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艳

作品数:3 被引量:105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电视
  • 1篇新闻
  • 1篇新闻客观性
  • 1篇演进
  • 1篇透明性
  • 1篇客观性
  • 1篇公众
  • 1篇公众需要
  • 1篇广播
  • 1篇广播电视
  • 1篇广播电视公共...

机构

  • 2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篇王艳
  • 2篇夏倩芳

传媒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现代传播(中...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公众眼中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现状评价及未来期待被引量:10
2012年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我国公众如何评价目前广电媒体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表现,以及他们期待如何改善,希望借此为我国广电媒体改进其公共服务之作为提供实证支持。研究以独立、创新、多元、深度有意义和端庄五个维度,尝试性地构建了指标体系。本研究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公众对于媒体"公共服务"缺乏基本认知,作者期望学界同仁努力,承担起向政府、媒体和公众普及"公共服务"理念的责任,这本身也是推动我国广电媒体改进其公共服务作为的任务。
夏倩芳王艳
关键词: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公众需要
从“客观性”到“透明性”:新闻专业权威演进的历史与逻辑被引量:59
2016年
本文梳理从客观性到"透明性"的变迁过程,讨论客观性原则与新闻专业权威演进之间的逻辑关联。客观性的历史表明,它是一个过程性的概念,伴随着社会需要和技术革新而不断地处于变化过程中;它是一个实践性的概念,是新闻机构为获得专业权威而采取的实践方法,因而它必然是丰富的和不断调整中的。从当今各国的"透明性"实践可以看出,客观性原则从未被真正颠覆过,"透明性"改革的实质是新技术条件下的方法论变革。"参与"和"对话"一直是对客观性进行质疑的视角,新媒体提供的技术可能性,开放出了更多通往真相的路径,使对话和参与建立在更加理性的基础之上,而这正是客观性的原初目标。所以说,透明性并未实质性地改变新闻专业权威的来源。因此,媒体机构须积极探索在新的技术和社会条件下客观性的实践方法,并进行连带的职业规范、生产机制、组织结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变革。
夏倩芳王艳
关键词:新闻客观性透明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