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伟陵

作品数:13 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医药卫生科研计划课题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心病
  • 6篇冠心病
  • 4篇动脉
  • 4篇心肌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绞痛
  • 3篇心力衰竭
  • 3篇衰竭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绞痛
  • 3篇梗死
  • 2篇型心
  • 2篇型心绞痛
  • 2篇尿酸
  • 2篇稳定型心绞痛
  • 2篇慢性
  • 2篇冠状动脉侧支...
  • 2篇病变

机构

  • 13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3篇罗伟陵
  • 7篇李建文
  • 5篇谭艳武
  • 4篇张承花
  • 3篇陈德平
  • 3篇周钢铁
  • 3篇蒋新华
  • 2篇周秩权
  • 2篇邓银辉
  • 2篇李进
  • 2篇陈静波
  • 1篇谭海彦
  • 1篇刘骅
  • 1篇尹泽黎
  • 1篇张成花

传媒

  • 5篇湖南师范大学...
  • 3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ELISA酶免自动分析系统测定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6例入院后1d、3d、7d和14d血肝细胞生长因子值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SA组患者HGF无明显变化。SA组患者各时间点HGF均高于对照组。UA、AMI组患者HGF在7d达高峰值,且各时间点HGF均高于SA组。入院后7d AMI组HGF高于UA组患者。结论:肝细胞生长因子在冠心病患者表达升高,可能与冠脉受损和心肌缺血程度相关。
周钢铁尹泽黎罗伟陵陈德平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
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对无症状性心功能不全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浆浓度的变化规律,为早期诊断心功能不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无心功能不全症状的高危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NT—proBNP浓度,依据NT-proBNP水平将120例受试者分为NT—proBNP升高组(试验组)和NT-proBNP正常组(对照组),并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心室最大充盈速度/舒张晚期心室最大充盈速度(E/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对两组样本各项心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对NT—proB—NP水平和各项心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组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各指标均较对照组差(P〈0.05),提示存在心功能不全。【结论】无症状人群血浆NT—proBNP浓度升高提示心功能不全,NT—proBNP可作为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诊断依据之一,其升高程度与心功能受损程度呈正相关。
李建文周钢铁罗伟陵蒋新华周秩权陈德平
关键词:心力衰竭利钠肽
miR-423-5p在冠心病不同亚型临床病人的诊断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miR-423-5p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筛选110例不同亚型的冠心病患者及相对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血浆及PBMCs中miR-423-5p的表达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浆及PBMCs中miR-423-5p的表达较非冠心病患者明显升高;在血浆及PBMCs中,SAP、UAP、AMI组miR-423-5p的表达较CON组明显升高,且随着疾病的进展,miR-423-5p的表达逐渐升高,然而SAP与CON组无明显差异;血浆中miR-243-5p的表达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423-5p的表达呈正相关;冠心病患者PBMCs中miR-423-5p水平多支冠脉病变组高于单支冠脉病变组,双支冠脉病变组高于单支冠脉病变组。结论 :miR-423-5p的表达上调,该指标有望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新的标记物或治疗靶点及间接评估冠脉病变范围。
谭艳武罗伟陵李进李建文邓银辉刘骅张成花
关键词:冠心病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随机入选1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中青年(〈60岁)、老年(≥60岁)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1)两组组间吸烟、饮酒、阳性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差异有显著性(P〈0.05)。(2)中青年组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男性多发,吸烟、饮酒、家族史、高TG为区别于老年组的特征。(2)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女性比例显著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史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3)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促使冠心病提早发生。
李建文周钢铁罗伟陵蒋新华周秩权谭艳武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相关性分析
2015年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相关性。方法:针对本单位近三年(2012年3月~2015年3月)55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合renTrop分级方法将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分为4级,其中0级组患者16例,1级组患者14例,2级组患者15例,3级组患者10例。采集55例患者的血清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浓度。结果 :2级组和3级组患者的高迁移率族蛋白1浓度和冠状动脉侧支评分明显高于0级组患者的浓度,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冠状动脉侧支分级具有良好的正相关。结论 :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越好,分级就越高,冠心病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
谭艳武罗伟陵李建文李进邓银辉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与PD-ECGF的相关性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 )形成与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浓度的关系。[方法]入选冠状动脉造影术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中至少1支狭窄≥90%的患者55例,按照Rentrop分级方法,对CCC进行分级:0级16例,1级14例,2级15例,3级1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 PD-ECGF浓度;应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结果]0和1级组血清PD-ECGF水平明显低于2和3级组。CCC分级与血清PD-ECGF浓度水平呈正相关(r=0.86, P<0.01)。血清PD-ECGF浓度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93,P<0.01)。[结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随着血清PD-ECGF浓度增加,其侧支循环越发达,因此PD-ECGF可能促进了CCC的生成。
谭艳武罗伟陵
关键词:心绞痛冠状动脉疾病侧支循环胸苷磷酸化酶
OSA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2021年
探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患者300例,分析冠心病冠脉病变和OSA的相关性。结果:30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中,120例为冠心病,180例为非冠心病患者;冠心病患者OSA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P<0.05),冠心病合并OSA组中冠脉病变A型病变人数更少于冠心病不合并OSA患者,C型病变人数更多于冠心病不合并OS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OSA病情程度越严重,冠心病发生率越高;OSA合并冠心病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红细胞压积、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单纯OS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厚度水平明显高于单纯OS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变不同的各组间,随单个危险因素病例百分率的增加,冠状动脉造影的病变程度加重。
贺珊罗伟陵张承花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替格瑞洛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对冠状动脉血流和炎症反应及心肌酶谱的影响被引量:40
2021年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围术期对冠状动脉血流、炎症反应及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PCI围术期口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PCI围术期口服替格瑞洛+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时间为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冠状动脉血流、炎症因子、心肌酶谱指标及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收缩期血流峰值、舒张期血流峰值、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5.7±1.4)cm/s比(14.1±1.6)cm/s、(30.8±1.1)cm/s比(28.4±3.3)cm/s、(3.52±0.48)比(2.85±0.32)],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0±0.4)ng/L比(6.6±0.6)ng/L、(6.1±1.1)mg/L比(8.2±1.3)mg/L、(6.3±1.2)ng/L比(8.0±1.3)ng/L、(205±9)U/L比(228±9)U/L、(152±6)U/L比(174±5)U/L、(21.8±2.3)U/L比(25.4±2.7)U/L](均P<0.05)。观察组MACE、出血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6%(2/56)比16.1%(9/56)、7.1%(4/56)比17.9%(10/56)],呼吸困难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7%(6/56)比0(0/56)](均P<0.05)。结论替格瑞洛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围术期,能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减轻心肌损伤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承花陈静波李建文罗伟陵谢春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冠状动脉血流炎症反应心肌酶谱
别嘌呤醇对伴高尿酸血症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血浆B型利尿钠肽及尿酸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对伴高尿酸血症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血浆B型利尿钠肽(BNP)及尿酸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伴高尿酸血症急性发作患者58例,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9例,单纯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29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别嘌呤醇治疗。治疗12 w后,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并分析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BNP、尿酸浓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浆BNP、血尿酸、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伴高尿酸血症急性发作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别嘌呤醇疗效较好,改善患者血浆BNP及尿酸水平,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荐。
罗伟陵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别嘌呤醇B型利尿钠肽尿酸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2Y12受体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P2Y12受体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筛选255名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检测P2Y12外显子C34T和G52T多态性。测定服氯吡格雷前及服该药300mg后6 h血小板聚集率。结果:P2Y12外显子C34T、G52T的位点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16.01%和25.00%,其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5μmol/L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实验中,34T突变型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的程度显著大于34C野生型组;52T突变型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的程度显著小于52G野生型组。结论: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存在P2Y12受体基因多态性,P2Y12受体外显子C34T突变增强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G52T突变减弱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谭艳武罗伟陵赵迪诚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基因多态性血小板聚集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