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源山
- 作品数:14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PO治疗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及其水平测定作用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测定老年ITP患者血浆TPO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4例老年ITP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12例予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12例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的短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2名老年健康对照组TPO和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TPO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治疗组有效率比较差别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血小板上升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血浆TPO水平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血浆TPO水平比较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副作用轻微。结论 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ITP疗效佳,不良反应轻,血浆TPO水平对老年ITP诊治有一定临床意义。
- 程源山庄春兰刘元生
- 关键词:血小板生成素糖皮质激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老年人
- CD5/CD23阴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CD5/CD23阴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例CD5/CD23阴性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情况。结果淋巴结活检显示病变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可见少量小的增殖中心,其内有幼淋巴细胞和副免疫母细胞。肿瘤细胞CD20和bcl-2广泛强(+),CD5、CD23、CD10、bcl-6、MUM1、cyclin D1和Td T均(-),Ki-67增殖指数5%。骨髓活检见小淋巴细胞片状浸润,CD20和bcl-2广泛强(+),CD43、CD5、CD23、cyclin D1、CD10和bcl-6均(-);骨髓荧光原位杂交显示存在del(13q14)、del(13q14.3)和+12。结论 CD5/CD23阴性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少见的肿瘤,需要与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等其他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鉴别。
- 况丽平程源山杨琪玫吴子骅王少洪
-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临床病理特点荧光原位杂交
- 5-羟色胺对巨核系造血的影响被引量:2
- 2006年
- 5-羟色胺(5-HT)是一种细胞生长因子,主要结合到细胞表面的5-HT1受体、5-HT2受体,通过Ras、MAPK通路促进多种细胞的增殖。在巨核系造血的早期,5-HT通过5-HT2B受体促进造血干细胞及巨核系祖细胞增殖和分化,其具体机制尚未十分清楚;在巨核系造血晚期,5-HT与5-HT2A受体结合促进一氧化氮合成,可能对血小板的释放有一定的影响。另外,5-HT能够对抗血小板α颗粒内容物血小板反应蛋白-1(TPS-1)所引起的巨核细胞凋亡,协同另一内容物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引起的巨核细胞增殖,因此5-HT可能是血小板反馈调节中比较重要的物质。本文就5HT及其受体、5HT是细胞生长因子、5HT促进细胞增殖的途径及5HT对巨核系祖细胞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 程源山刘元生杨默
- 关键词:5-羟色胺血清素巨核细胞血小板
- 血小板内容物5-羟色胺和血小板反应素-1对巨核细胞增殖及凋亡的生物学作用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研究血小板内容物5-羟色胺(5-Hydroxtryptamine,5-HT,Serotonin)和血小板反应素-1(throm- bospondin-1,TSP-1)对巨核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 MTT 法检测5-HT 和 TSP-1单独或联合对巨核细胞株 Meg-01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细胞中凋亡细胞的比例和测定细胞 caspase-3 表达。结果不同浓度(50 nmol/L、100 nmol/L、200 nmol/L、500 nmol/L)5-HT 对巨核细胞株 Meg-01的增殖均有促进作用,最大作用浓度为200 nmol//L(P<0.01,n=5);5-HT 能够减弱低浓度(5μg/ml)TSP-1对巨核细胞的抑制作用; 5-HT 能够减少高浓度(50μg/ml)TSP-1引起的巨核细胞凋亡,减低 caspase-3表达。结论 5-HT 能够促进 Meg-01细胞增殖,对抗 TSP-1的负性调节作用并且减少细胞凋亡,可能是血小板反馈调节巨核细胞生成的重要物质。
- 程源山刘元生吴映娥杨默
- 关键词:5-羟色胺血小板反应素-1巨核细胞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意义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ML患者在慢性期和急变期以及治疗后外周血中的PCNA表达水平.结果 15例CML慢性期患者PCNA的表达为(23.53±6.47)%,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例急变期患者PCNA表达为(56.45±12.32)%,显著高于慢性期患者(P〈0.01),而经治疗达完全缓解后PC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ML在慢性期PCNA表达水平已开始增高,而在急变期显著增高,提示PCNA在CML发生、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 张冬清程源山王佩芬曾宇然
- 关键词:增殖细胞核抗原流式细胞技术
- IL-1β与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升高的关系被引量:14
- 2006年
- 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儿童常见的免疫相关性血管炎综合征。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冠脉瘤和心肌梗死。在发达国家,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导致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疾病。
- 李晓静程源山杨默
- 关键词:川崎病IL-1Β血小板
- 中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特点及干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调查和分析中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应用埃森创伤问卷(ETI)对100例在本科住院治疗的中年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调查,并考察患者PTSD症状特点。结果本组患者PTSD阳性率为21.21%;患者PTSD症状总得分(18.10±9.42)分,三大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类型、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PTSD症状的影响因素,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干预后患者各症状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56,P〈0.01)。结论中年急性白血病患者普遍存在PTSD症状并且PTSD发生率较高,需要及时发现和干预治疗。
- 程源山况丽平许秀蓉陈惜遂
-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病
- 5-羟色胺对巨核细胞增殖和抗凋亡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 背景与目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常见的体征,随着化疗及干细胞移植等肿瘤治疗手段的发展,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大大提高,化疗副作用和并发症常常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血小板减少症就是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其死亡率也比较高。目前迅速而...
- 程源山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5-羟色胺巨核细胞抗凋亡作用
- 文献传递
- PCNA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CML患者在慢性期和急变期以及治疗后外周血中的PCNA表达水平。结果:CML慢性期与正常对照组的PC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急变期PC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慢性期(P<0.01),而在治疗达完全缓解后PC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PCNA表达增高可能是引起CML急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 张冬清曾宇然程源山王佩芬
- 关键词:白血病增殖细胞核抗原急变流式细胞技术
- 白细胞过滤器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效果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在输注红细胞悬液时使用白细胞过滤器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NHFT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0例次住院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白细胞过滤器输血,而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输血器。在输血前、后做常规检查并记录体温、心率、血压、呼吸、血清总胆红素及不良输血反应的发生。结果输血前两组患者均无发热现象,但输血后对照组患者中有35例出现NHFTR,观察组中有5例出现NHFTR,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1);输血前后对照组的体温平均变化差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1);各组输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HFTR的发生率随输血次数的增加而升高,对照组的发生率升高更加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细胞过滤器可有效地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确保输血安全。
- 陈惜遂程源山刘元生李回军
- 关键词:红细胞输注抗原抗体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