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荥清 作品数:73 被引量:131 H指数:7 供职机构: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核科学技术 理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高温堆临界实验装置ASTRA的初始临界计算 2006年 为了验证球床式高温气冷堆初始临界的计算方法,用法国M on te C arlo程序TR IPOL I-4.3对燃料球内的包覆燃料颗粒以及堆芯内不同的球分布进行了模拟。考虑了燃料球的双重非均匀性、不同区域内球的布置以及其在堆芯的体积填充率等。计算了俄罗斯的球床式高温气冷堆临界试验装置A STRA的初始临界。与实验结果比较,计算得到的临界实验高度误差为0.6%,堆芯有效增值因子keff误差为0.1%。TR IPOL I-4.3程序是球床式高温气冷堆初始临界计算的有效工具。 常鸿 杨永伟 经荥清关键词:球床式高温气冷堆 ITER中国固态TBM中子倍增剂和氚增殖剂布置优化 被引量:2 2006年 在国际热核实验堆(internationalthermonuclearexperimentreactor,ITER)中国氦冷固态实验包层模块(testblanketmodule,TBM)的初步设计的模型基础上,选择不同的中子增殖剂和氚增殖剂体积比,利用粒子输运程序MCNP(MonteCarloN-particletransportcode)对该TBM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根据均匀混和模型的结果,在Be和Li4SiO4的体积比为2至6之间,氚增殖率最大可达1.20。因此,采用Be和Li4SiO4夹层布置,在几何上逼近最优体积比,选择前端Be和Li4SiO4体积比为2时,氚增殖率达到1.158,能够较好地满足聚变运行的氚自持条件。 贾小波 杨永伟 周志伟 经荥清 冯开明 张国书关键词:中子倍增 蒙特卡罗方法用于HTR-10首次临界燃料装料预估的校算 被引量:11 2005年 在10MW球床式高温气冷实验堆(HTR-10)首次临界前,达到首次临界的堆芯燃料球装量预估是物理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确保物理设计的可靠性,引入蒙特卡罗程序MCNP对VSOP程序的计算结果进行校验。根据HTR-10的特点对燃料元件和堆结构,设计出近似而合理的MCNP描述;再选择合理的计算特征值问题的参数,包括跳过的周期数、每周期标定的源数目和得到特征值的周期数;研究燃料球结构的不同描述对keff的影响;确定较优的计算方案。该方案的计算结果表明,在27℃、空气气氛下,MCNP和VSOP程序预估的达到首次临界的总球数分别为16864个和16821个,相对误差为0.25%。HTR-10的首次临界实验表明,预估与实验的结果相对误差小于1.0%。 经荥清 杨永伟 许云林关键词:球床式高温气冷堆 装料 MCNP程序 球床式高温气冷快堆堆芯概念设计 气冷快堆是未来发展的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候选堆型之一,它满足核能的可持续性、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要求。球床式气冷快堆的堆芯充满随机分布的燃料球。为了进一步研究球床式气冷快堆的物理特性和燃料循环,本文从物理安全和热工水力学的... 常鸿 杨永伟 韩嵩 经荥清 单文志 徐小琳关键词:燃料球 概念设计 堆芯设计 文献传递 HTR-10控制棒及第二停堆系统反应性当量计算 1994年 介绍了HTR-10高温气冷实验堆位于反射层中的控制棒和作为第二停堆系统的硼球孔道的反应性当量计算方法。用WIMS(积分输运碰撞几率法)程序、GAM、THERMOS程序方法产生控制棒区的截面。用一维离散坐标法程序ONESN1产生泄漏谱,在控制棒区的B4C从10群截面归并为4群截面;用二维离散坐标法程序SN2DB,在控制棒区(包括B4C、空隙和部分石墨反射层)考虑空间效应做均匀化4群截面。有控制棒和无控制棒情况下的Keff本征值,是由三维扩散有限差分程序CITATION在(θ,r,z)坐标系条件下做出的,并给出控制棒的反应性当量。 单文志 经荥清关键词:气冷堆 停堆系统 反应性 HTR-10初装堆、过渡过程及平衡态物理设计研究 经荥清 杨永伟 许云林 罗经宇 单文志 徐小琳 钟文发 HTR-10初装堆、过渡过程及平衡态设计研究属于裂变堆工程技术的研究课题。该研究成果适用于球床式高温气冷堆。该课题是国家“863”项目的HTR-10的物理设计与研究。该课题发展了包括扩散、输运和随机模拟方法的物理计算软件...关键词:关键词:高温气冷堆 聚变堆氦冷固态增殖包层中子学分析 被引量:1 2006年 聚变堆固态包层框架下,针对初步设计的聚变堆氦冷固态包层进行了中子学分析。选择增殖区的氚增殖剂和中子倍增剂分层分布方案,建立了20°对称D型轮胎环全堆计算模型,对聚变中子源分布离散化处理。借助M on te-C arlo粒子输运程序M CNP对聚变堆包层的氚增殖性能和核热功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堆总体氚增殖率达到1.247,核热密度峰值在赤道包层模块,能够实现聚变堆运行的氚自持条件。 贾小波 杨永伟 周志伟 经荥清关键词:聚变堆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快堆初装堆芯的功率密度分布展平 被引量:2 2004年 为了降低以 (U、Pu、Np、Am、Cm) O2 为燃料的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快堆 (ADSFR)堆芯径的功率峰因子 ,将堆芯精细地分为燃料高、低富集度区。采用耦合散裂中子源的产生 (L AHET)、中子输运 (MCNP)和核素燃耗 (ORI-GEN2 )等计算程序的 COU PL E程序系统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 ,在设定的 0 .97初始临界度下 ,富集度分割比为 1.5时将给出最有利的结果 :初始的全堆功率峰因子为 1.6 92 ;以 84 0 MW的热功率运行过程中 ,尽管全堆的功率峰因子不断升高 ,但至 30 0 d时 ,只达到 1.96 3。 李浩泉 杨永伟 经荥清关键词:反应堆物理 基于火焰加速和燃爆转变准则的氢气点火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2006年 采用点火器对可燃混合气体进行预先点火是严重事故下的1种可供选择的氢气缓解措施。基于σ准则和λ准则可以评估氢气燃烧时发生火焰加速(FA)和爆燃向爆炸的转变(DDT)的可能性。本文分析密闭房间中氢气早期和晚期点火的过程。分析结果表明,点火器在空间的合理布置和初次点火时间的控制,可有效移除事故前期的氢气。本方法能用于确定核电站干式安全壳内氢气点火器的数量、位置和点火时间。 肖建军 周志伟 经荥清关键词:核电站 严重事故 安全壳 HTR-10 各运行阶段控制棒反应性当量计算 被引量:4 1998年 介绍了10MW高温气冷反应堆(HTR-10)位于反射层中的控制棒反应性当量的计算方法。用GAM和THERMOS程序分别产生堆芯、反射层、含硼碳砖及控制棒组成材料的超热群和热群截面。用二维离散纵标法程序SN2D在(r,θ)坐标系下作详细控制棒结构的模型计算,该模型包括堆芯、反射层及反射层外的含硼碳砖,控制棒位于反射层中。含硼碳砖的外表面为自由边界,以考虑反射层中的中子泄漏谱。按通量权重归并控制棒区(包括控制棒、空隙及石墨反射层的整个圆环)的均匀化截面。全堆有控制棒和无控制棒情况下的Keff本征值,是由有限差分程序CITATION在(r,z)坐标系下计算出的,并由此得到控制棒的反应性当量。文中给出了HTR-10各运行阶段(包括初装堆、过渡过程中期和后期、平衡换料等时期)的控制棒的反应性当量。初装堆控制棒的反应性积分与微分当量也在文中给出。 许云林 经荥清 王德安关键词:控制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