关键词:高校党建联盟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