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垠
- 作品数:9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层医院开展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术的体会
- 目的我市地处高原少数民族地区,冠心病发病率较高,而冠状动脉造影是其诊断的金标准,经皮冠状动脉腔成形术(PTCA)是较药物效果好,发达地区及大医院已被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更好的在我地区开展推广此项技术。方法选择住院的可疑或...
- 冯玉宝王海军苏平李永玲白雪垠吕翠英
- 文献传递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复方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复方片或其单方片联合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方法选择2009-03-01以后,连续就诊于我院的高血压患者80例,随访5个月。将患者随机分为复方组(40例)和单方组(40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复方片与氨氯地平片+阿托伐他汀片。观察患者坚持服药时间、服药依从性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复方组患者坚持服药时间明显长于单方组(P<0.05),能够坚持服药的患者明显多于单方组(P<0.05)。复方组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新发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率明显低于单方组,但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复方片能够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趋势。
- 白雪垠刘振兵
- 关键词:高血压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预后依从性
- 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美托洛尔或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与美托洛尔或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别给予美托洛尔或依那普利,每四周随访一次,尽量控制血压达目标值。血压达目标值后,每六月随访一次。随访期间,注意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随访三年后,两组患者血压较随访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在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与美托洛尔或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均能明显降低血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影响无明显差别。
- 白雪垠刘振兵
- 关键词:高血压非洛地平美托洛尔依那普利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NP的干预影响
- 2010年
- 目的通过观察AMI患者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的变化,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AMI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9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AMI患者9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编号,把患者随机分为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组4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天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疗程2周)和常规治疗组48例及另选SAP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BNP浓度。结果参芪扶正组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较SAP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经常规治疗2周后血浆水平可明显降低,而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后血浆BNP水平减低更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从而表明其进一步的抗血栓作用。
- 白雪垠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参芪扶正注射液血浆BNP
- 射频消融术前后心肌损害标志物的变化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肌红蛋白 (Mb)检测 ,对射频消融术 (RF-CA)所致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3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 ,分别于 RFCA前、电生理检查后、术后即刻、术后 1d、2 d采外周静脉血 ,采用美国德普公司自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分别测定血清 CK- MB、 c Tn I、Mb。结果 CK- MB术后 1d较术前增高 (P<0 .0 1) ;c Tn I与术前相比术后 1d、2 d明显增高 (P<0 .0 5 ) ;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 Mb明显增高 (P<0 .0 1)。结论 RFCA所造成心肌损伤属微小心肌损伤 ,可使血清心肌损害标志物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CK- MB、c Tn I、Mb可用于 RFCA对心肌损伤的监测。
- 冯玉宝曹青风白雪垠苏平李勇玲王海军吕翠英
-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心肌损伤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肌钙蛋白Ⅰ和肌红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UA)入院后血清肌钙蛋白 I(c Tn I)和肌红蛋白 (Mb)变化 ,探讨其与心电图(ECG)改变、心绞痛分级、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对心脏事件的近期、远期预报价值。方法 6 0例 U A患者分别在入院、入院后 12 h、2 4 h、4 8h、10 d各采血一次。用免疫发光法 (IMMU L ITE系统 )测定 c Tn I、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浓度 ,分析其与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 在近期 (30 d)内 ,c Tn I≥ 0 .4 ng/ m l组与 c Tn I<0 .4 ng/ m l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4 8.15 %和 9.1% (P<0 .0 5 )。入院时 Mb≥ 2 5 ng/ ml组与 Mb<2 5 ng/ ml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4 5 .4 5 %和 15 .79% (P<0 .0 5 )。 c Tn I对预测近期发生心脏事件的敏感性 81.2 5 %、特异性 6 8.18%、阳性预测值 4 8.15 %、阴性预测值 90 .90 %、准确性 71.6 7%。 Mb对预测近期发生心脏事件的敏感性 6 8.75 %、特异性4 7.7%、阳性预测值 33.33%、阴性预测值 82 .14 %、准确性 5 6 .6 7%。远期 :c Tn I≥ .0 4 ng/ m l组死亡率为 18.5 2 %(5 / 2 7) ;c Tn I<0 .4 ng/ ml组死亡率为 3.0 3% (1/ 33) ;(P<0 .0 5 )。Mb≥ 2 5 ng/ ml组死亡率为 12 .5 0 % (4 / 32 ) ;Mb<2 5 ng/ ml组死亡率为 7.14 % (2 / 2 8) ;(P>0 .0 5 )。
- 冯玉宝苏平王海军白雪垠李勇玲吕翠英
-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预后
- 肌钙蛋白Ⅰ与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度分层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ACS)入院后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I)的变化。探讨cTnI定量分析与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度分层的意义。方法 :10 3例ACS患者分别在入院、入院后 12h、2 4h采血。采用美国德普公司 (DPC)自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及固相双位点化学发光试剂 (用IMMULITE系统 )测定cTnI、CK—MB浓度 ,根据CK—MB和ECG将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UA)、Q波心肌梗死 (QMI)和非Q波心肌梗死 (NQMI) ,并分析cTnI、CK—MB与临床状况及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 :健康对照组、QMI、NQ MI和UAP患者血清cTnI分别为 0 2 0± 0 0 8ng/ml、32 84± 2 3 2 3ng/ml、9 4 9± 5 82ng/ml和 1 16±0 77ng/m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当cTnI、CK—MB分别取 2ng/ml、8ng/ml时 ,CK—MB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低于cTnI。CK—MB未升高的 6 0例UAP患者中有 2 7名cTnI≥ 0 4 0ng/ml(45 % ) ,在CK—MB升高的 13例NQMI患者中有 11例cTnI高 (84 6 2 % )。 10 3例ACS患者中 ,30d死亡 4例 (3 88% ) ,其中 70例血清cTnI≥ 0 4 0ng/ml的患者中死亡 4例 (5 7% ) ,cTnI <0 4 0ng/ml组无 1例死亡。CK—MB≥ 8ng/ml组 4 3例中有 2例死亡 (4 6 5 % ) ,CK—MB <8ng/ml组 6 0例中有 2例死亡 (3
- 冯玉宝刘凡李永玲苏平白雪垠王海军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度分层ACS
- 基层医院开展冠脉造影经皮冠脉成形及支架术的体会
- 2005年
-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冠脉造影经皮冠脉成形及支架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如何更好地在我地区开展推广此项技术。方法:选择住院的可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有适应证者行经皮冠脉成形及支架术。结果: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45例患者中,7例未见狭窄,38例患者47支血管发生病变。②PTCA及支架术的成功率:33例患者行PTCA术全部成功,同时33例患者置入40枚支架全部成功。并发症假性动脉瘤及亚急性血栓各1例。结论:在基层医院开展冠脉造影经皮冠脉成形及支架术是安全可行的,适合广泛应用。
- 冯玉宝李永玲苏平王海军白雪垠吕翠英
- 关键词:经皮冠脉成形术支架术
-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经皮冠脉成形术及支架术在冠心病诊疗临床应用观察
- 冯玉宝王海军李永玲张莉菠张开元白雪垠苏平
- 为了紧跟医学发展趋势,将我地区CHD治疗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台阶;让我地区CHD患者得到先进的有效的救治;减少患者外地求治、转院途中的危险性,使其早期、及时、准确得到诊疗;减少其不必要的花费,减轻其经济负担,该项目准备对冠脉...
- 关键词:
- 关键词:冠心病冠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