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树君
- 作品数:22 被引量:51H指数:5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多媒体情景教学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神经病学是一门建立在多种基础医学之上的临床医学,其覆盖的知识面广,对学习者的解剖学知识及神经影像学的要求较高,学科特色鲜明。因此,在临床见习课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讲授式教学法[1],仅通过老师的语言讲解,学生往往觉得理论知识较抽象,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因此探索采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见习课的教学质量。
- 马琳石树君赵世刚
- 关键词:神经病学见习医学生
- 蒙药巴特日对胃癌细胞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研究蒙药巴特日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MGC-803细胞系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通过倒置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利用RT-PCR技术对调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进行研究。初步探讨巴特日对胃癌细胞调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结果:蒙药巴特日能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凋亡细胞;RT-PCR结果显示,胃癌细胞经不同浓度巴特日处理后,抑制调亡的bcl-2基因表达较对照组减弱。结论:蒙药巴特日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 石树君车海霞王海生
- 关键词:细胞凋亡胃癌细胞BCL-2
- 人间布鲁菌病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1年
-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又称波状热,是布鲁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其流行范围甚广,几乎遍布世界各地,且传染性强,被我国列为乙类传染病,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控制布病的发生。本文从病原学基础、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几方面总结了布病相关知识。
- 吕梦晗张哲林石树君柴丽曹秀云刘美玲刘海欣
- 关键词:布鲁菌病流行病学
-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急性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病,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自由基损伤起关键作用,应用自由基清除剂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措施。本文选择我院住院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联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 石树君车海霞王海生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
-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检测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布病累及机体多系统,因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和体征无特异性,常导致误诊误治,增加了患者的经济与精神负担。血清学、细菌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查是布病诊断主要的实验室依据。本文对布病的相关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概述与总结,并对比分析各项检查的优势及局限性,以期为临床医生及时准确地诊断布病提供参考。
- 冯璇张哲林石树君刘美玲郭宇宙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血清学检查细菌学检查
- 急性脑卒中患者TGFBR2基因多态性与动态血压指数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TFGBR2基因多肽性和患者动态血压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其中脑出血患者32例(脑出血组),脑梗死患者28例(脑梗死组);另选取6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患者TGFBR2基因rs6785358片段多态性,所有患者均行动态血压检测,分析患者TGFBR2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动态血压的关系。结果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A/A基因型均占50.0%,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G/G基因型比例(60.0%)高于脑卒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史和脑卒中史的患者A/A基因型分别占51.4%和60.0%,高于无高血压史和无脑卒中史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基因型的脑卒中患者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脉压、24h动态脉压指数均高于基因型为A/G和G/G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TGFBR2基因rs6785358基因型以A/A为主,且A/A基因型患者血压波动性较大。
- 马琳石树君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多态性卒中动态血压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 2016年
- 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0例,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划分为参照组55例与研究组55例。参照组55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5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车海霞石树君
- 关键词:健康教育糖尿病临床护理
- 布氏杆菌病并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电生理特点分析
- 张哲林石树君马汇丰王虹富刘岩
- 研究背景:布氏杆菌病是世间上最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在中国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内蒙古发病率在全国发病率最高,布氏杆菌感染可累及多组织及器官,但布氏杆菌损害神经系统的表现并不多见,发病...
- 关键词:
- 关键词:布氏杆菌病人畜共患病影像学检查
- 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障碍与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影响脑小血管病(SVD)所致认知障碍与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8例S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认知功能评价结果将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94例)和认知障碍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认知障碍的因素;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HMGB1分别与TC、UA、Lpa、FIB、D-D、Hcy、hs-CRP的相关性;ROC曲线评价HMGB1对SV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根据HMGB1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情况。结果年龄>65岁、初中及以下学历、吸烟史、脑梗死、高血压、高血脂、LI合并WMLs型、TC、UA、Lpa、FIB、D-D、Hcy、hs-CRP、HMGB1升高均是导致SV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因素;HMGB1分别与TC、UA、Lpa、FIB、D-D、Hcy、hs-CRP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HMGB1预测SV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95%CI:0.785~0.897,P<0.001),最佳临界值为6.74μg·L^(-1),灵敏度为92.46%,特异度为88.37%;高危组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76.54%)明显高于低危组(13.79%)。结论HMGB1与SV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有关,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用于临床上识别高危人群,有利于临床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脑部病变,延缓SVD进展,预防认知障碍的发生。
- 马琳赵世刚张哲林石树君
-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
- 补气活血中药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单侧空间忽略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中药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单侧空间忽略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4月—2018年4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脑梗死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给予西医规范康复方案治疗,观察组41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气活血中药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直线试验评分、线段删除试验评分、画钟试验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评量表评分(WHO-QOL-100)、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2组治疗后直线试验评分、线段删除试验评分、画钟试验评分、HAMD评分、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均<0.05),Fugl-Meyer量表评分、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及精神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补气活血中药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单侧空间忽略可有效提高病情控制效果,促进智力水平恢复,并有助于改善肢体活动功能和生活质量,这一疗效优势可能与该方案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关。
- 马琳石树君
- 关键词:补气活血中药经皮穴位电刺激脑梗死单侧空间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