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昌荣
- 作品数:23 被引量:131H指数:8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年龄与老年人低T3综合征的相关性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年龄在老年人低T3综合征发病的重要性及机制。方法收集老年患者193例,其中低T3综合征患者(病例组)84例,平均年龄(81.5±0.738)岁,正常对照组109例,平均年龄(76.3±0.859)岁。采用Unicel BX18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配套试剂盒测定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和反T3(r T3)。结果病例组FT3低于对照组、r T3高于对照组(P<0.01),FT4、TSH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性别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年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FT3与年龄呈负相关(r=0.432、R2=0.186,b=-5.639)。结论年龄可作为低T3综合征发病的独立预测因子。
- 董燕乔莉龚晨田昌荣申潇竹包勤文聂毛晓汪玲玲
- 关键词:低T3综合征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年龄
- 氧化苦参碱对大肠埃希菌的体外药敏试验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大肠埃希菌标准株的体外药敏情况。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用0.9%氯化钠注射液将苦参碱胶囊分别稀释为8 000、4 000、2 000、1 000、500、250、125、62.5 mg/L的药液,按药液∶MH琼脂=1∶9的比例分别配制含药培养基,每个浓度各3个,并设空白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为对照。大肠埃希菌复苏后,配制菌液备用,接种环取菌液一环接种于各培养基内,置36℃的培养箱内,培养24 h,观察结果。结果:各个含药培养基大肠埃希菌生长良好,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氧化苦参碱对大肠埃希菌的生长无影响。
- 田昌荣董燕杨林乔莉
-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大肠埃希菌药敏实验
- 托伐普坦对老年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 观察托伐普坦对老年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连续入选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治疗的58例纽约心功能Ⅱ~IV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25例,年龄64~83(68.3±3.7)岁。随机分为对照组(n=28例)和托伐普坦组(n=30)。在相应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静脉推注呋塞米,1/日;托伐普坦组口服托伐普坦,1/日,连续治疗5 d。用药5 d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包括尿量、血钠、血钾、血肌酐;心脏超声指标:包括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E/A比值)、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两组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变化。结果 治疗5 d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托伐普坦组患者的尿量、血钠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托伐普坦组心脏彩超指标E/A比值和LVEF分别为(1.38±0.11)、(57.1±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0.09)、(49.8±4.7)%,LVEDD值低于对照组[(48.1±4.5)mm vs. (54.1±4.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托伐普坦组治疗后NYHA II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0.0% vs. 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伐普坦能有效改善老年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聂毛晓赵全明田昌荣
- 关键词:托伐普坦心力衰竭利尿药老年人
- 颈动脉斑块与老年广泛性脑萎缩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 近年的大量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组织学方面与血管性痴呆存在交叉重叠.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被认...
- 田昌荣申潇竹
- 关键词:脑萎缩老年患者轻度认知功能损害颈动脉粥样硬化
- 文献传递
- 阻抗训练对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阻抗训练对老年卒中患者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初诊卒中患者50例(试验组)进行阻抗训练(包括伸腿、屈腿、上举等12个动作的训练),并与卒中对照组38例比较,观察两组6个月后的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L1、L2、L3、L4、颈、Wards三角及大粗隆骨密度值均明显高于照组(均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均无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无骨折、肌肉拉伤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阻抗训练对老年卒中患者防治骨质疏松具有积极的作用。
- 申潇竹张玲田昌荣董燕包勤文
- 关键词:卒中骨密度骨质疏松老年
- 西酞普兰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临床效果。方法:PDPN患者82例,按Excel随机数生成器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1例,口服西酞普兰+静脉及肌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照组41例,肌注甲钴胺注射液。治疗4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治疗4周后,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评分量表(Michigan diabetic neuropathy score,MDNS)评分及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ichigan 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MNSI)评分较对照组及实验前明显降低,P<0.05。②在治疗过程中,4周末实验组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pain intensity,VAS-PI)评分均较对照组及实验前明显降低,P<0.05。③治疗后患者的冷感觉阈值升高,热感觉、冷痛觉阈值下降,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④实验组有1例(2.42%)治疗2天后因不能耐受心率加快停药。结论:联合用药治疗PDPN在缓解疼痛,感觉障碍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老年人中使用较为安全,值得推荐。
- 申潇竹田昌荣
- 关键词:西酞普兰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老年人慢性疼痛
- 广泛性脑萎缩者血浆tau蛋白、磷酸化tau蛋白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浆tau蛋白、磷酸化tau蛋白(p-tau)蛋白与广泛性脑萎缩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100名中、重度广泛性脑萎缩者,记录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一般情况,按认知功能不同分为两组:正常组(n=50例)和痴呆组(n=50例)。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tau蛋白、p-tau蛋白含量,分析两组患者血浆tau蛋白、p-tau蛋白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痴呆组血浆tau蛋白、p-tau蛋白水平[(210.92±43.79)pg/m L、(81.15±16.85)pg/m L]较正常组[(210.92±43.79)pg/m L、(81.15±16.85)pg/m L]明显升高(P<0.05),tau蛋白、p-tau蛋白水平均与MMSE评分值呈负相关(均P<0.05),与脑萎缩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广泛性脑萎缩患者出现认知损害可能与tau蛋白水平升高有关。
- 申潇竹董燕汪玲玲龚晨高鹏翔包勤文王新田昌荣
- 关键词:TAU蛋白痴呆
- 瑞舒伐他汀钙对高龄血脂异常患者降脂达标率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70岁血脂异常老年患者降脂达标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血脂异常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00例,均睡前口服瑞舒伐他汀钙,5 mg组每日睡前口服瑞舒伐他汀钙5 mg,10 mg组每日睡前口服瑞舒伐他汀钙10 mg。试验观察期6周,服药期间均进低脂饮食,分别于试验前和试验1,2,4,6周检测患者血脂,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 10 mg组治疗1,2,4,6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值明显低于5 mg组(P<0.05);10 mg组治疗1,2周LDL-C达标率明显高于5 mg组(P<0.05)。随访6周内,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 mg组因不良反应退出试验者明显多于5 mg组(P<0.01)。结论在降脂达标的前提下,采用5 mg.d-1瑞舒伐他汀钙治疗>70岁老年血脂异常患者更合理。
- 田昌荣申潇竹
-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钙血脂异常
- 老年人血清白蛋白影响因素初步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67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测量体质量,询问既往病史,并记录居住区域城乡分布、职业种类、饮食习惯、每日饮食摄入量、婚姻状况、睡眠状况、精神状态等一般情况.检测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谷丙转氨酶、血清肌酐等生化指标.按不同影响因素分组比较.结果 与老龄组比较,高龄老人组血清白蛋白值较低[(35.6±3.4) vs (38.2±3.2) g/L,P<0.01];与女性组相比,男性组血清白蛋白值较低[( 36.4±3.5) vs( 38.2± 3.2) g/L,P<0.01];与荤食组相比,素食组血清白蛋白值较低[(34.8±2.1)vs( 37.6±3.5) g/L,P< 0.01];与正常摄入组相比,低摄入组血清白蛋白值较低[(35.4±3.6) vs( 37.7±3.3) g/L,P<0.01];与合居组比较,独居(单身、丧偶)组血清白蛋白值较低[(35.6±3.4) vs( 37.9±3.3) g/L,P< 0.01];与睡眠良好组相比,失眠组血清白蛋白值较低[( 36.0±3.4) vs( 38.2±3.2) g/L,P<0.01];与精神状态良好组比较,焦虑或抑郁组血清白蛋白值较低[( 35.7±3.8) vs( 37.4±3.4) g/L,P<0.01];不同地区分布,城镇组与农村组相比以及不同职业间,体力劳动组与脑力劳动组相比血清白蛋白水平未见差异.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年龄成负相关(r=-0.196,P<0.01),与体质量(r=0.133,P<0.01)及总蛋白(r=0.282,P< 0.01)呈正相关.与谷丙转氨酶、肌酐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 老年人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性别、饮食情况、每日饮食摄入量、婚姻状况、睡眠情况、精神状态等因素影响,并随年龄的增加降低,与体质量、总蛋白水平变化一致.
- 田昌荣申潇竹温江涛刘清聂毛晓徐保銮
- 关键词:血清白蛋白老年人
- 轻苯磺酸钙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昔脂钠对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羟苯磺酸钙分散片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2周。对照组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IL-6和MCP-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MDNS评分及MNSI评分分别为(13.09±5.38)分和(2.53±1.19)分,较对照组[(18.31±6.13)分、(4.19±1.05)分]明显降低(t=2.036、2.365,均P<0.05);同时观察组MDNS评分及MNSI评分较治疗前[(21.26±4.28)分、(5.40±0.89)分]也明显降低(t=3.251、3.698,均P<0.05)。治疗1周后及2周后观察组的VAS-PI评分[(6.24±1.25)分、(4.13±1.69)分]均较对照组[(7.26±1.28)分、(6.34±2.65)分]明显降低(t=3.265、5.395,均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清IL-6、MCP-1含量[(15.16±0.88)ng/L、(157.19±11.22)ng/L]较对照组[(17.87±1.19)ng/L、(198.21±12.07)ng/L]均明显降低(t=2.152、1.365,均P<0.05);且观察组血清IL-6、MCP-1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20.26±1.05)ng/L、(260.44±13.63)ng/L](t=1.235、0.965,均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用药可缓解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感觉异常及疼痛,这一机制可能通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实现。
- 申潇竹田昌荣王新董燕龚晨汪玲玲包勤文高鹏翔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