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安
- 作品数:8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婴幼儿自发性眨眼的研究
- 2012年
- 自发性眨眼作为中枢多巴胺系统活动的指标在成人的研究已有较多成果,而婴幼儿的自发性眨眼的研究还很少,现将既往有关的研究做了归纳和整理,为进一步探讨人类婴幼儿中枢多巴胺神经功能与人类发展早期行为认知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有益的思路。
- 王晓安邵洁
- 关键词:多巴胺婴幼儿
- 高胆红素血症与新生儿自发性眨眼的关系研究
- 2010年
- 目的评估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自发性眨眼的影响。方法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评分法、5分钟眨眼试验,检测评估5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按小时胆红素值分为高胆1组(>小时胆红素第75百分位值)和高胆2组(>小时胆红素第95百分位值),在黄疸消退后重复上述两项测评,并与38例同日龄正常新生儿对照。结果 (1)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NBNA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同日龄新生儿,且自发性眨眼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在黄疸消退后,NBNA评分和自发性眨眼频率较黄疸高峰期有所恢复,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黄疸消退后高胆1组与同日龄的正常新生儿比较,NBNA评分和5分钟自发性眨眼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高胆2组NBNA总分包括原始反射、一般评估仍明显低于正常同龄新生儿(P<0.01);自发性眨眼频率仍较同日龄新生儿增多(P<0.05)。(4)黄疸消退后高胆1组的NBNA评分、自发性眨眼恢复较好,与高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影响新生儿的行为表现和自发性眨眼频率,其影响程度与黄疸严重度有关。
- 王晓安邵洁王亚平李宇星
-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早期听力干预对高危新生儿智力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探讨早期听力干预对高危新生儿出生后6~18个月内智力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高危新生儿,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与脑干诱发电位(ABR)的技术,确诊听力障碍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20例,在出生后6个月内开始接受听力障碍的综合干预;未干预组25例,同样接受听力学评估,但未能配合综合干预;对照组20例,选取听力正常、年龄相仿的正常体检婴儿。以上3组均进行跟踪随访,患儿在生后3~18个月时进行听力学的评估和Gesell发育商(DQ)的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干预组裸耳平均听阈为(57.34±1049)dBHL,干预后平均听阈为(19.62±3.12)dBHL,未干预组裸耳平均听阈为(58.12±9.87)dBHL,对照组平均听阈为(侣.25±3.52)dBHL,干预组Gesell平均DQ得分从6个月开始逐渐升高,3组问DQ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J。结论高危新生儿在6个月内进行听力等系统的综合干预,能较明显地改善患儿的智力水平。
- 方妍彤叶环徐飞王晓安
- 关键词:高危儿智力GESELL发育商
-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自发性眨眼的影响
- 目的了解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自发性眨眼的影响。方法采用NBNA评分法、5分钟眨眼试验,检测评估5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按胆红素值分为高胆1组(221μmol/L~342μmol/L)和高胆2组(>342μmol/L)]...
- 王晓安Betsy Lozoff邵洁
- 文献传递
- 病理状态新生儿血清唾液酸水平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病理状态新生儿血清唾液酸(sialic acids,SIA)水平及其与胎龄和日龄的关系。方法将因病理状态住院的新生儿(987例)分早产儿(238例)和足月儿(743例)两组,每组又根据日龄分24 h以内、25 h^7 d和大于7 d亚组,SIA测定采用神经氨酸苷酶法。结果早产儿各亚组血清SIA水平显著低于足月儿相应亚组(P<0.05);早产儿≤24h亚组血清SIA水平显著低于25 h^7 d亚组(t=4.70,P<0.01);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中≤24h亚组血清SIA水平均显著低于25 h^7 d亚组或>7 d亚组。结论本组新生儿血清唾液酸水平与日龄相关联,早产儿血清唾液酸水平低于足月儿组。
- 阮莉莉华春珍方妍彤王晓安
- 关键词:新生儿早产儿唾液酸
- RSV毛细支气管炎SP-D基因多态性与甲强龙疗效的关系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汉族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肺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基因多态性与甲强龙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MGB测序法检测15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和150例健康对照组SP-D-11位点、160位点基因多态性,并进行基因型、等位基因型频率分析,分析基因多态性和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的关系,采用(x2)检验.150例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强龙静脉滴注,连用3d.分析SP-D基因多态性对甲强龙治疗疗效的影响,采用方差(F)分析.结果 病例组SP-D Met11Thr位点TT、CT、CC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3%、44.0%、48.7%,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9.3%、70.7%.三种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751、5.823,P<0.05).SP-D Ala160Thr位点AA、GA、GG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0%、29.3%、66.7%,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8.7%、71.3%,两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82、0.181,P>0.05).不同基因型在平均住院天数、临床症状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杭州地区汉族儿童存在SP-D基因多态性,SP-DMet1 1Thr位点与RSV毛细支气管炎疾病易感性存在关联,SP-D Met11Thr C等位基因可能易感基因;而SP-D Ala160Thr位点与RSV毛细支气管炎疾病易感性无关联.SP-DMet1 1Thr、SP-D Ala160Thr的多态性并不影响甲强龙治疗的疗效.
- 朱亚非方妍彤梁振明王立王晓芳王晓安李珊何宝琴
-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蛋白质工程毛细支气管炎甲强龙
-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情绪与行为的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测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情绪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3年10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87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为高胆1组和高胆2组,在黄疸消退后采用NBNA评分法、5分钟眨眼试验、吸吮阻断试验进行测评,72例同日龄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 1高胆1组和高胆2组黄疸期患儿NBNA总分36.24±1.50和33.95±1.70,明显低于正常组,高胆1和2组不易安抚的患儿为31.11%(14/45)和50.00%(21/42),均高于正常组,且自发性眨眼明显增多(P<0.05);2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在黄疸消退后,NBNA评分和自发性眨眼频率较黄疸高峰期有所恢复,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黄疸消退后高胆2组NBNA总分包括原始反射、一般评估仍明显低于正常同日龄新生儿(P<0.05);吸吮阻断后较同龄新生儿难以抚慰((P<0.05);自发性眨眼频率仍较同日龄新生儿增多(P<0.05)。4黄疸消退后高胆1组的NBNA评分、吸吮阻断后的抚慰性、自发性眨眼恢复较好,与高胆2组比较,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影响新生儿的行为表现和情绪反应,其影响程度与黄疸严重度有关,而程度重者则不能完全恢复正常,对今后的认知、学习、情绪、智力等方面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 王晓安邵洁方妍彤阮莉莉李宇星
-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情绪
- 感觉统合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认知、行为及平衡功能改善研究被引量:36
- 2015年
-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认知、行为及平衡功能改善状况,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ADHD患儿74例,根据家长意愿将患儿分为4组,A组(17例)未经治疗,B组(18例)进行感觉统合训练,C组(18例)经托莫西汀药物治疗,D组(24例)在托莫西汀药物治疗经基础上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对所有患儿均于干预后3个月应用联合型瑞文测验(CRT)和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PSQ)评估干预前后视觉、听觉和持续注意力。结果:D组干预后知觉辨别力(9.31±0.34)、比较推理能力(6.81±0.29)、类同比较能力(7.58±0.38)、抽象推理能(2.95±0.21)、系列关系能力(5.77±0.27)和智商数(117.56±4.64)均高于其他3组,且C组高于A组和B组,B组高于A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儿干预后冲动多动(0.29±0.07)、心身障碍(0.09±0.05)、多动指数(0.25±0.03)、焦虑(0.26±0.11)、学习问题(0.39±0.10)和品行问题(0.26±0.04)均低于其他3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儿干预后反应时间[(51.13±0.47)s]、错误数(55.29±0.52)和漏报数(66.15±0.42)均低于其他3组,且C组低于A组和B组,B组低于A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能够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显著提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认知、行为能力,并改善患儿平衡功能。
- 王晓安方妍彤吴莹
- 关键词:感觉统合训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