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妙华 作品数:23 被引量:141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东莞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东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采用血栓弹力图评价ECMO支持治疗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采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55例行ECMO支持治疗的患者,其中28例脱机后死亡,27例存活,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分别于患者ECMO建立时、ECMO撤机前采用TEG获取血小板功能相关指标,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图中两侧曲线的最宽距离(MA)、纤维蛋白溶解度(LY30)、综合凝血指数(C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5例患者撤机前的R、MA、CI明显低于ECMO建立时,LY30明显高于ECMO建立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CMO建立时,生存组与死亡组的R、MA、LY30、C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前,生存组与死亡组的R、MA、CI明显低于ECMO建立时,LY30明显高于ECMO建立时,且死亡组的R(5.22±1.03)min、MA(40.22±7.58)mm、CI(-3.56±0.10)明显低于生存组的(6.02±1.09)min、(43.91±7.83)mm、(-3.25±0.12),LY30(5.21±0.88)%明显高于生存组的(4.67±0.9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MO支持治疗期间可致患者血小板功能异常,继而影响凝血功能,而TEG可及时、动态、综合的监测血小板功能情况,并可反映患者预后。 祁妙华 曾龙宏 邓丽丽关键词:血栓弹力图 体外膜肺氧合 血小板功能 预后 术中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分析术中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的临床效果,为制定合理的用血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250例拟行大、中型手术患者(预计出血量≥400 ml)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观察组给予限制性输血,对照组给予开放性输血,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输血量、输血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输血总量(300.0 U)、人均输血量[(2.4±1.2)U]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387.5 U)、(3.1±1.4)U],输血不良反应率(2.4%)、并发症率(11.2%)及死亡率(1.6%)均远远低于对照组的9.6%、20.0%、7.2%,经t或礸2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限制性输血可以更好地节约血液资源,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风险,值得应用与推广。 曾龙宏 李伟其 祁妙华 缪海婷 黎敏华 李凤伦关键词:限制性输血 输血量 输血不良反应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Dex)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慢性ITP患者51例随机分为A、B2组,A组26例采用大剂量Dex治疗,B组25例采用泼尼松治疗;比较2种治疗方案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反应率84.6%,B组72.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病例22例,长期反应率59.1%;B组随访病例23例,长期反应率30.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无一例并发感染;B组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类库欣综合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并发感染。结论大剂量Dex治疗方案疗效高,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小,可以成为慢性ITP治疗一线方案。 陈小林 赖应昌 冯秀娟 陈万宁 祁妙华 姜义荣 刘扶兴关键词:地塞米松 168例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病因分析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方法对我院168例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失血和铁丢失过多118例,占70%。其中消化道肿瘤82例占48.8%;非消化道肿瘤引起的慢性失血36例占21.3%。铁吸收不良41例,占24.4%;铁摄入不足9例,占5.4%。结论消化道疾病是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最主要病因,尤其是胃肠道肿瘤,应引起重视。 祁妙华 赖应昌 姜义荣 叶燕文 黄玉平关键词:老年 缺铁性贫血 病因 56例以骨关节痛为首发表现的血液病 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56例以骨关节痛为首发表现的血液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以骨关节痛为首发表现的血液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以骨关节痛为首发表现的血液病中,以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率最高,为31例(55%),其次为急性白血病10例(18%),和恶性淋巴瘤6例(11%),其他还有血友病,过敏性紫癜,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恶性组织细胞病、组织细胞增生症 X 等。【结论】以骨关节痛为首发表现的血液病临床并非少见,而且易误诊为非血液病而延误诊治。 赖应昌 陈小林 姜义荣 祁妙华 刘扶兴关键词:骨关节痛 恶性淋巴瘤 血友病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指标在DIC患者血液制品输注中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指标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血液制品输注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输注血液制品治疗的DIC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抽取住院号法随机分为A组(29例)和B组(29例)。A组采用血栓弹力图指导,B组采用常规凝血指标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血小板、冷沉淀输注量及疗效。结果 A组24 h血浆、血小板、冷沉淀输注量均少于B组[(1238.4±356.1)ml vs.(1812.5±468.5)ml,(36.2±5.8)U vs.(44.9±7.6)U,(29.6±6.6)U vs.(39.4±5.8)U](P<0.05)。A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B组(89.66%vs.62.07%)(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在DIC患者中指导输注血液制品,相对常规凝血指标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曾龙宏 祁妙华 胡晓婧关键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弹力图 血液制品 双自杀基因CD和TK对K562细胞体内外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双自杀基因CD和TK对K562细胞的体内外抑制作用及前体药物对肿瘤的杀伤作用。方法:将目的基因转染入K562细胞,MTT法观察细胞在体内外的增殖状况及5-FC/GCV对转染细胞的杀伤作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将K562/CDgly TK和K562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各种肿瘤细胞在体内的成瘤情况及对前体药物治疗的敏感性。结果:单独使用GCV或5-FC对K562及K562/CDgly TK细胞产生明显的杀伤作用,联合应用该2种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更强。将K562细胞和K562/CDgly TK细胞接种于小鼠皮下后小鼠成瘤率为100%,GCV或5-FC可明显抑制裸鼠体内的肿瘤形成,联合应用GCV和5-FC治疗K562/CDglyTK细胞在小鼠体内形成的肿瘤,较单独应用GCV和5-FC及对照组小鼠形成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生存期也明显延长。结论:双自杀基因在体内外对K562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增加前体药物GCV和5-FC对瘤细胞的杀伤率。 姜义荣 万得胜 陈万宁 刘扶兴 赖应昌 陈小林 祁妙华 刘春生 陈学良 马道新关键词:K562细胞 慢病毒属 双自杀基因 血栓弹力图评估腹腔镜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凝血状态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采用血栓弹力图评估腹腔镜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43例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放组(18例)及腹腔镜组(25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的血栓弹力图相关指标,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Angle角(α)、最大凝块强度(MA)、凝血综合指数(CI)。结果术后1 d,开放组患者血栓弹力图的R时间(3.4±1.2)min、K时间(1.3±0.4)min短于术前1 d的(4.6±1.5)、(1.7±0.6)min,MA值(64.3±11.0)mm、CI值(2.9±0.8)大于术前1 d的(56.2±10.4)mm、(0.5±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腹腔镜组患者血栓弹力图的R时间(2.8±0.5)min、K时间(1.0±0.3)min短于术前1 d的(4.4±1.3)、(2.1±1.0)min,MA值(72.5±10.3)mm、CI值(4.8±1.6)、α角(79.8±11.2)°大于术前1 d的(57.1±11.8)mm、(0.7±0.6)、(69.7±12.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腹腔镜组患者血栓弹力图的R时间(2.8±0.5)min、K时间(1.0±0.3)min短于开放组的(3.4±1.2)、(1.3±0.4)min,α角(79.8±11.2)°、MA值(72.5±10.3)mm、CI值(4.8±1.6)大于开放组的(72.6±10.9)°、(64.3±11.0)mm、(2.9±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及腹腔镜手术均可使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液凝固性升高,而腹腔镜手术更为显著;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呈高凝状态,围手术期应预防血栓形成。 赵孟霞 林汉丰 林绍静 姜义荣 祁妙华 陈建行 陈新岐关键词:血栓弹力图 腹腔镜 结直肠癌 凝血功能 电子交叉配血在东莞市三级医院的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电子交叉配血在东莞市医院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课题研究组制定《电子交叉配血试运行调查表》(简称《调查表》)对东莞市试运行电子交叉配血的6家三级医院应用情况和效果做调查分析,被调查医院输血科填写对2015年7月1日-2016年4月30日期间使用电子交叉配血的模式、受血者及献血者ABO/Rh D血型鉴定、电子发血量、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开展电子交叉配血前后多因素的影响情况,要求《调查表》填写不缺项不漏项;对收回的《调查表》汇总分析。结果发放的6份《调查表》均有效收回,6家试运行电子交叉配血的医院中,有4家采取同步模式(血型血清学交叉配血+电子交叉配血),2家采取单作模式(只作电子交叉配血);6家医院在9个月内共完成31 941(人)次电子交叉配血,其中同步模式占94.06%(30 045/31 941),其2种交叉配血结果一致,单作模式占5.94%(1 896/31 941);2种模式的电子交叉配血完成后,红细胞(成分)制品被直接发放到临床输注,未收到临床用血科室发生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输血前医院对献血者ABO/Rh D血型复核结果与血袋标签血型一致率为100%(36 952/36 952)。6家医院开展电子交叉配血后,输血科发血时间、工作强度、工作人员紧张情绪等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电子交叉配血确保了安全有效输血,具有缩短输血科发血时间、减轻输血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何子毅 车嘉琳 祁妙华 陈寿云 李志平 谭少华 章小东 吴远军 邹文涛 李伟其 张伟军关键词:安全输血 以血液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35例 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以血液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液学改变的特点。方法:对35例以血液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折。结果:首发的血液系统损害多种多样,其中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8例和Evans综合征6例多见。分别占25.7%、22.7%和17%。其次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和白细胞减少各3例,分别占8%。血栓形成2例,占6%。较少见的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1例,分别占3%。结论:以血液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并非少见,其血液系统损害多种多样,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祁妙华 赖应昌 姜义荣 叶燕文 黄玉平关键词:血液系统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