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嫣
- 作品数:62 被引量:170H指数:8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动物游泳力竭运动负荷实验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物游泳力竭运动负荷实验装置,包括缸体,所述缸体上设有心率测量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水循环系统。本实用新型整合采集生物信号功能、水循环控制、水温控制等多用功能,使用方便,适用于测定小动物负重条件下游泳至力...
- 陈俊林王嫣罗东汪威
- 肝脏恶性肿瘤局部消融治疗的现状及前景
- 2014年
- 肝脏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占我国恶性肿瘤的第2位,其特点为恶性程度高、浸润和转移性强。传统首选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但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经为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时机,即使能行手术治疗其复发率仍然很高。近年来,肝脏恶性肿瘤的局部消融治疗有了很大发展,尤其对小肝癌(直径<5 cm)的治疗效果已经不低于手术治疗,且具有创伤小、可以重复治疗的优点,弥补了手术治疗的不足。本文就目前肝癌局部消融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
- 杨烽王嫣
-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肝脏肿瘤恶性局部消融
- 在海藻酸钠凝胶上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讨使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海藻酸钠凝胶上向血管内皮细胞(VEC)分化的可行性。方法从Wistar大鼠骨髓中分离、提纯和扩增BMSCs后,加入10ng/mLVEGF诱导培养,12d后采用细胞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的表达;RT-PCR检测内皮素-1(ET-1)的表达。结果诱导后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可见胞浆染为棕黄色,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呈红色,vWF表达为阳性;RT-PCR检测显示,诱导后细胞ET-1表达为阳性,提示BMSCs向VEC分化。结论以VEGF为诱导剂,可以在海藻酸钠凝胶上将BMSCs成功地诱导为VEC,海藻酸钠凝胶作为良好的载体,可能为人造立体血管网的形成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 胡帅王嫣陈小菊周兰陈文直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 脉冲超声仪在制备用于治疗和/或预防受试者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医疗器械中的应用
- 本申请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脉冲超声仪在制备用于治疗和/或预防受试者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医疗器械中的应用。本申请首次发现,采用脉冲超声仪对肝脏进行辐照,能够提高上皮标志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降低间质标志蛋白α...
- 王嫣李君粉
- 低强度聚焦超声缓解慢性软组织损伤疼痛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探讨低强度聚焦超声(low-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LIFU)在慢性软组织损伤疼痛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筛选,186名进入本研究的慢性软组织损伤病人均连续10天内每日接受一次针对疼痛靶点的LIFU治疗,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在治疗前及每次治疗后30 min,疗程结束后第3天、7天、14天、21天对损伤部位进行疼痛评分,分析疼痛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计算有效率以评价治疗效果;记录治疗期间及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病例数,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评价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期间和随访期间与治疗开始前相比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第8、9、10次之间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果提示LIFU在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疼痛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并有一定的维持作用。
- 梁丹丹胡帅陈锦云李东王俊瑞黄伟陈俊林周崑王嫣陈文直
- 关键词:慢性软组织损伤疼痛
- 人S100A6-GST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和纯化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制备人S100A6-GST融合蛋白,为研究人S100A6((hS100A6)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从pHAHA-hS100A6中双酶切获取hS100A6基因,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ST-moluc,构建pGST-moluc-hS100A6,转化BL21后,IPTG诱导重组菌表达hS100A6蛋白,SDS-PAGE及WesternBlot鉴定表达产物,Glutathion-Sepharose4B球珠分离纯化。结果:重组菌株表达出与理论预测值相符的一个约36ku的hS100A6融合蛋白,纯化后的融合蛋白的产量为3mg/L菌液,纯度约92%。结论:成功构建了hS100A6-GST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后得到较高浓度的hS100A6-GST融合蛋白,为hS100A6蛋白功能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 苗静琨赖天霞左国伟李星星王嫣蒋薇何通川周兰
- 关键词: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蛋白纯化
- 海藻酸钠凝胶上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的基础研究
- 目的:
1.检测 2D 海藻酸钠凝胶对BMSCs的生物学效应(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初步探讨海藻酸钠凝胶作为较合适的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2.检测2D海藻酸钠凝胶和成骨诱导剂联合应用促进B...
- 王嫣
- 关键词:干细胞骨移植骨缺损免疫组织化学
- 冰冻法构建三维海藻酸钠凝胶支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冰冻法构建三维海藻酸钠凝胶作为血管化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冰冻法制备三维海藻酸钠凝胶,采用液体替代法测定孔隙率,石蜡切片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孔隙形成情况,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孔径大小。结果:采用液体替代法测得三维海藻酸钠凝胶孔隙率为91.14%,石蜡切片HE观察显示形态为多孔状,大部分孔隙类似于圆形,镜下可见多个大小不一,分布较为均匀;平均孔径长度为205.26±78.98μm。扫描电镜下,三维海藻酸钠凝胶表面粗糙,高低起伏,孔隙较多,孔与孔之间相互连通,孔径大小不一。结论:冰冻法可以构建具有多孔等特性,能满足组织工程骨及其血管化生长要求的三维海藻酸钠凝胶,使其成为一种较适宜的血管化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胡帅王嫣陈小菊周兰陈文直无
- 在海藻酸钠凝胶上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被引量:12
- 2006年
- 通过在海藻酸钠凝胶上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探讨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的生物学效应。采用MTT、甲苯胺蓝染色、vonKossa染色和RT-PCR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生长形态、诱导后细胞的钙化结节和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实验组bMSCs生长状况良好、细胞增殖迅速,与对照组的增殖无差异;bMSCs成集落样生长明显,集落中央细胞重叠生长形成钙化结节;培养至12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骨相关基因,包括碱性磷酸酶、I型胶原和骨钙素,均为阳性表达,但实验组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海藻酸钠凝胶能够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的分化,是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王嫣陈小菊王兰左国伟寇小琴谭启华周兰陈文直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海藻酸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6对人骨肉瘤细胞U2OS作用的研究
-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MPs)是目前所知的唯一可诱导异位骨形成的蛋白家族,其中BMP-2、-6、-7和-9具有较高的成骨活性,BMP-2和- 7已经在临床上试用...
- 何焕玲左国伟赖天霞王嫣陈小菊李星星苗静琨谭启华寇小琴周兰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迁移碱性磷酸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