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淑玮

作品数:20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市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视网膜
  • 12篇网膜
  • 11篇细胞
  • 9篇视网膜母细胞
  • 9篇视网膜母细胞...
  • 9篇网膜母细胞瘤
  • 9篇细胞瘤
  • 9篇母细胞
  • 9篇母细胞瘤
  • 4篇视路疾病
  • 4篇病理
  • 4篇病理学
  • 3篇多药
  • 3篇多药耐药
  • 3篇组织病理
  • 3篇组织病理学
  • 3篇耐药
  • 3篇PAX6
  • 2篇蛋白
  • 2篇多药耐药性

机构

  • 12篇西安市第四医...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三...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市眼科研...
  • 1篇通辽市医院

作者

  • 20篇白淑玮
  • 4篇李彬
  • 3篇魏世辉
  • 3篇邵娟
  • 3篇申令
  • 3篇郝继龙
  • 3篇李凤至
  • 3篇许治国
  • 2篇史季桐
  • 2篇高飞
  • 2篇毕春潮
  • 2篇姚倩
  • 2篇周卓琳
  • 1篇朱江
  • 1篇李辽青
  • 1篇王慧娟
  • 1篇马波
  • 1篇朱忠桥
  • 1篇曹娟
  • 1篇田冰玉

传媒

  • 4篇眼科
  • 4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与内界膜剥离术联合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MHRD)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MHR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患者眼部麻醉,对照组患者行闭合式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观察组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黄斑裂孔闭合情况、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改善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黄斑裂孔闭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与对照组患者的10.00%(4/40)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能够提高患者的视力改善率与黄斑裂孔闭合率,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李凤至孙连义白淑玮邵娟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离术
microRNA-125b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增殖和凋亡作用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microRNA-125b(miR-125b)在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miR-125b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Y79中的表达;构建miR-125b过表达(miR-125bmimic)和抑制载体(miR-125inhibitor)转染Y79细胞,检测miR-125b表达情况;通过细胞凋亡实验和细胞增殖实验(CCK-8)观察miR-125b过表达和抑制表达后,对肿瘤细胞增殖力和凋亡的影响。结果:miR-125b在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中Y79细胞系中呈高表达;miR-125bmimic组(Y79+miR-125bmimic)中miR-125b的表达较miR-NC组(未处理的Y79细胞)表达显著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25binhibitor组(Y79+miR-125binhibitor)中miR-125b的表达较miR-NC组表达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25bmimic组较miR-NC组相比,Y79细胞增殖力显著增高,细胞凋亡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iR-125inhibitor组较miR-NC组相比肿瘤细胞增殖力显著下降,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25b可能是通过DRAM2基因来发挥其致癌作用;结论:miR-125b可能作为癌基因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发挥作用,并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具有显著影响。
田冰玉田冰玉白淑玮
关键词:细胞增殖癌基因
视交叉后段视路疾病的眼部表现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视路是指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起,到大脑枕叶皮质纹状区的视觉中枢为止的整个有关视觉的神经传导的经路。视交叉以上的后段视路包括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和视觉中枢,其通路及其毗邻结构所发生的血管性疾病、肿瘤等给患者带来的视力和视野损害,在临床诊治过程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需要我们给予一定的重视,以便于早期发现患者,避免更严重的全身损害。
白淑玮郝继龙魏世辉
关键词:视交叉眼表现
microRNA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干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肿瘤干细胞(CSCs)多药耐药性的研究,探讨microRNA对肿瘤干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Y79细胞中的ABCG2(+)与ABCG2(-)细胞,作为ABCG2(+)组与ABCG2(-)组;采用MTT比色实验比较ABCG2(+)组与ABCG2(-)组对抗肿瘤药物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和卡铂的敏感性,得到候选microRNA。从标本库中选择RB组织切片,行LNA-原位杂交,并根据耐药性分为高耐药性组与低耐药性组,通过Real time PCR观察候选microRNA在两组中表达差异。结果 1分选阳性率:ABCG2(+)分选后(91.7%)显著高于分选前(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耐药性比较:从各个浓度水平上比较,ABCG2(+)细胞的耐药性明显高于ABCG2(-)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分选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内药物蓄积比较:ABCG2(+)组的凋亡率明显低于ABCG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G2(+)组的药物蓄积明显低于ABCG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候选microRNA在不同耐药性RB切片中的表达:高耐药组的microRNA表达率(39.3%)明显高于低耐药组的microRNA表达率低(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G2(+)是Y79细胞系中的耐药细胞群,microRNA与肿瘤干细胞的侵袭性和耐药性密切相关,调控microRNA可以抑制肿瘤干细胞的耐药性,提高其对化疗的敏感性。
曹娟白淑玮
关键词:MICRORNA视网膜母细胞肿瘤干细胞多药耐药
后视路疾病的影响学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发生在后视路的脑血管性疾病及脑肿瘤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与视力、视野改变的相关性,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4月—2006年4月期间在301医院住院的后视路的脑血管性疾病及脑肿瘤患者共67例,所有患者均通...
白淑玮魏世辉郝继龙
文献传递
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
李彬白淑玮任若瑾顼晓琳史季桐赵军阳
PAX6基因及其下游促分化基因在视网膜母细胞瘤分化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检测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中,眼发育调控基因PAX6及其下游促分化基因MATH5和BRN3b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从而探讨PAX6基因在RB分化过程中的作用。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新鲜RB组织10例,正常视网膜组织10例。方法实验组:RB组织;对照组:正常视网膜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新鲜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和正常视网膜组织中Pax6、Math5、Brn3b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并作比较。主要指标Pax6、Math5、Brn3b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本研究中RB组织和正常视网膜组织中均可检测出Pax6、Math5、Brn3b蛋白的表达。与正常视网膜组织相比较,RB组织中Pax6、Math5、Brn3b蛋白的表达水平增高(P均<0.001);Math5与Pax6蛋白表达具有线性相关性(r=0.949,P<0.001),Brn3b与Math5蛋白表达具有线性相关性(r=0.927,P<0.001)。结论在RB组织中,PAX6基因上调下游促分化基因MATH5和BRN3b表达水平,促进RB组织的分化。
申令史季桐李彬赵博文白淑玮张浩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分化PAX6
麦冬多糖对烟曲霉菌性角膜炎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麦冬多糖(OJP)对烟曲霉菌性角膜炎(AFK)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对小鼠角膜注射烟曲霉菌(AF)悬浮液建立AFK模型,将54只建模成功的AFK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n=11)、低剂量组(n=11)、中剂量组(n=11)、高剂量组(n=11)和激动剂组(n=10);取未建模的小鼠作为对照组(n=10)。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用50μL浓度为5,10,20 g/L的OJP溶液滴眼。激动剂组小鼠用50μL浓度为20 g/L的OJP溶液滴眼,同时用0.25 mg/kg的Toll样受体4(TLR4)激动剂CRX-527溶液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分别用50μL生理盐水滴眼。各组小鼠均给药1周。治疗结束24 h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角膜炎症评分。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角膜形态;采用ELISA法检测角膜组织上清液中促炎因子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水平;采用qRT-PCR分析角膜IL-1β、TNF-α、IL-6、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p65的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分析角膜TLR4、MyD88、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角膜炎症评分升高(P<0.05),角膜出现明显病变,角膜IL-1β、TNF-α、IL-6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均升高(P<0.05),角膜TLR4、MyD88和NF-κB p65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的角膜炎症评分降低(P<0.05),角膜病变减轻,角膜IL-1β、TNF-α、IL-6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均降低(P<0.05),角膜TLR4、MyD88和NF-κB p65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的角膜炎症评分降低(P<0.05),角膜病变减轻,角膜IL-1β、TNF-α、IL-6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均降低(P<0.05),角膜TLR4、MyD88和NF-κB p65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高剂量组比较,激动剂组大鼠的角膜炎症评分升高(P<0.05),角膜病变加重,角膜IL-1β、TNF-α、IL-6蛋白表达�
朱江陶语漳白淑玮许治国
关键词:麦冬多糖炎症TOLL样受体4NF-ΚB髓样分化因子88
内界膜翻转覆盖术与游离内界膜移植术治疗大直径黄斑裂孔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比较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内界膜翻转覆盖术与PPV联合游离内界膜移植术治疗大直径黄斑裂孔(M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40只眼)大直径MH(最小直径>400μ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翻转组(n=20,20只眼)和移植组(n=20,20只眼)。翻转组采用PPV联合内界膜翻转覆盖术治疗,移植组采用PPV联合游离内界膜移植术治疗。观察2组术后2周裂孔闭合率,术前和术后2周和术后1、3、6个月最小视角对数视力表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 BCVA)、眼压的水平及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6个月的裂孔复发情况。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D-OCT)的图像观察MH直径(测量MH最小直径及基底部最大直径)及MH是否闭合。结果术后2周翻转组裂孔闭合率为100.0%,移植组为95.0%。2组术后2周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 MAR BCVA:翻转组术前为1.01±0.24,术后2周为0.82±0.32和术后1个月为0.72±0.45、术后3个月为0.52±0.25、术后6个月为0.53±0.42;移植组术前为1.09±0.32,术后2周为0.95±0.45和术后1个月为0.93±0.14、术后3个月为0.81±0.24、术后6个月为0.70±0.23。2组术后log MAR 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翻转组术后2周和术后1、3、6个月log MAR BCVA均较移植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周和术后1、3、6个月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2组均随访6个月,均无裂孔复发。结论PPV联合内界膜翻转覆盖术治疗大直径MH效果与PPV联合游离内界膜移植术治疗相当,但翻转组术后log MAR BCVA优于移植组。
刘静朱忠桥白淑玮周卓琳
关键词:最佳矫正视力
miR-23a通过靶向GLS1调控H_(2)O_(2)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迁移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氧化应激条件下miR-23a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H_(2)O_(2)诱导ARPE-19细胞氧化应激,qPCR检测诱导后ARPE-19细胞miR-23a的表达水平以及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ARPE-19细胞转染miR-23a mimic、NC(negative control) mimic后,采用MTT和Transwell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23a和GLS1的靶向关系;检测GLS1表达对氧化应激下ARPE-19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检测转染miR-23a mimic及调节GLS1表达后ARPE-19细胞谷氨酰胺摄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转染miR-23a mimic及调节GLS1表达后ARPE-19细胞p42/p44 MAPK、JNK磷酸化水平。结果 H_(2)O_(2)诱导后ARPE-19细胞miR-23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下降;转染miR-23a mimic后ARPE-19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抑制。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GLS1为miR-23a的靶基因,下调GLS1表达后,显著抑制H_(2)O_(2)诱导的ARPE-19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上调miR-23a及下调GLS1的表达则抑制H_(2)O_(2)诱导ARPE-19细胞的谷氨酰胺的摄取及p42/p44 MAPK、JNK磷酸化水平。结论氧化应激通过上调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miR-23a而抑制GLS1的表达进而抑制MAPK信号通路影响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田蕴霖周歆白淑玮姚倩
关键词:氧化应激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迁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