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
- 作品数:25 被引量:20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PHILOS钢板微创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采用肩部外侧小切口手术入路,使用PHILOS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42例,评价疗效。结果3例患者失访,余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4~13m,无伤口感染,无上举乏力,无复位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无骨折不愈合,无肱骨头坏死,愈合时间为12~20W。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法,优23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为89.7%。结论肩部外侧小切口手术入路结合PHILOS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中出血少及术后功能恢复好。
- 王嘉于荣华梁朝革惠耀敏吴宗明王奕徐刚唐献忠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手术入路微创治疗疗效
-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时机及住院时间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对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手术时机及住院天数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显著相关因素,制定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计划。[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4月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159例,根据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组和晚期手术组,把年龄,性别,是否周末时间入院,居住情况,骨折前活动能力,骨折前行走能力,骨折前日常生活能力,骨折类型,健康状况,并存病数量为自变量,手术时间为应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手术时机的相关因素分析。同时将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等为自变量,术后住院时间为应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符合入选标准者早期手术组65例,晚期手术组94例。logi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是否周末时间入院对手术时机影响最大。患者术后有无并发症对住院时间影响最大。[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时机要因人制宜,健康状况好,手术意愿强及非周末时间住院的患者是早期手术重要因素,而住院时间与并发症有相关性,且早期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
- 于荣华梁朝革唐献忠王嘉岳雄匡垓下
- 关键词: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手术时机
-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采用可屈性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肱骨干骨折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采用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SF-36临床评分,VAS疼痛评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本组随访3~52个月,平均32个月。24例骨折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6周(6~48周),1例不愈合,1例内固定失效;24例肩部完全恢复运动,平均Constant评分90分;多变量分析显示,年龄〉50岁者Constant、SF评分较低。结论可屈性肱骨髓内钉可通过逆行和顺行方式置入并锁定(静态),不损伤肩袖肌肉或肱骨关节面,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但对于髓腔直径〈8 mm者需谨慎使用。
- 唐献忠梁朝革蔡振宇白建忠王嘉匡垓下岳雄吴宗明于荣华陈豪杰何洁明
-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内固定交锁髓内钉
- 不同类型老年女性髋部骨折血清IGF-1及IGFBP-3,4,5表达相关性研究
- 2010年
-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老年女性髋部骨折中外周血清中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4,5(IGFBP-3,4,5)表达差异及同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年龄大于65岁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检测并比较外周血清中IGF-1及IGFBP-3,4,5表达差异及同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转子间骨折组转子区骨矿物质密度(BMD)较股骨颈骨折组低(P<0.001),股骨颈组血清中IGFBP-4含量较转子间骨折组低(P<0.001),而IGFBP-5含量高于转子间骨折组(P<0.001)。在血清指标相关性表达中,血清IGF-1表达与股骨颈区BMD成正相关(R=0.46,P=0.002),血清IGFBP-4同转子区BMD成负相关(R=-0.634,P<0.001),血清IGFBP-5同股骨颈区BMD成正相关(R=0.235,P<0.001)。结论外周血清中IGF-1及其结合蛋白表达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不同类型老年髋部骨折的病理机制之一,但由于IGF-1及其结合蛋白调节机制相当复杂,对于IGF-1及IGFBPs表达机制同骨折类型的关系尚需大量的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
- 梁朝革陈豪杰岳雄王嘉徐刚张鹏
- 关键词: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3种氨甲环酸用药方式对髋关节置换的止血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3种氨甲环酸用药方式对髋关节置换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20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50例。其中A组作为对照组,不使用氨甲环酸;B组在关闭伤口后立刻给予100 ml生理盐水+0.5 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C组则在缝合关闭伤口前给于患者100 ml生理盐水+3 g氨甲环酸浸泡5 min;D组则在关闭伤口后,通过引流管注射100 ml生理盐水+2 g氨甲环酸。所有患者在术后4 h内完全夹闭引流管,然后完全打开引流,术后48 h拔出引流管。比较4组患者术后的引流量、血红蛋白水平、总失血量、凝血常规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C、D 3组患者术后的引流量和总失血量显著较低,且D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术后6、24、72 h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与A组比较,B、C、D 3组患者在术后6、24、72 h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较高,且D组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PT、APTT、TT、FIB水平在术后的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D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局部用药方式的止血效果优于静脉滴注,并且引流管逆行注射的用药方式效果最好。
- 李志鲲沈光思陈超李一凡王嘉杨伟徐炜
- 关键词:氨甲环酸髋关节置换不同给药方式止血血栓
- 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镜微创术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采用椎间盘镜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与椎间盘突出类型和突出节段的相关性。方法对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采用椎间盘镜微创术治疗。结果末次随访时85.4%(35/41)重新返回工作岗位,14.6%(6/41)带药出院。VAS评分平均减少4.7分。结论采用椎间盘镜治疗青壮年症状性椎间盘突出,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应用于L5S1间盘突出时疗效更好。
- 唐献忠梁朝革王嘉匡垓下蔡振宇吴宗明于荣华
- 关键词:椎间盘镜微创术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壮年
- 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9
- 2014年
- 目的比较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髋臼和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1—2012-06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8例骨盆和髋臼骨折,其中改良Stoppa入路组18例,髂腹股沟入路组20例。比较2组疗效,临床评估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复位满意度、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改良Stoppa入路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髂腹股沟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骨折复位质量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Stoppa入路组仅1例切口浅表感染;髂腹股沟入路组出现切口浅表感染2例,尿路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1例,股外侧皮神经麻痹1例,腹股沟疝1例;改良Stoppa入路组手术并发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效果可靠,与传统髂腹股沟入路相比,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短期并发症,在显露髋臼四边体、高位耻骨上支及双侧损伤方面更具有优势。
- 徐刚唐献忠王嘉惠耀敏谭军
- 关键词:骨盆骨折髋臼骨折改良STOPPA入路髂腹股沟入路
- 选择性地应用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压缩性骨折21例初步报告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总结分析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中、短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自2008年3月~2010年2月,对21例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六钉两棒一横连)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对患者术前术后的X线片进行测量,术前骨折椎体高度41.6%±16.5%,节段后凸角度10.8°±5.4°;术后骨折椎体高度86.8%±8.9%,节段后凸角度7.1°±4.4°。配对t检验显示,手术前后骨折椎体高度和节段后凸角度均有显著差异(P均<0.001)。[结论]选择性地应用伤椎置钉技术有利于后路术中复位以及纠正后凸畸形,并且增加了内固定系统的强度。
- 唐献忠王嘉白建忠梁朝革匡垓下顾梦臻吴宗明蔡振宇于荣华陈豪杰
- 关键词:胸椎腰椎压缩性骨折短节段固定伤椎置钉
- 老年髋部骨折类型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结合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老年女性髋部骨折中外周、局部IGF—Ⅰ及IGFBP-3,4,5表达差异及相关性。方法选取年龄大于65岁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比较外周及局部IGF—Ⅰ及IGFBP-3,4,5表达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共收集46例患者血清及局部指标,粗隆问骨折组粗隆区BMD较股骨颈骨折组低(P〈0.001),股骨颈组血清及局部IGFBP-4含量较粗隆间骨折组低(P〈0.001),而IGF—Ⅰ及IGFBP-3,5含量高于粗隆间骨折组(P〈0.001)。局部蛋白同血清指标无相关性,相同指标fHJ只有局部IGFBP-4mRAN同血清相关指标成正相关(R:0.544,P〈0.001)。结论外周血清及局部中IGF—Ⅰ及其结合蛋白表达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不同类型老年髋部骨折的病理机制之一,但除IGFBP-4外,其他因子可能通过不同的调节机制影响老年髋部局部的骨代谢。
- 梁朝革陈豪杰岳雄王嘉徐刚张鹏
- 关键词:髋部骨折
- 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Meta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系统评价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Ovid、Pubmed、Oalib、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全文等数据库,检索1990—2013年的有关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文献资料。比较两者的Constant-Murley评分、并发症及二次手术率。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估计相对危险度及其95%CI和标准均数差及其95%CI。结果共纳入10个队列研究(579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在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均数差(SMD)=0.67;95%CI(0.23,1.1);P=0.003]和二次手术率[RR=2.90;95%CI(1.69,4.99);P=0.0001]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方面两者无统计学意义[RR=1.51;95%CI(0.98,2.31);P=0.06]。结论与人工肱骨头置换相比,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可获得更好的功能,但二次手术率较高。
- 陈豪杰施慧峰王嘉于荣华王奕唐献忠梁朝革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人工肱骨头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