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红江

作品数:14 被引量:74H指数:6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风湿
  • 5篇类风湿
  • 5篇类风湿关节炎
  • 5篇关节炎
  • 5篇风湿关节炎
  • 4篇狼疮
  • 3篇英夫利西
  • 3篇英夫利西单抗
  • 3篇糖皮质
  • 3篇系统性红斑
  • 3篇系统性红斑狼...
  • 3篇疗效
  • 3篇疗效及安全
  • 3篇激素
  • 3篇红斑
  • 3篇红斑狼疮
  • 2篇血清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细胞
  • 2篇利塞膦酸钠

机构

  • 14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连云港市第一...

作者

  • 14篇王红江
  • 13篇孔晓丹
  • 9篇刘海燕
  • 9篇张彦
  • 6篇邢一达
  • 4篇闫金松
  • 3篇隋晓燕
  • 2篇袁亮
  • 1篇刘瑜
  • 1篇张旗
  • 1篇刘岩
  • 1篇吕丽
  • 1篇宋振岚
  • 1篇冯晓莹
  • 1篇刘昌妍
  • 1篇张仲慧
  • 1篇李伟平
  • 1篇崔东源
  • 1篇范新

传媒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临床免疫...
  • 1篇第17次全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快速进展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被引量:1
2009年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进展型炎症性自身免疫病,致残性较高。国内有报道,RA总患病率高达17.39%。TNFα可介导炎症反应、骨质破坏,在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英夫利西单抗是TNFα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与TNFα结合,从而阻止其对组织的进一步破坏。本研究观察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快速进展型RA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张彦孔晓丹刘海燕王红江闫金松
关键词: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单抗介导炎症反应TNFΑ
利塞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利塞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GIOP)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9例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症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9例,对照组30例,2组均应用碳酸钙600mg/d口服,阿法骨化醇0.25μg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加利塞膦酸钠每日10mg口服,疗程6个月。各组用药前后分别检测骨密度、血钙磷、同时比较2组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骨密度、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骨密度、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二组治疗前后血钙、磷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安全性方面二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利塞膦酸钠是治疗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安全有效的药物。
张彦孔晓丹袁亮王红江刘海燕隋晓燕
关键词:利塞膦酸钠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特性与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被引量:3
2009年
背景:骨髓造血依赖于干细胞所处的造血微环境,其中基质细胞及多种细胞因子在造血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其基质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异常可能导致造血微环境异常,损伤造血功能。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系统性红斑狼疮基质细胞的生长特性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探讨细胞因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的关系,阐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病贫血可能的病理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培养,病例-对照观察,于2008-01/12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风湿科及血液学实验室完成。对象: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风湿科收治的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5例(实验组),男1例,女14例,中位年龄32(20~55)岁;合并慢性病贫血者7例,无贫血者8例。另选健康个体10名作为对照,男9名,女1名,中位年龄46(38~57)岁。方法: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骨髓液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主要观察指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特性及体外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的水平。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基质细胞较健康对照生长及集落形成均延后,合并慢性病贫血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更加明显,集落内各细胞排列欠规整有序。与健康对照者相比,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上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并且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疾病活动呈正相关。结论: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基质细胞可能存在功能的缺陷,并且高表达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损伤了骨髓微环境,最终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造血功能异常。细胞因子可能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的标志。
刘海燕宋振岚王红江张彦孔晓丹李伟平闫金松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基质细胞细胞因子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2010年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抗原驱动和T细胞淋巴介导的B细胞淋巴活化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导致滑膜破坏是RA的主要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滑膜中被抗原激活的T淋巴细胞引起血管和滑膜细胞增殖形成血管翳,引起关节肿痛,继而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关节畸形、功能障碍,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
王红江闫金松张彦刘海燕孔晓丹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滑膜细胞增殖全身性自身免疫病T淋巴细胞
利塞磷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张彦孔晓丹王红江刘海燕邢一达张琦随晓燕
中医体质类型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 :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 :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设计调查问卷,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的调查,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的易感中医体质类型。结果 :(1)RA单一体质易患体质为虚性体质,其中阳虚质最多。(2)RA患者不同中医体质在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方面存在差异。不同年龄段的RA患者在中医体质的分布上具有差异(P<0.05),在阴虚体质和血瘀体质中,60~70岁和大于70岁年龄段的患者较多;在气虚体质中,大于70岁的患者较少;在痰湿体质中,以小于50岁的患者为最多;而其他体质中,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体质分布相差不明显。不同体质在病程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7),血瘀体质患者病程最长,为(10.4±8.43)年,其次为湿热质和阴虚质。(3)骨密度在RA患者不同体质类型中存在差异。阳虚体质患者骨密度数值最低,其次为血瘀体质、湿热体质和阴虚体质患者。结论 :中医体质与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相关性,在未来的防病治病中应更多的应用中医体质分型,以期更好地治疗疾病。
韩盛昊孔晓丹宋林萱王红江赵林董飞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体质类型
利塞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为观察利塞磷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GIOP)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将59例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9例,对照组30例,2组均应用碳酸钙600 mg/d口服,阿法骨化醇0.25μg/d 2...
张彦孔晓丹王红江刘海燕邢一达张琦隋晓燕
3.0T MRI在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3.0T MRI在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活动期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根据病程又分为<6个月组、≥6个月<2年组和≥2年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骨关节炎患者60例,行双手3.0T MRI检查,包括手和腕,观察骨髓水肿、滑膜炎、骨侵蚀、肌腱炎、以及骨赘形成等征象。结果与血清阴性RA组相比,骨关节炎组滑膜炎、骨侵蚀、肌腱炎征象的发生率低,而骨赘形成发生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骨髓水肿征象在两组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病程<6个月组可见骨髓水肿、骨侵蚀、滑膜炎征象,其发生率分别为100%、98.0%、96.4%,<6个月组骨髓水肿及骨侵蚀征象与≥2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滑膜炎征象在上述3组中则无明显差异。结论3.0T MRI在血清类风湿关节炎病程早期即可检测出骨髓水肿、滑膜炎和骨侵蚀,这些征象对血清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徐明晰张彦孔晓丹王红江刘海燕邢一达
关键词:骨关节炎
英夫利西单抗与改变病情的抗风湿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 对单克隆抗体英夫利西单抗与传统改变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以评价2种药物治疗A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确诊的活动期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分别于0、2、6、12周给予英夫利西单抗(5mg/kg),对照组给予传统DMARDs(柳氮磺吡啶或来氟米特),随访12周.观察主要疗效指标:治疗终点时达到AS疗效评价标准(ASAS)20的患者比例 次要疗效指标:治疗终点时达到ASAS 50的患者比例,不同时间点与基线值相比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脊柱痛、脊柱炎症、患者总体评估指数(PGA)、目视模拟测试表(VAS)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变化的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第1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ASAS 20(93%和47%)、ASAS 50(57%和27%)及BASDAI(2.8±0.4和4.9±1.2)、BASFI(2.8±0.9和4.0±1.1)、脊柱痛(2.5±1.0和3.9±1.2)、脊柱炎症(2.3±1.1和4.4±1.2)、PGA VAS(2.6±1.5和4.8±1.1)及ESR[(9±5)和(26±12)mm/1 h]、CRP[(5±3)和(19±12)mg/L]均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优于传统DMARDs组(P〈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刺激症状及输液反应,英夫利西单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DMARDs组.结论 英夫利西单抗与传统DMARDs比较,能迅速减轻AS的症状与体征,并可改善AS患者的功能、活动范围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王红江刘海燕张彦闫金松孔晓丹
关键词:脊柱炎强直性免疫抑制剂单克隆
以急性腹膜炎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被引量:1
2020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常伴有消化系统受累表现,但以消化系统症状首发的病例相对少见,因症状无特异性,易被误诊、误治。该例SLE患者以急性腹膜炎为首发表现,经多学科协作会诊,最终确诊。现分享诊治思路,为临床类似病例提供参考和借鉴。
任萍萍范新吕丽刘岩王红江冯晓莹
关键词:急性腹膜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