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义 作品数:11 被引量:24 H指数:3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再手术治疗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对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LRRC)患者采用再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1月至2005年4月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收治的43例LRRC患者采用再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并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生存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3例患者中35例行根治性切除,8例行姑息性切除或单纯造口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6%(11/43),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1/43),术后5年生存率为9%(4/43)。单因素分析显示,再手术方式选用根治性切除、原发肿瘤为TNMⅡ期、复发时间〈24个月、CEA水平在正常范围的患者能获得较好的预后(χ2=21.30,14.17,5.93,5.53,P〈0.05)。多因素分析中仅显示再次手术方式和原发肿瘤TNM分期是影响LRR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χ2=8.89,6.96,P〈0,05)。结论对于TNM分期较早的LRR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其预后较好。 王洪义 顾晋关键词:直肠肿瘤 复发 胃癌术前分期及确定生物学特性的策略和方法 被引量:4 2006年 顾晋 王洪义关键词:胃癌 术前分期 预后 胃肠道肿瘤的分子标志物与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2 2014年 胃肠道肿瘤是我国的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影响中国人的健康。随着肿瘤分子标志物研究的深入和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应用,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模式正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分子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和贝伐单抗等开始应用于临床。基于肿瘤分子分型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必将使更多的患者从治疗中获得益处,是未来胃肠道肿瘤治疗的必然趋势。 王洪义 寿成超关键词:胃肠道肿瘤 分子标志物 个体化治疗 中低位直肠癌系膜内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系膜内淋巴结微转移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3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了 TME 手术,应用脂肪清除技术获取全部淋巴结。将 HE 染色无转移的淋巴结标本进一步行抗 CK 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淋巴结内肿瘤微转移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1例标本检出1007枚淋巴结。常规病理发现105枚淋巴结转移,直径为(5.5±3.1)mm;未见癌转移的淋巴结其直径为(2.8±1.5)mm,两组直径差异显著(P<0.05)。在 HE 染色无转移的902枚淋巴结中,26枚发现微转移,其直径为(3.3±1.2)mm,显著小于常规病理有转移的淋巴结[(5.5±3.1)mm,P<0.05],与常规病理无转移淋巴结直径差异不明显。有微转移的淋巴结其直径大部分<5 mm(88.5%)。31例患者中14例(38.7%)发现微转移;HE 染色淋巴结无转移病例中微转移率为14.3%(2/14)。直肠系膜内淋巴结微转移与病理分期、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及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脂肪清除技术综合微转移的检测方法可使 TME 标本得到更多淋巴结,并能更加准确地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助于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更加准确的临床分期并指导个体化治疗。 范铁 姚云峰 王洪义 顾晋关键词:直肠肿瘤 淋巴结 Ⅳ期结直肠癌78例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Ⅳ期结直肠癌姑息性手术治疗效果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4年3月诊治的78例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姑息性手术治疗组73例,未手术组5例。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切除,肿瘤合并症,肿瘤转移范围,CEA水平,是否接受化疗等因素与预后相关。Cox多因素分析仅显示肿瘤多发性转移、CEA水平升高和未化疗是Ⅳ期结直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53例无肿瘤外科合并症患者的预后因素,原发灶切除组和未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12个月和10个月,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8),而肿瘤转移范围,CEA水平,是否接受化疗是患者生存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对结直肠癌原发肿瘤引起的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合并症者,应争取积极手术切除;无外科合并症患者切除原发肿瘤并不能改善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王洪义 彭亦凡 姚云峰 顾晋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 外科手术 预后 Ⅲ期结直肠癌分期分层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新TNM分期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1月至2002年7月诊治的192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 选择根治性手术治疗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192例,分为辅助化疗组和未化疗组.中位随访时间60个月,术后总5年生存率为51.0%.按AJCC第6版TNM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后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ⅢA期77.8%、ⅢB期57.4%、ⅢC期33.3%,3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9,P<0.01).辅助化疗组125例,未化疗组67例,按新TNM分期分组,ⅢA+ⅢB患者辅助化疗组5年生存率71.4%,未化疗组3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7,P<0.01),而ⅢC患者化疗和未化疗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1%vs.24.0%,χ^2=1.94,P>0.05).新TNM分期对指导不同亚期的Ⅲ期患者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手术方式与预后无关,而新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CEA水平,是否接受化疗等因素与预后相关.Cox多因素分析表明,新TNM分期是反映Ⅲ期结直肠癌预后最主要的独立指标.结论 新TNM分期对估计Ⅲ期结直肠癌的预后更为精确、合理.ⅢC患者不论是否化疗预后均不满意. 王洪义 顾晋 彭亦凡 李明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肿瘤分期 预后 Ⅱ期结直肠癌流式细胞术DNA含量分析的意义 目的:研究 DNA 倍体异常和细胞周期与结直肠癌生物学特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45例Ⅱ期结直肠腺癌癌组织标本的 DNA 倍性和细胞周期。结果:二倍体17例(38%), 异倍体28例(62%)。远侧结直肠... 王洪义 金山 薛钟麒 顾晋关键词:结直肠癌 预后 文献传递 染色体17p^(13.1)位点杂合缺失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染色体 17p13 .1位点杂合缺失 (LOH )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P)的方法 ,检测 6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 17号染色体短臂 17p13 .1位点LOH。结果 经PCR扩增、酶切和电泳分离 ,在 17p13 .1位点共筛选出信息个体 3 8例 ,LOH发生频率为 42 .1% (16/3 8)。在Ⅰ~Ⅱ期和Ⅲ~Ⅳ期乳癌中LOH阳性率分别为 5 6.0 %和 15 .4%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该位点LOH与淋巴结转移及ER、PR水平无明显相关。分析 17p13 .1位点LOH与预后的关系发现 ,LOH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明显较LOH阴性患者短 (P <0 .0 1)。结论 17p13 .1位点LOH多发生在乳腺癌病变早期 ,检测该位点LOH有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 1个新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王洪义 崔建涛 吕有勇关键词:乳腺癌 预后 生物学行为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与乳腺癌激素受体水平和预后的关系 1995年 应用免疫组化ABC方法研究75例乳腺癌冰冻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和ER、PR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探讨EGFR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EGFR阳性30例(40%),EGFR表达与肿瘤大小、腋淋巴结状况,临床分期和年龄无关,与ER、PR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P<0.005)。全组中位随诊时间为60个月,EGFR阳性组术后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01)。在无腋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EGFR阳性组和阴性组术后生存情况也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EGFR表达与乳腺癌不良的预后有关。调整分析乳腺癌有关的预后因素,各组病例中均以EGFR表达阳性组的预后为差,说明EGFR对乳腺癌预后具有独立的作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经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EGFR和腋淋巴结受累与否是对乳腺癌术后生存情况有显著性影响的两个因素。 王洪义 何洛文 郝纯毅 王怡 高非 李吉友 徐光炜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乳腺癌 预后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等待观察"疗法:中国外科医生的认知和态度及治疗选择现况调查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了解中国外科医生对于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等待观察"疗法的认知和态度以及治疗选择现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的选择:(1)全国范围内有结直肠癌诊疗资质、并设置有放疗科的公立三级甲等(省级和地市级)肿瘤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2)目标中心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的外科医生。采用"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创建关于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等待观察"疗法的认知和态度以及治疗选择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含医生基本信息、开展直肠癌手术现况、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ypCR)的处理现状、诊断临床完全缓解(cCR)的检查项目选择、"等待观察"适用人群选择、促使达到cCR的新辅助治疗模式和评效时点选择、"等待观察"的实施意愿和治疗选择以及"等待观察"的风险和监测等32个问题,通过微信向调查对象发送问卷链接,2019年1月31日至2月19日,共发出问卷116份。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纳入48家医院,在入选医院中筛选116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外科医生,共有77名医生填写了本次调查问卷,应答率66.4%。已开展"等待观察"疗法的医生占76.6%(59/77);有90.9%(70/77)的医生知晓本单位直肠癌nCRT后的ypCR率;有63.6%(49/77)的医生知晓本单位ypCR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DFS);有71.4%(55/77)的外科医生认为,ypCR患者接受根治手术符合诊疗规范,不属于治疗过度。在诊断cCR的必要检查项目中,占前3位的分别为结肠镜(96.1%,74/77)、直肠指诊(90.9%,70/77)和直肠扩散加权成像核磁共振(83.1%,64/77)。关于倾向于实施"等待观察"的基线参考指标,被纳入选择的前3位为mrN0(77.9%,60/77)、mrT2(68.8%,53/77)和病理高分化腺癌(68.8%,53/77)。有85.7%(66/77)的医生认为,应该首选长程放化疗(LCRT)联合或不联合诱导和(或)巩固CapeOX方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作为促使达到cCR的新辅助治 孙婷婷 王林 姚云峰 彭亦凡 赵军 詹天成 冷家骅 王洪义 陈楠 陈鹏举 李英杰 张晓 刘新志 张悦 武爱文关键词:直肠肿瘤 新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