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英

作品数:165 被引量:920H指数:18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64篇专利
  • 19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8篇医药卫生
  • 5篇化学工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3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2篇学成
  • 42篇化学成分
  • 29篇药物
  • 23篇病毒
  • 18篇三萜
  • 16篇化学成分研究
  • 16篇活性
  • 14篇黄酮
  • 13篇皂苷
  • 12篇生物碱
  • 11篇降血糖
  • 10篇一叶萩
  • 10篇呼吸道合胞病...
  • 10篇合胞病毒
  • 9篇血糖
  • 8篇指纹
  • 8篇指纹图
  • 8篇指纹图谱
  • 7篇液相色谱
  • 7篇糖尿

机构

  • 159篇暨南大学
  • 39篇中国药科大学
  • 7篇澳门大学
  • 5篇香港科技大学
  • 4篇江苏省食品药...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香港中文大学
  • 2篇广东食品药品...
  • 2篇海南医学院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遵义医学院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丽珠集团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广州白云山中...

作者

  • 165篇王英
  • 145篇叶文才
  • 62篇张晓琦
  • 54篇范春林
  • 40篇李药兰
  • 29篇黄晓君
  • 26篇王国才
  • 19篇李满妹
  • 16篇张冬梅
  • 9篇刘辉
  • 9篇王磊
  • 8篇赵守训
  • 8篇刘俊珊
  • 8篇师蕾
  • 6篇李茜
  • 6篇邵萌
  • 6篇张庆文
  • 6篇赵慧男
  • 6篇陈卫民
  • 5篇王文婧

传媒

  • 15篇中国中药杂志
  • 8篇中药材
  • 7篇Chines...
  • 6篇中草药
  • 5篇药学学报
  • 4篇药物分析杂志
  • 4篇暨南大学学报...
  • 3篇中成药
  • 2篇中国野生植物...
  • 2篇林产化学与工...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2篇广东化工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药学进展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年份

  • 1篇2025
  • 7篇2024
  • 7篇2023
  • 6篇2022
  • 8篇2021
  • 7篇2020
  • 9篇2019
  • 8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14篇2014
  • 7篇2013
  • 18篇2012
  • 10篇2011
  • 12篇2010
  • 8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1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艾纳香属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属于植物天然药物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艾纳香属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提取物含有质量百分比为10~99%的总咖啡酰奎宁酸。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 将艾纳香属植物的全草或一部分粉碎,用有机溶剂、水或有...
叶文才李药兰张晓琦范春林王国才李满妹王英王磊
文献传递
美洲大蠊的化学成分被引量:15
2015年
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ODS柱层析、SephadexLH-20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美洲大蠊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综合运用UV、IR、MS、NMR等现代谱学技术鉴定了10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L色氨酸(1)、L-酪氨酸(2)、N-乙酰多巴胺(3)、N-乙酰基酪胺(4)、4-羟基-苯丙酸(5)、苯丙酸(6)、苯乙酸(7)、(S)-2,3-二羟基丙基棕榈酸酯(8)、3,4-二氢-2(1H)-喹啉酮(9)和3,4-二氢-8-羟基-2(1H)-喹啉酮(10).化合物3~10为首次从美洲大蠊中分离得到.
蒋文贤罗世林王英王磊张晓琦叶文才
关键词:美洲大蠊化学成分
中药壁虎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33
2010年
目的:对壁虎科动物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及HPLC等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脯氨酸-亮氨酸)[cyclo-(Pro-Leu),1],环(丙氨酸-脯氨酸)[cyclo-(Ala-Pro),2],环(甘氨酸-脯氨酸)[cyclo-(Gly-Pro),3],环(丙氨酸-缬氨酸)[cyclo-(Ala-Val),4],6-氨基嘌呤核苷(6-amino-9-β-D-ribofuranosyl-9H-purine,5),尿嘧啶核苷(uridine,6),脱氧胸苷(thymidine,7),次黄苷(hypoxanthine-9-β-D-ribofuranosid,8),L-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9),5α-胆甾-3,6-二酮(5α-cho-lest-3,6-dione,10),胆甾醇(cholesterol,11),十六烷酸单甘油酯(1-O-hexadecanolenin,12),硬脂酸(octadecanoic acid,13)。结论:1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中药壁虎中分离得到。
李雯王国才张晓琦王英叶文才
关键词:壁虎化学成分
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前F蛋白突变体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出了构象稳定和表达量较高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前F蛋白突变体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突变方式包括以下两种:(1)在野生型融合前F蛋白全长序列基础上进行氨基酸点突变;(2)将野生型融合前F蛋白全长序列中的跨膜...
唐维叶文才王英李药兰朱皓月
一类多环聚酮化合物在制备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多环聚酮化合物在制备用于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发现的聚酮类化合物在细胞水平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具抑制作用,能显著降低病毒在细胞中的毒价,抑制其诱导的细胞病变,...
叶文才王英胡利军唐维李药兰张冬梅范春林
广王不留行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对薜荔Ficuspumila的干燥花序托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硅胶色谱柱、SephadexLH-20色谱柱、ODS色谱柱及制备HPLC等技术方法分离并纯化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广王不留行9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了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芦丁(1)、山柰酚3-O-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2)、异槲皮苷(3)、槲皮苷(4)、二氢山柰酚5-O-β-D-葡萄糖苷(5)、二氢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6)、maesopsin6-O-β-D-glucopyranoside(7)、开环异落叶松脂素9-O-β-D-葡萄糖苷(8)、绿原酸(9)、原儿茶酸(10)、咖啡酸(11)、5-O-咖啡酰基一奎宁酸甲酯(12)、对羟基苯甲酸(13)、香草酸(14)、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15)、β-香树脂醇乙酸酯(16)、β-胡萝卜苷(17)、红花菜豆酸(18)、吐叶醇(19)、(1′S,6′R)-8′-hydroxyabscisicacid β-D-glucoside(20)和1-methyl-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3.carboxylicacid(21)。结论化合物5~15、18、20和2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8、12、15和20-21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魏伟范春林王贵阳唐海姣王英叶文才
关键词:槲皮苷绿原酸
辣木籽中新的硫醚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从辣木籽中提取分离的4个新硫醚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Ⅰ)所示,本发明还涉及该硫醚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抗抑郁及抗老年痴呆药物及保健品中的应用。实验表明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降血糖、抗抑郁及抗老...
叶文才范春林王英刘辉李满妹刘俊珊黄晓君张晓琦
文献传递
一种淡竹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淡竹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淡竹叶提取物含有异牡荆素、日本当药黄素、当药黄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6-C-α-L-阿拉伯糖苷、荭草苷和牡荆素。该淡竹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是将淡竹叶的干燥药材...
李药兰叶文才王英王国才张晓琦范春林
文献传递
中药白头翁地上部分的三萜皂苷成分被引量:14
2007年
为了研究白头翁地上部分的三萜皂苷成分,采用不同色谱技术对白头翁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用波谱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正丁醇部位中共分离得到7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被鉴定为2β-羟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糖(1→6)-β-D-吡喃葡糖酯苷(1)、3-O-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糖(1→6)-β-D-吡喃葡糖酯苷(2)、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糖(1→6)-β-D-吡喃葡糖酯苷(3)、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糖(1→6)-β-D-吡喃葡糖酯苷(4)、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糖(1→6)-β-D-吡喃葡糖酯苷(5)、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糖(1→6)-β-D-吡喃葡糖酯苷(6)及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石宝俊李茜张晓琦王英叶文才姚新生
关键词:白头翁三萜皂苷
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前F蛋白突变体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出了构象稳定和表达量较高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前F蛋白突变体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突变方式包括以下两种:(1)在野生型融合前F蛋白全长序列基础上进行氨基酸点突变;(2)将野生型融合前F蛋白全长序列中的跨膜...
唐维叶文才王英李药兰朱皓月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