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鹏飞

作品数:159 被引量:809H指数:17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54篇专利
  • 15篇会议论文
  • 5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6篇医药卫生
  • 12篇电气工程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6篇骨折
  • 38篇静脉
  • 37篇血栓
  • 37篇静脉血
  • 37篇静脉血栓
  • 35篇深静脉
  • 33篇血栓形成
  • 33篇静脉血栓形成
  • 31篇深静脉血栓
  • 26篇深静脉血栓形...
  • 20篇手术
  • 19篇骨折患者
  • 15篇髋臼
  • 15篇离子
  • 15篇关节
  • 11篇入路
  • 10篇电池
  • 10篇胫骨
  • 9篇离子电池
  • 9篇钠离子

机构

  • 156篇西安交通大学
  • 21篇西安医学院
  • 9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延安大学
  • 1篇中国核动力研...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武汉第二船舶...
  • 1篇中国航天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河南省洛阳正...
  • 1篇杭州阳名新能...

作者

  • 156篇王鹏飞
  • 82篇张堃
  • 56篇庄岩
  • 42篇付亚辉
  • 35篇张斌飞
  • 32篇王虎
  • 29篇魏星
  • 22篇李忠
  • 21篇雷金来
  • 15篇薛汉中
  • 14篇田丁
  • 13篇杨娜
  • 13篇黄海
  • 12篇柯超
  • 11篇宋哲
  • 10篇王宝辉
  • 9篇孙亮
  • 9篇刘萍
  • 9篇王谦
  • 9篇刘梦婷

传媒

  • 24篇中华创伤骨科...
  • 21篇中国骨与关节...
  • 6篇中华骨科杂志
  • 6篇国际外科学杂...
  • 4篇骨科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国际骨科学杂...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六届全国低...
  • 2篇第九届西部骨...
  • 2篇第十届西部骨...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核动力工程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骨科临床...

年份

  • 11篇2024
  • 25篇2023
  • 17篇2022
  • 10篇2021
  • 7篇2020
  • 16篇2019
  • 15篇2018
  • 13篇2017
  • 10篇2016
  • 7篇2015
  • 8篇2014
  • 9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4
  • 2篇2003
1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阶梯式热管的浅层地源储冷储热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阶梯式热管的浅层地源储冷储热装置,包括裹有绝热保温层的储液箱,以及包含有绝热层与导热肋片结构的阶梯式热管;装置的应用场所在新能源园区,结合太阳能光热、光电以进一步达到降低碳排放的效果;在供冷期,热量从...
任秦龙叶柏青王鹏飞
术前应用氨甲环酸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的影响被引量:31
2017年
目的探讨术前使用氨甲环酸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7月期间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5例,女65例;平均年龄为72.6岁。根据术前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分为2组:氨甲环酸组39例,术前使用氨甲环酸;对照组41例,术前不使用氨甲环酸。术前1d、术后第1、3天进行血常规检查,记录患者术中失血量、术中红细胞输入量、术后24h引流量及术后3d内红细胞输入量,根据公式计算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比较两组患者的失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氨甲环酸组患者的总失血量平均为(1632.3±849.2)mL,隐性失血量平均为(1270.9±623.3)mL,输血率为28.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014.8±924.7)mL、(1549.1±624.9)mL、5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显性失血量平均分别为(361.4±154.3)、(465.7±191.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0d,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1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例患者出现肢体肿胀,1、0例患者发生伤口裂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结论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使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患者的隐性失血量、降低输血率,且不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
雷金来丛雨轩庄岩张斌飞魏星魏巍付亚辉王鹏飞温世明王虎黄海韩爽刘曙光王宝辉柯超张堃
关键词:氨甲环酸髋骨折髓内手术后出血
髋臼后柱解剖形态的三维重建模型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骨盆数字化三维重建模型探讨髋臼后柱及股骨头的解剖形态学特征,为术中接骨板塑形及髋臼后柱解剖型接骨板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111例因单侧髋臼、骨盆损伤行骨盆螺旋CT扫描的成年患者,男72例,女39例;年龄18-80岁,平均45.4岁。依据CT扫描数据建立骨盆数字化三维模型。于模型中测量股骨头直径,髋臼后柱接骨板途经的髋臼后壁、近端、远端三段近似圆弧的曲率半径(R1、R2和R3)和反映三段圆弧相对位置关系的髋臼后壁圆弧展角。结果股骨头直径平均(47.43±3.74)mm,R1(47.96±7.80)mm,R2(67.71±13.35)mm,R3(9.76±0.43)mm,髋臼后壁圆弧展角平均51-38°±6.83°。男女两组股骨头直径及髋臼后壁圆弧展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7,P=0.00;£=2.63,P=0.01),而R1、R2、R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5,P=-0.30;t=1.36,P=-0.18;t=0.72,P=-0.47)。髋臼后壁圆弧展角与股骨头直径呈正相关(r=0.37,P=0.00),R1、R2和R3与股骨头直径不相关(r=0.09,P=0.34;r=0.08,P=0.43;r=0.00,P=0.98)。R2总体上随R1增大而增大,髋臼后壁圆弧展角随R1及R2增大而减小,R3变化范围不大。结论髋臼后柱的解剖形态存在个体差异,其形态与股骨头直径及患者性别不相关,其中髋臼后壁弧度是决定髋臼后柱接骨板形态的主要因素。
庄岩刘清华陶凯付亚辉张堃季文婷王谦贺宝荣王鹏飞
关键词:髋臼解剖学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骨折固定术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规律及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特点被引量:72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规律及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2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82例,女142例;年龄为65~93岁,平均77.4岁;股骨颈骨折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28例。关节置换101例,内固定123例。分别于入院时、术前1d、术后1d、术后3d、术后5d测定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浓度。于术前及术后进行双下肢静脉B超检查。结果本组患者经B超检查,术前发生DVT64例(28.6%),主要集中于伤后3~6d;血栓类型:远端血栓53例(82.8%),混合血栓11例(17.2%)。术后发生DVT118例(52.7%),主要集中于术后3d内;血栓类型:远端血栓105例(89.0%),近端血栓1例(0.8%),混合血栓12例(10.2%)。本组患者人院时、术前1d、术后1d、术后3d、术后5d血浆D-二聚体浓度平均分别为(11.88±13.42)、(9.29±10.99)、(10.25±9.04)、(7.93±7.04)、(7.00±6.5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48,P=0.012);入院时D-二聚体浓度显著高于术前1d、术后3d、术后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569。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发生率高,以远端血栓为主。围手术期DVT多发生于伤后3~6d及术后3d内。入院时及术后1d患者D-二聚体浓度较高。D-二聚体检查在髋部骨折患者DVT筛查中意义有限。
付亚辉王鹏飞王宝辉田丁杨娜刘萍冯尚华王虎李明张堃
关键词:髋骨折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
下肢闭合骨折24小时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探讨下肢闭合骨折24 h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3月西安市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下肢闭合骨折后24 h内入院患者的病例资料,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685例患者参加研究。其中男314例,女371例,年龄(59.83±19.93)岁;股骨粗隆间骨折184例,股骨粗隆下骨折11例,股骨颈骨折171例,股骨干骨折35例,膝关节周围骨折129例,胫腓骨干骨折61例,踝关节骨折74例,足部骨折2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对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入院时的实验室检查、是否合并内科疾病等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85例下肢闭合骨折患者中发生下肢DVT者144例,发生率21.02%,其中近端血栓与混合血栓的总发生率为2.3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术前ASA分级、入院时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水平会对下肢DVT形成产生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骨折部位是下肢骨折24 h内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下肢闭合骨折后24 h内就会发生下肢DVT。患者的年龄、骨折部位为下肢闭合骨折后24 h内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下肢骨折患者应及时就医,入院后尽早进行DVT预防和诊治,防止致死性肺栓塞发生。
李树灏张堃衡立松冯东旭蔡枭田丁杨娜王鹏飞朱养均
关键词:下肢骨折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
一种有机界面涂层改性锌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水系锌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界面涂层改性锌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机界面涂层改性锌负极材料,包括基底层和修饰层,修饰层位于基底层上,基底层的材料为金属锌或锌合金;修饰层为有机界面涂层,有机界面...
刘梦婷李金鸿王鹏飞
止血带应用时间和手术时间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止血带应用时间和手术时间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7-2015-12诊治的胫腓骨骨折119例。记录手术过程中止血带应用时间和手术时间,分别比较止血带应用时间(A、B、C)3组及手术时间(X、Y、Z)3组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在止血带应用上,A组50例中4例发生DVT,发生率8%;B组48例中6例发生DVT。发生率12.5%;C组21例中6例发生DVT,发生率28.5%,止血带应用时间3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上,X组42例中2例发生DVT,发生率4.7%;Y组50例5例发生DVT,发生率10%;Z组27例中9例发生DVT,发生率33.3%。Z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于X组和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1,P=0.002;x2=6.41,P=0.010),X组和Y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妒=O.83,P〉O.05)。结论止血带的应用时间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无影响,但手术时间超过150min明显增加了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冯尚华付亚辉王鹏飞王虎田丁张堃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深静脉血栓止血带手术时间
多单元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控制系统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多单元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控制系统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属于核反应堆控制领域,该实验装置包括由高位水箱、低位水箱、主水箱、水泵、进水阀门、出水阀门和管道组成的核蒸汽供应系统模拟装置,由主管道和多个排水单元组成的母管模拟装置,...
魏新宇王鹏飞赵福宇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浅层地源热调控的电渗析盐湖提锂及膜除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浅层地源热调控的电渗析盐湖提锂及膜除污方法,包括超浅层地源热管、地表地源热管、卤水罐、淡水罐、多孔介质膜以及外电路,其中:利用超浅层地源、地表地源的热量,分别对淡水罐和卤水罐进行加热或冷却,使得淡水、...
任秦龙薛凯王鹏飞周科翔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病人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规律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后正中入路齿状垫片空心钉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病人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规律。方法前瞻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病人58例,其中男48例,女10例;年龄为18~64岁,平均33.5岁。按Meyers McKeever分型:2型16例,3型30例,4型12例。所有病人均采用后正中入路齿状垫片空心钉固定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块。分别在术前、术后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判断DVT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规律。结果14例(24.14%,14/58)术前发现DVT,其中远端血栓8例,近端血栓4例,混合血栓2例;术后DVT发生率增加至36.21%(21/58),其中11例远端血栓,7例近端血栓(其中5例为腘静脉血栓),3例混合血栓。7例术前无血栓病人中在术后4例出现远端血栓,2例出现近端血栓,1例出现混合血栓;1例术前为远端血栓的病人在术后变化为近端血栓;其中有50例病人术前、术后血栓未发生变化(37例无血栓病人,7例远端血栓,4例近端血栓,2例混合血栓)。结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病人术前及术后血栓形成均以远端血栓为主,术后DVT发生率有所增加。使用后正中入路齿状垫片空心钉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可以获得牢固的固定,在术中暴露时应轻柔操作,降低对腘静脉的牵拉损伤,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柯超付亚辉庄岩费晨尚昆张斌飞黄海丛雨轩王鹏飞张堃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空心钉深静脉血栓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