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低剂量奥沙利铂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研究低剂量奥沙利铂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老年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和生存期。方法选取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采用奥沙利铂剂量为40mg/m2和80mg/m2,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存活率情况。结果低剂量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高剂量组(11.9%和21.4%,X2=9.910,P〈0.05)。低剂量组患者疼痛评分在6以上的患者。要明显少于高剂量组(28.6%和78.6%,X2=20.056,P〈0.05),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高剂量组,丙氨酸转氨酶低于高剂量组(t=13.447和6.774,均P〈0.05);低剂量组患者的1年期、3年期存活率分别为69.05%、30.95%,略高于高剂量组的61.9%、2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74和0.985,均P=0.491和0.321)。结论低剂量奥沙利铂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化疗的毒副反应很小,且不会影响患者的存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王勇冯素萍侯国欣
- 关键词: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脐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 2011年
-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2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给予输注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别在治疗后第4、8周复查肝功能、凝血功能,记录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输注治疗后第8周,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肝功能化验指标总胆红素水平较术前下降[(70.8±38.3)μmol/L vs(101.3±42.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白蛋白水平较术前升高(29.9±4.5)g/L vs(28.6±5.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谷丙转氨酶、胆汁酸较术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时间下降(15.28±2.91)s vs(16.67±3.8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凝血功能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可使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改善,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
- 韩际奥马应杰王志凌王勇韩丽郭云霞时晓鑫
-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脐血单个核细胞
-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患者不同时机肠内营养的作用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分析不同时机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源性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180例SAP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60例,分别在入院第2、4、6天实施肠内营养,比较3组患者各时期生理指标变化、肠源性感染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出现2例肠源性感染,感染率3.3%,B、C组各出现5例、9例肠源性感染,感染率分别为8.3%、15.0%;A组入院第5天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及内毒素含量下降,于第9天时分别降至(54.9±13.9)mg/L、(10.2±1.1)×109/L及(0.29±0.07)EU/L,下降程度显著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各出现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6.7%,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AP患者入院第2天内给予肠内营养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程度,预防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发展,是一种高效、可靠的SAP治疗手段。
- 王勇马英杰冯素萍韩际奥秦宝山
- 关键词:肠内营养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