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树斌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膜荚黄芪
  • 2篇克隆与序列分...
  • 1篇植株
  • 1篇内转录间隔区
  • 1篇转录间隔区
  • 1篇子叶
  • 1篇子叶节
  • 1篇文库构建
  • 1篇显微特征
  • 1篇蒙古黄芪
  • 1篇克隆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克隆
  • 1篇基因克隆与序...
  • 1篇半定量
  • 1篇半定量RT-...
  • 1篇RDNA_I...
  • 1篇CDNA文库
  • 1篇CDNA文库...
  • 1篇ITS

机构

  • 5篇延边大学
  • 1篇大安市农业技...

作者

  • 5篇王树斌
  • 4篇吴松权
  • 3篇全雪丽
  • 1篇金钟范
  • 1篇朴世领
  • 1篇杨洪亮
  • 1篇具红光
  • 1篇周玉红
  • 1篇邱菊

传媒

  • 2篇延边大学农学...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膜荚黄芪子叶节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被引量:7
2012年
以膜荚黄芪无菌苗子叶节为外植体,建立了简单、高效和稳定的膜荚黄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是MS+6-BA 1.0mg/L+NAA 0.10mg/L,每个子叶节外植体平均出芽数为3个以上,再生频率达75.5%;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MS+IBA 0.5mg/L;移栽后成活率达75%以上。
王树斌全雪丽周玉红吴松权
关键词:膜荚黄芪子叶节
延边膜荚黄芪rDNA ITS区域克隆与序列分析
2012年
用PCR方法克隆延边地区膜荚黄芪的核糖体DNA ITS区域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延边地区膜荚黄芪ITS1的序列长度为228bp,5.8SrDNA长度为164bp,ITS2的序列长度为210bp;序列分析表明延边地区和甘肃的ITS1和5.8SrDNA完全一致,而ITS2第82位处有1个碱基的置换(T/C)。
金钟范王树斌杨洪亮邱菊吴松权
关键词:膜荚黄芪RDNA
膜荚黄芪cDNA文库构建与异黄酮合成酶基因的克隆
膜荚黄芪为长白山区濒危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是珍贵的中药材资源,其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但是膜荚黄芪功能基因和次生代谢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保存膜荚黄芪基因资源和加速基因水平的研究进...
王树斌
关键词:膜荚黄芪CDNA文库半定量RT-PCR
文献传递
膜荚黄芪肉桂酸-4-羟化酶(C4H)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肉桂酸-4-羟基化酶是苯丙烷途径中继L-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之后的第2个关键酶。为了从分子水平上了解C4H基因的功能特性,本文从植物进化的角度出发,根据Genebank中已有的豆科植物C4H氨基酸保守序列为基础,设计引物,通过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方法克隆膜荚黄芪C4H基因,对其序列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王树斌全雪丽具红光朴世领吴松权
关键词:膜荚黄芪基因克隆
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叶显微特征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对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的叶片表皮和解剖结构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而上表皮分布少;膜荚黄芪下表皮气孔数明显多于蒙古黄芪;二者气孔器均属无规则型。叶脉由木质部、韧皮部、形成层、机械组织和薄壁组织组成。二者叶肉都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属两面叶。蒙古黄芪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比值明显高于膜荚黄芪,表现出抗旱的特性。
王树斌吴松权全雪丽
关键词:蒙古黄芪膜荚黄芪显微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