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 作品数:116 被引量:738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单克隆抗体ELISA测定UVB诱导的DNA损伤(英文)被引量:1
- 1999年
- 本文采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了UVB诱导DNA产生的CPD和64PP。经0.5mW/cm2UVB处理15min的小牛胸腺和鲱鱼精DNA,CPD和64PP含量显著增加,而未经UVB处理的对照DNA则没有二聚体形成。
- 李韶山王艳宾金华王小菁王小菁
- 关键词:UV-B辐射DNA损伤ELISA
- 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与非英语专业学生内外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
- 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是中国语言研究者所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很多研究者(高,2003;石,2000)证明,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中很重要的一个是“证书动机”,其中又以大学英语考试等级证书最为突出。各种证书是外在动机中很重要...
- 王艳
- 关键词:内在动机外在动机英语水平
- 文献传递
- 媒介融合背景下非虚构新闻写作的实践研究
- 受互联网和移动媒体等冲击,传统媒体改革进入深水区,传统媒体单纯靠以往传递信息的报道方式难能再续,需要更多感人的语境和好的叙事文本重新打动读者。在此背景下,“非虚构新闻写作”悄然兴起。在非虚构新闻写作实践过程中,不少质量上...
- 王艳
- 关键词:新闻写作媒介融合
- 植物UV-B响应基因表达模式和作用光谱研究
- 由于地球臭氧层的耗损,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主要是UV-B,280-315 nm)逐年增强,这一全球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2评价报告认为,尽管破坏臭氧层物质的释放量已开始得到控制,但臭氧...
- 李韶山王艳Lars Olf Bjornke Strid
- 关键词:基因表达模式光谱研究
- 文献传递
- 球形棕囊藻(Phaeoeystis glolosa)产生DMSP的研究
- 报导了产自广东沿海饶平及香港海域的球形棕囊藻藻株产生DMS的分析结果。研究发现盐度、温度对该两株藻类产生DMSP及DMS有明显的影响。 比较两株球形棕囊藻单位细胞产生的DMSP与DMS。可见,相同条件下饶平株单位细胞产生...
- 齐雨藻王艳沈萍萍陈菊芳徐宁吕颂辉
- 关键词:球形棕囊藻
- 文献传递
- 花生种子高纯度DNA的提取(简报)被引量:2
- 1996年
- 花生种子高纯度DNA的提取(简报)王艳,何军贤,傅家瑞(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0275)关键词花生;种子;DNA;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RAPIDANDEFFICIENTPURIFICATIONOFDNAFROMPEANUT(ARACHISHYP...
- 王艳何军贤傅家瑞
- 关键词:花生种子DNA
- 血浆Fib、D-D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相关性的Meta分析
- 2023年
- 目的系统评价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接受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HT)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pringerLink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23年4月,查找公开发表的关于Fib、D-D与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相关性研究。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在遇到差异时,共同查阅全文,通过讨论解决分歧。使用Newcastle-Ottawa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使用RevMan 5.4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共纳入11篇研究,合共2938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基线血浆Fib升高与AIS患者溶栓后HT呈正相关(合并OR=1.53,95%CI=1.24~1.89,P<0.0001),溶栓后2 h血浆Fib升高与AIS患者溶栓后HT无明显相关性(合并OR=1.73,95%CI=0.36~8.27,P=0.49);基线血浆D-D升高与AIS患者溶栓后HT无明显相关性(合并OR=1.19,95%CI=0.98~1.45,P=0.08),溶栓后24 h血浆D-D升高与AIS患者溶栓后HT无明显相关性(合并OR=1.71,95%CI=0.92~3.18,P=0.09)。结论基线血浆Fib升高可能是AIS溶栓后HT的预测标志物,基线血浆D-D、溶栓后2 h血浆Fib、溶栓后24 h血浆D-D对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HT预测价值不足。
- 徐国锋王艳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META分析
- SNX-2112作为TRAIL抗宫颈癌增敏剂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SNX‑2112作为TRAIL抗宫颈癌增敏剂的应用。基于SNX‑2112作为TRAIL抗宫颈癌增敏剂的应用,本发明还将SNX‑2112和TRAIL作为一种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能通过两种...
- 刘忠胡刘兵王艳王一飞
- 文献传递
- 中国渤海海域甲藻孢囊的种类多样性和生态地理分布被引量:9
- 2012年
- 在渤海湾24个站位采集0–10 cm表层沉积物144份样品,进行甲藻孢囊的种类多样性和生态地理分布研究,并分析渤海海域水体的富营养化趋势。在渤海海域共采集鉴定出6类32种甲藻孢囊,包括原多甲藻类孢囊11种、裸甲藻类孢囊6种、膝沟藻类孢囊7种、钙质类孢囊5种、翼藻类孢囊2种及Tuberculodinioid类孢囊1种。其中,自养型甲藻孢囊17种,优势种为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孢囊,丰富的孢囊库为锥状斯氏藻赤潮提供种源,可作为该海域发生锥状斯氏藻赤潮的参考依据;异养型甲藻孢囊15种,优势种为无纹多沟藻(Polykrikos schwartzii)和锥形原多甲藻(Protoperidinium conicum)孢囊;发现1种产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孢囊——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孢囊,但是仅在S6、S8和S14三个站位发现,且孢囊数量较少。渤海甲藻孢囊组成与世界其它海域相似,异养型甲藻孢囊种类丰富,提示渤海海域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每个站位沉积物样品分为3层(每层约3 cm),春夏两季表层、中层和底层之间孢囊组成差异不大,平均种类数为5.58–7.29,孢囊的平均密度范围在58.82–103.57 cysts.g–1DW之间;孢囊种类丰富的站点,孢囊密度也较高,如S9、S14站位。对渤海海区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表、中、底3层甲藻孢囊的平均种类多样性指数在春季(5月)分别为1.69、1.61和1.52;略低于夏季(8月)的1.83、1.89和1.60。
- 王艳黄琳顾海峰李爽李韶山
- 关键词:甲藻孢囊生态分布有害藻华
- UV-B诱导水稻DNA形成CPD的研究
- <正> 由于氯氟烃等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以及温室气体的大量释放,引起大气平流层的臭氧层减薄,导致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主要是UV-B,280-320nm波段)逐年增强,这一全球变化对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都具有危害作用.已有...
- 李韶山王艳王小菁宾金华刘颂豪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