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凌燕
- 作品数:18 被引量:11H指数:1
- 供职机构:梧州学院中文系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的调和——《没有语言的生活》双重结构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没有语言的生活》是具有双重结构的小说。从故事的表面看,作者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述了弱小人物受欺凌的命运,体现作者对弱小人物不幸命运的同情。作品的深层结构是作者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生成"隔绝"和"退回内心"这两个命题,而这两个命题最终又形成了得不出结论的"两难结构"。象征主义的命题在文本中完全被生活了,作品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是高度统一,融合一体。
- 秦凌燕
- 关键词:现实主义象征主义
- 《金婚》的“婚姻叙事”分析
- 2008年
- 50集电视连续剧《金婚》以编年体的形式一年又一年地讲述了佟志和文丽这对夫妻50年坎坷的婚姻历程,是一部以细节取胜的"婚姻叙事",它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亲情、责任的弘扬与激情、爱情的隐退;人物缺陷的展现与"伟大形象"的消解;对男性欲望的张扬呈现与对女性欲望的含蓄表达;冲突的永恒性的凸显与"团圆趣味"的削减。《金婚》的魅力在于对人的世界的生动描绘和在描绘之中所穿透的情感。
- 秦凌燕
- 关键词:金婚
- “忧郁叙事”的诗化——《被雨淋湿的河》关键词浅析被引量:1
- 2008年
- 关键词是作品中特别重要和格外突出的起着"主梁"作用的一些词语,通过分析这些词语,可以了解作品思想的脉络和它的风格倾向。鬼子的力作《被雨淋湿的河》的主题关键词"死亡"及其子关键词"心疼、黑暗、淫雨、空洞"等,鲜明地显示了文本"忧郁叙事"的主题内涵,有效地凸现了"忧郁叙事"的诗性特征。
- 梁复明秦凌燕
- 关键词:关键词诗性主题
- 和谐的节律:现代散文语音形式美构建模式被引量:1
- 2009年
- 语音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节奏上。汉语语音的各种因素相承相济、对立统一地排列组合,便形成汉语语音链上的各种节奏形式。音顿律、长短律、平仄律、声韵律都是汉语语音的主要节奏形式。因此,在语音链上生成音顿律、长短律、平仄律和声韵律是现代散文语音形式美构建模式。
- 秦凌燕梁华
- 关键词:散文语音节律形式美
- 忧伤的牧歌——浅论《边城》中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关系
- 2009年
-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美学的基本问题,这一基本问题在《边城》中体现为一曲曲终奏雅的“忧伤的牧歌”。“牧歌”构成的内核便是社会性(人)与自然性的关系:它因社会性与自然性的和谐融合而优美,因社会性与自然性的冲突而忧伤。《边城》中的社会性与自然性虽然有不协调的一面,但是它的主题流向是趋于统一的,因此在整体上呈现出“牧歌”的和谐美好。《边城》的牧歌品质中最为本质的因素是人类对回归自然的理想的生活状态的追求。
- 秦凌燕梁复明
- 关键词:《边城》社会性
- 浅谈《赤壁》中的“大话”言说方式——《赤壁》大众文化的审美阐释
- 2008年
-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大话"直接源于《大话西游》之类的影视作品。这类作品具有很强的颠覆性,有意抹杀了真实的背景,有夸张、诙谐、搞笑的色彩,具有明显的解构功能。《赤壁》有意无意地吸收了"大话"言说方式,它收获的好评与恶评都与它的"大话"文化层面有关。这种"大话"言说方式主要表现在:对战争的真实背景的有意抹杀,对传统人物形象的颠覆,"戏仿"的运用,以及对话的幽默和智慧的表达。
- 秦凌燕
- 关键词:《赤壁》审美
- 从格式塔质到唯美标识化——浅谈张艺谋电影视觉形象的转型被引量:1
- 2008年
- 视觉艺术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美学形式,视觉和听觉是人类两个最直接的感觉器官。但是在视觉文化形成它自身的文化逻辑的同时,电影中的视觉形象也悄悄出现了转型。到2006年岁末,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以画面的精美豪华、色彩的光彩艳丽、性感和暴露的主题等充分体现了当代视觉图像的特征,以强劲的视觉效果迎合观众越来越高的视觉审美期待,而成为"视觉文化"时代的又一个典型事例。
- 梁华秦凌燕
- 关键词:视觉形象张艺谋电影唯美审美期待感觉器官
- 永恒的冲突——浅析《立春》的悲剧意识被引量:1
- 2008年
- 理想在现实面前失败了,这是电影《立春》悲剧意识的基础。《立春》通过王彩玲、黄四宝等群像来表现现实对理想的冲击,反映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冲突"这一个悲剧性事实的发现、对生活真相的感悟和迫切需要理解和解释它的热切的渴望。王彩玲的理想虽然在现实面前失败了,却代表了人们的一种反抗命运的方式,确证了人的尊严和力量。悲剧意识和对人类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是《立春》的主题,也是美学和艺术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 梁复明秦凌燕
- 关键词:立春悲剧意识
- 一个表达虚无的文本——重读《伤逝》被引量:3
- 2011年
- 所谓的"文本"也就是"叙述话语"。"叙述话语"是"所述之事"的成果体现。《伤逝》作为叙事性的文学作品,到底叙述了什么,这是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讨论了半个世纪尚未明了。
- 秦凌燕
- 关键词:涓生虚无启蒙者文本叙述话语
- 《祝福》赋形思维操作模式析论
- 2011年
- "隔膜"是鲁迅小说的一个共同的关键词,而《祝福》中的"隔膜"显得尤其突出。在《祝福》中,"隔膜"因其多重性显现出少见的复杂性,也因其平常性而呈现出异常的残酷性和深刻的普遍性。《祝福》以主人公祥林嫂为叙述视角,复制了祥林嫂与婆婆、与鲁四老爷、与鲁镇平民、与启蒙知识分子、与自我主体之间的多重的"平常隔膜",渲染出"病态社会中的正常悲剧",完成"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写作立意。"平常隔膜"的复制生长成了《祝福》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式。
- 秦凌燕
- 关键词:《祝福》赋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