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金华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龙南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张量成像
  • 1篇全脑
  • 1篇全脑放射治疗
  • 1篇转移瘤
  • 1篇弥散
  • 1篇弥散张量
  • 1篇弥散张量成像
  • 1篇脑损伤
  • 1篇脑转移
  • 1篇脑转移瘤
  • 1篇成像
  • 1篇成像研究

机构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作者

  • 1篇丛庆学
  • 1篇徐克
  • 1篇王金华

传媒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脑转移瘤全脑放射治疗致脑损伤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多参数定量分析对脑转移瘤全脑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8例实施全脑放射治疗的脑转移瘤,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结束当日及放射治疗后1、3、6个月行MRI常规及DTI检查。测量放疗前后不同时期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区的部分各向异性(FA)及平均扩散系数(ADC)值。结果放射治疗后3个月时复查MRI 2例双侧脑室周围出现脑白质脱髓鞘改变,1例原有脱髓鞘改变加重,6个月时上述脱髓鞘改变进一步加重。放射治疗后不同时期侧脑室周围脑白质FA值逐渐下降,方差分析表明各时间组间FA值有差异(F=43.128,P=0.000),后进行多重比较检验。放射治疗后1、3、6个月时与放射治疗前比较FA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结束当日与放射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FA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后ADC值也呈下降趋势,当出现脑白质改变或原有脱髓鞘加重时ADC值上升。结论脑转移瘤全脑放射治疗后可造成放射性脑损伤,DTI在常规MRI尚未发生明显改变之前即能探测到微观分子学变化,在潜伏期即可预测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
孙淑霞朱金生丛庆学王金华徐克
关键词:脑损伤弥散张量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