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灏 作品数:87 被引量:409 H指数:12 供职机构: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一种作物菌核病病原菌核盘菌田间接种及抗性鉴定方法 本发明属于作物病害抗性鉴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作物菌核病病原菌核盘菌田间接种及抗性鉴定方法。本发明利用针状物连接纸板和载菌粮食颗粒形成接种体,将接种体穿刺接种在作物茎秆上,使载菌粮食颗粒和茎秆接触,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实现... 李建厂 李永红 张振兰 王灏 郭徐鹏 王美宁 李保军2017—2021年间中国登记油菜品种的主要性状演变分析 被引量:3 2023年 为了探寻油菜品种选育发展趋势,以期为育种方向提供参考和理论指导。本研究通过整理2017—2021年594个国家登记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的信息,综合解析登记品种相关性状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结果表明:登记品种生育期呈缩短趋势,年际间平均缩短2.3 d;品种产量呈上升趋势,年均增产60.90 kg/hm^(2);主要性状株高、千粒重、含油量以年均增加2.83 cm、0.07%、0.67%的趋势呈上升状态;其余指标变化相对平稳。相关性分析显示,生育期与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产量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每角粒数、千粒重紧密关联,其余各性状间的不同协同作用共同构成了品种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主成分分析(PCA)筛选出了对总体方差累计贡献率达71.44%的5个主成分,其中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和芥酸等是造成这些品种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总体而言,近年来育成的甘蓝型油菜品种更加早熟,产量和含油量稳步提高,未来育种的目标应以改良千粒重、每角粒数及含油量等性状为主。 曹小东 陆晏天 郑国强 同晓丽 高静茹 赵佳男 尚丽平 李保军 王灏 任军荣关键词:甘蓝型油菜 性状演变 生物技术在油菜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999年 概要介绍了基因工程、分子标记等生物技术在油菜遗传改良方面的应用研究情况。包括利用基因工程改良油菜品质、增强抗性、进行杂种优势的利用;利用分子标记进行油菜品种鉴别、基因定位、遗传图谱的构建及杂种优势预测等。 王道杰 王灏 李殿荣关键词:油菜 基因工程 分子标记 生物技术 甘蓝型油菜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在油菜全基因组的QTL分析以及基于QTL比较的高密度图谱的构建 产量作为作物最重要的性状之一,它是由多个与产量紧密相关性状共同决定的,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目前,虽然油菜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已有较多报道。然而,控制产量性状的相关遗传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 赵卫国 王灏 李保军 赵亚军 罗斌 田建华关键词:甘蓝型油菜 产量及相关性状 QTL分析 候选基因 甘蓝型油菜特高含油量育种技术与资源创新 被引量:44 2011年 采用品种间单交、复交和生态育种,黄籽育种,DH系育种,高含油种质杂种优势育种等途径,将甘蓝型油菜种质材料含油量由40%左右提高到60%左右,最高达61.7%;杂交种的含油量由40%左右提高到50%以上。在高油杂优利用上提出"高油种质+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的杂交育种模式,比CMS、GMS杂交育种途径更高效、安全,并能更快地把高油种质应用到生产中去。笔者依据细胞生理和成分的分析以及向日葵育种的经验,提出油菜含油量可达70%左右,可能成为育种者今后奋斗的目标。 李殿荣 田建华 陈文杰 张文学 李永红 王灏关键词:生态育种 甘蓝型油菜 不同栽培措施和药剂对油菜茎象甲防治效果及对油菜的影响 被引量:3 2018年 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和7种药剂对油菜茎象甲防治效果及对油菜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春漫灌浇水一次在田间应用和小区试验中对茎象甲成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8.09%和19.91%,为害株率比对照CK分别降低30.37%和32.11%,浇水施肥处理试验组油菜株高比CK提高76.84%,含油量提高2.9百分点,单株产量比对照提高37.7%;25%甲维·氯虫苯EC 150 g/hm^2处理对茎象甲成虫防治效果最高,达85.45%,为害株率比CK降低75.8%,其次为20%氯虫苯甲酰胺SC 150 g/hm^2,防治效果达到80.21%,两种药剂处理可使油菜农艺性状株高、分枝部位、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比对照显著提高,一次分枝长度则显著降低,单株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7.16%和36.76%,含油量分别提高2.63和2.93百分点;其他药剂处理对油菜茎象甲成虫防治效果在49.69%~69.23%之间,防治效果较差。 李建厂 李永红 张振兰 郭娟 王灏 张耀文关键词:栽培措施 药剂 茎象甲 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7 2009年 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多态性,对来自我国19个省市和国外8个油菜主产国的104份不同类型、不同性状的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进行了RAPD分析,在3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表现稳定的引物40条,在此基础上共扩增出DNA片段288条,其中具多态性的252条,多态率87.5%,每引物平均多态位点6.3个。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UPGMA)对统计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当遗传距离为0.3时,可将104份材料分为8大类,其中最大遗传距离0.646 7,最小0.072 9,表明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各类种质资源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与材料的来源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对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甘蓝型油菜育种资源间材料的遗传关系已明显的表现出遗传多样、基因融合、区域弱化的复杂状态。 王灏 赵卫国 李殿荣 田建华 张文学 赵小平 王爱娜 李永红关键词:甘蓝型油菜 RAPD 油菜倒伏的研究趋势 被引量:1 2018年 笔者从油菜倒伏的类型与原因、品种、农艺性状、倒伏的解剖构造、倒伏的理化特性、倒伏性状的遗传分析以及倒伏性状的QTL定位七个方面深入系统的阐述了油菜倒伏的研究趋势,为油菜的抗倒伏育种以及优质高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罗斌 郭凯红 李保军 赵亚军 赵卫国 赵小萍 王灏关键词:油菜 倒伏 丹参DNA提取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9 2007年 针对药用植物丹参含有较多的多酚类、醌类等水溶性次生代谢物,在提取DNA时易发生共沉淀而很难除去等问题,设计双蒸水预洗不同次数和活性碳吸附杂质等处理,对CTAB和SDS两种DNA提取方法进行了系统优化。研究得出,采用2%的CTAB提取液和双蒸水预洗一遍并且添加样品鲜重4%的活性碳于提取液中的提取方法最佳。不仅能除去多酚类、醌类等次生代谢物,而且去多糖、蛋白质效果良好,所获DNA纯度高;RAPD-PCR实验结果稳定清晰可靠。 王春丽 梁宗锁 李殿荣 王灏 舒志明关键词:丹参 次生代谢物 CTAB 活性炭 甘蓝型油菜秦优33种子纯度快速检测研究 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准确快速鉴定杂交油菜种子纯度,本研究分别应用酯酶同工酶和醇溶蛋白电泳方法对秦优33及其亲本Y 133和Y 76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秦优33、Y133、Y76三者在酯酶同工酶和醇溶蛋白图谱方面都表现出谱带清晰稳定,差异明显;杂交种的谱带正好是其亲本谱带的互补带型,2种方法都可以作为甘蓝型油菜秦优33种子纯度检测的有效方法;2种方法与田间鉴定结果相比较,吻合度较高且该方法快速、稳定,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可以替代田间鉴定结果;醇溶蛋白方法比酯酶同工酶方法用时缩短1-2 d. 张新 王灏 陈文杰 赵兴忠 田建华关键词:甘蓝型油菜 酯酶同工酶 醇溶蛋白 种子纯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