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格非
- 作品数:45 被引量:490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专项任务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证据法视角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难题之破解被引量:3
- 2022年
-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民事诉讼领域呈现出明显的证明难困境。为此,需要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基本特征着手,针对其所具有的明显的信息偏在性、目的公益性、问题专门性特点,多主体合力促进证明难困境的有效破解。具体而言,在当事人层面,基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信息偏在性,为平衡原被告之间的举证能力和负担,被告需承担相较于普通民事诉讼更为广泛的信息提供义务,而原告应就因果关系要件的证明负担初步的事案解明义务,以此为被告的反驳和举证划定具体的范围。在裁判者层面,基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目的公益性,法院应主动依职权调查证据和委托鉴定。此外,应通过特殊主体协助证明以应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专门性问题的证明困境,厘清相关行政文书的性质与效力,并发挥专家辅助人与技术专家的重要作用。
- 纪格非陈嘉帝
- 关键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专家辅助人
- 美国证据法中的保密特权原则及其对我国证据立法的启示被引量:18
- 2002年
- 知情作证乃是法律上的通常规则 ,但并非绝对规则。美国证据法为了保护某些特殊的社会关系 ,规定基于某些特殊的信赖关系 ,相关人等有权拒绝作证或阻止他人作证。这种保密特权体现了法律的价值整合。当然 ,其仅限于某些特殊领域 ,并在适用上有限制性解释。我国相关立法对保密特权作出规定也是必要的 ,因其可以牺牲个案当事人的利益为合理代价来保护某些更为重要的社会关系。
- 陈桂明纪格非
- 关键词:保密特权证据法拒绝作证当事人法律
- 我国公文书证据规则的体系与结构
- 2024年
- 公文书的证据规则不是简单的证据法问题。因涉及司法机关如何使用公主体的工作成果,公文书的证据规则与行政行为的效力规则存在表里关系,法官的自由心证及当事人争议公文书的权利受到一定限制。我国目前的公文书证据规则存在着内部体系混乱,逻辑不清,过度依赖“事实发现”路径的问题;在外部体系上,现有证据规则的效力未与行政行为的效力保持一致。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在法秩序统一的背景下对公文书的实质证明力作出更细致的区分,使公文书的证据规则与行政行为的效力相匹配。为实现公文书证据规则的体系化,还应区分三种不同类型的公文书,分别规定实质证明力的认定规范。
- 纪格非
- 关键词:推定免证事实
- 消亡抑或重生——言词原则在民事二审程序中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被引量:4
- 2012年
- 从言词原则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来看,近年来出于提高诉讼效率的考虑,各国在二审程序中对言词原则的适用范围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呈现出扩大书面审理范围的趋势。我国在二审程序中贯彻言词原则时,应当明确区分言词审理与书面审理的界限,使径行裁判回归书面审理,加强其之适用的程序保障,并提高言词审理的效率。
- 纪格非
- 关键词:言词原则二审程序
- 经验法则适用之正当性研究被引量:17
- 2012年
- 经验法则根据其内容,可以分为科学经验与人文经验两种类型。科学经验是理智正常的人通常所具有的、可以用判断和命题来表示的科学知识。科学经验可以通过实验或计算的方式验证其真伪,其适用的正当性比较容易得到保障。人文经验涉及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解释或对特定个体的行为赋予一定的社会学含义。它是一种客观性与可控制性较弱的经验,其适用的正当性更多取决于社会、心理、价值观方面是否"可以接受"以及是否与本案事实相"匹配"。
- 纪格非
- 关键词:经验法则可接受性匹配性
- 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中的案外人权利保护被引量:22
- 2020年
- 我国刑事诉讼中涉案财物的处置存在着审执不分,保全执行与终局执行分割而治,执行权过于分散,案外人程序参与权缺乏保障的问题,极大影响了案外人利益的保护。应在审执分立的基础上,确立保全执行与终局执行的一体化结构;区分公法债权与私法债权的执行;拓宽执行过程中案外人权利救济的渠道;并考虑案外人另行起诉的可行性。
- 纪格非
- 关键词:涉案财物案外人案外人异议既判力
- 论刑事判决在民事诉讼中的预决力被引量:20
- 2015年
- 刑事判决在民事诉讼中的预决力应当以尊重民事审判机关独立的事实认定权为前提,以提高司法资源的利用率、避免矛盾判决为目标。预决力的范围应当限于与刑事案件存在紧密联系的民事案件;发生预决力的事实应当是生效的,具有确认内容的,基础性的、必要的事实;预决力的强度应当对刑事诉讼的当事人与案外人做出区分。对于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刑事判决的事实认定及判决结果对其有拘束力,当事人不得做出不同的主张;对于刑事诉讼的案外人,刑事判决记载的内容具有表面证据的证明力,案外人可以做出不同的主张并提供证据反驳。
- 纪格非
- 关键词:预决力禁反言既判力
- 论刑民交叉案件的审理顺序被引量:46
- 2018年
- 刑民交叉案件的审理顺序并非由刑、民案件的关联形态决定的,司法解释确立的类型化的思路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加剧了实务中的混乱。妥当的解决方案是在《民事诉讼法》关于诉讼中止的规定的框架下,通过精确界定诉讼中止的"必要性",限制"先刑后民"的适用范围。在界定"必要性"时,应当着重考虑刑事判决在民事诉讼中的预决力规则,以及刑、民案件不同的诉讼目的与证据规则,充分尊重民事审判权的独立性与专业性。
- 纪格非
- 关键词:刑民交叉先刑后民
- 边沁证据法学思想的当代解读被引量:8
- 2010年
- 边沁的证据法思想建立在功利主义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认为诉讼法的目的包括直接目的与随附目的,也即司法程序既应当致力于公正地判决,同时也应当尽量减少因程序而产生的拖延、烦扰与浪费。为了准确地认定事实,边沁认为应以自然化的司法证明模式取代技术模式,摆脱形式性规则对证据使用与采纳的束缚,同时还应当确保法官对证明力评价的客观化;为了实现司法证明的随附目的,边沁主张用功利主义的方法避免司法证明的负面价值,发挥证据制度的协调功能。从当代的角度看,边沁的上述观点既有进步意义又有明显的不足,对当代证据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纪格非
- 关键词:边沁功利主义司法证明
- 功能论视角下任意诉讼担当的类型研究被引量:18
- 2020年
- 早期的任意诉讼担当作为实体当事人适格标准的例外出现。随着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任意诉讼担当在民事诉讼中所承担的功能日趋复杂,渐次注入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等程序功能。对于任意诉讼担当适用条件的理解离不开对其功能剖析。任意诉讼担当的不同功能决定了不同类型的任意诉讼担当应有不同的适用标准。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应充分发展代表型的任意诉讼担当;厘清拟制型任意诉讼担当的当事人能力与当事人适格的关系;谨慎对待代理型的任意诉讼担当。
- 纪格非
- 关键词:民事诉讼任意诉讼担当诉讼担当当事人适格诉讼实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