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露露
- 作品数:23 被引量:170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改进的卒中溶栓出血转化的大鼠血栓栓塞模型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目前尚缺乏与临床接近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 PA)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动物模型。文中建立一种贴近临床的用于研究卒中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大鼠脑血栓栓塞模型。方法文中通过对栓子注入部位及溶栓时间进行改进,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栓塞组与rt PA溶栓组。取大鼠股动脉血制备体外血栓,脑栓塞组与rt PA溶栓组将血栓注入颈内动脉建立脑血栓栓塞模型,假手术组注入含BSA的PBS。栓子注入5 h后,rt PA溶栓组静脉溶栓,脑栓塞组和假手术组则注入等渗盐水。栓子注入24 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大鼠心脏灌流后处死,取脑进行TTC染色,评价梗死体积与脑水肿程度,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出血体积。结果 rt PA溶栓组与脑栓塞组的梗死体积[(29.29±4.204)%vs(27.89±3.91)%,P=0.810 3]、脑水肿程度[(12.43±1.66)%vs(7.13±2.04)%,P=0.063 2]、神经功能评分[(3.35±0.27)分vs(2.80±0.28)分,P=0.1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出血体积溶栓组明显高于脑栓塞组[(17.55±2.20)μL vs(3.82±0.86)μL,P<0.01]。结论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大鼠脑血栓栓塞模型能形成与临床rt PA静脉溶栓发生出血转化的病理改变,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可用于rt PA溶栓出血转化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
- 陈昕郭志良叶瑞东姜永军俞书红肖露露孙文李华朱武生徐格林刘新峰
- 关键词:脑卒中溶栓出血转化大鼠模型
- 5-HT6受体拮抗剂SB271046对大鼠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5-羟色胺6受体(5-hydroxy trptamine 6 receptor,5-HT6R)拮抗剂能够改善精神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文中探讨其对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分为正常组(n=25)、癫痫组(n=30)、SB271046治疗组(n=30),后癫痫组和SB271046组均进行癫痫造模。癫痫造模3 d后SB271046治疗组给予10 mg/kg SB271046(5-HT6R拮抗剂)口服治疗。采用水迷宫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以及分子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癫痫组大鼠找到平台所需时间、游泳距离明显延长(P<0.05);与癫痫组比较,SB271046治疗组大鼠第2-5天逃离潜伏期缩短,第3-5天游泳距离缩短(P<0.05)。与癫痫组比较,正常组、SB271046治疗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癫痫组大鼠脑组织5-HT6R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并且持续到28 d(P<0.05)。与癫痫组大鼠5-HT6R、p-Fyn、p-ERK1/2相对表达水平(0.21±0.04、1.16±0.40、0.82±0.18)比较,正常组、SB271046治疗组5-HT6R(0.06±0.02,0.12±0.04),p-Fyn(0.30±0.07,0.52±0.09),p-ERK1/2(0.17±0.06,0.43±0.14)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5-HT6R拮抗剂SB271046可以改善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5-HT6R,p-Fyn,p-ERK1/2通路有关。
- 俞书红吕秋石郭志良罗毅张坦肖露露陈万红张仁良
- 关键词:颞叶癫痫分子机制
- 风险模型预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后脑出血及不良结局的比较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比较血管事件总体健康风险(THRIVE),多中心卒中调查(MSS),休斯敦动脉内治疗(HIAT)及葡萄糖水平、种族、年龄、性别、收缩压水平、卒中程度(GRASPS)评分4种风险模型预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后脑出血与不良结局的效能。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纳入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收住南京大学附属金陵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发病6 h内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实施机械取栓的患者153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探讨THRIVE、MSS、HIAT、GRASPS评分4种风险模型预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后,脑出血与不良结局[包括90 d全因死亡和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的效能。结果 MSS评分(AUC为0.639,95%CI:0.548~0.730,P=0.004)和GRASPS评分(AUC为0.616,95%CI:0.525~0.706,P=0.017)能够预测脑出血事件,但预测准确性较低;4种模型对机械取栓后90 d内死亡均有预测价值,其中GRASPS评分(AUC为0.783,95%CI:0.706~0.860,P<0.001)有中等预测准确性,其余3种模型AUC<0.7,预测准确性低;4种模型均能对90d不良预后(90 dmRS≥3分)进行预测,其中GRASPS评分及THRIVE评分AUC均>0.7,GRASPS评分AUC最大(AUC为0.782,95%CI:0.708~0.855,P<0.01),两者有中度预测准确性。结论 GRASPS评分对机械取栓后90 d内全因死亡及不良预后均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THRIVE评分对90 d不良预后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4种模型对机械取栓后脑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仍有待验证。
- 李凤利王金晶彭锋肖露露孙文刘新峰
- 关键词:卒中机械取栓脑出血
- 脑微出血预测颅内出血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2年
- 脑微出血(cerebralmicrobleeds,CMBs)作为脑小血管疾病的一种影像学表现,广泛存在于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血管认知障碍患者以及正常老年人群中。CMBs是微观的病理变化,反映了小血管周围含铁血黄素的沉积状态,合并CMBs的患者是否更容易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或者急性脑梗死后的出血转化,以及是否增加抗血小板、抗凝及溶栓治疗的风险仍不明确,这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MRI技术的发展,CMBs越来越受到神经科学界的关注。现就CMBs及其相关临床问题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肖露露杜娟朱武生
- 关键词:脑微出血脑出血
- 窖蛋白1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糖氧剥夺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糖氧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窖蛋白1(caveolin-1,Cav-1)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出生24h内SD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和OGD组(给予星形胶质细胞6h的OGD和24h的再灌注损伤,建立OGD损伤模型)。用多重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Cav-1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Cav-1表达的变化。根据小干扰RNA(siRNA)的原理,将Cav-1siRNA转染星形胶质细胞,采用CCK-8的方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活力。结果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Cav-1普遍表达。与对照组比较,OGD组星形胶质细胞Cav-1mRNA和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siRNA转染后,与对照组比较,OGD组星形胶质细胞活力下降(P<0.05)。结论 SD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Cav-1表达的下调,导致OGD后细胞损伤加重,提示Cav-1对星形胶质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 许丽丽谢怡马敏敏肖露露刘加美蓝文雅姜永军叶瑞东刘新峰
-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转染
- 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脑膜血管型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脑膜及脑实质内血管的梅毒性动脉内膜炎,可致局部缺血和梗死。文中探讨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和预后转归,以期为提高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7年12月至2015年3月确诊的14例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完成对患者10.2-37.9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预后。结果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主要以眩晕、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认知功能减退等起病,影像学表现主要为病灶散在多发,头颅CTA/MRA可见颅内血管狭窄。实验室检查有特征性改变,其中脑脊液蛋白浓度9例升高,葡萄糖4例偏高。经大剂量足疗程驱梅治疗后,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3个月预后良好者(改良Rankin量表≤2分)达78.57%,长期预后良好者达85.71%。结论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影像学病灶散在多发无特异性,大多数患者经足量全程的青霉素治疗后预后良好。
- 田玲刘文华肖露露张海侠曹琴琴陈昕戴敏慧徐格林
- 关键词:预后
- 应用光学相关断层成像快速诊断颈动脉支架内血栓一例
- 光学相关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的高分辨率断层成像技术。由于其分辨率显著高于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能更细致地描绘...
- 郭志良姜永军俞书红陈昕肖露露殷勤马敏敏资文杰孙文李华朱武生刘新峰
- 文献传递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微出血分布模式与Essen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微出血(CMBs)分布模式与Esse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病例选自南京卒中注册数据库,前瞻性连续入组2011年4月至2011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
- 肖露露朱武生孙文蓝文雅张宗军李林许丽丽段作伟杜娟范文平
- 孤立性皮质下小梗死的形态学特征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联系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孤立性皮质下小梗死(ISSI)的形态学特征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大脑中动脉(MCA)穿支供血区ISSI患者209例。依据病灶形态分为线形ISSI组和圆(或椭圆)形ISSI组。END定义为3d内复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最高分较人院时增加2分或2分以上。比较组间基线资料和END的发生率,同时筛选早期预测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71例线形ISSI患者中,28例(39.44%)发生了END,138例圆或(椭圆)形ISSI患者中,25例(18.12%)发生了END。和非END患者相比,病灶形态、性别、人院NIHSS评分[(3.89±1.65)分与(3.22±1.60)分,t=2.588,P=0.01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灶侧MCA狭窄及颅内狭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线形病灶(OR=2.525,95%CI 1.164~5.479,P=0.019)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线形病灶患者临床病程不稳定,有助于筛选ISSI患者中易于发生END的高危患者。
- 段作伟孙文黄志新蔡乾坤李华肖露露曹立平陈响亮熊云云徐格林刘新峰
- 关键词:大脑梗死
-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的相关性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行头颈部血管CTA检查且距离发病时间为1~6个月的前循环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1A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检测血清CRP水平,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清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65例患者,年龄(62.4±10.6)岁,男性约占66.7%;113例(68.5%)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钙化组),52例(31.5%)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无钙化组)。钙化组年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66(58~73)岁对58(51~66)岁;Z=-3.738,P〈0.001l和CRP水平[1.9(0.5~3.8)mg/L对0.0(0.0~2.2)mg/L;Z=-4.126,P〈0.001]均显著高于无钙化组,其他基线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年龄(优势比1.063,95%可信区间1.024~1.104;P=0.001)和CRP水平(优势比1.209,95%可信区间1.030~1.419;P=0.020)仍然与斑块钙化显著独立相关性。结论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颈动脉斑块钙化与年龄较大和血清CRP水平增高相关。
- 张海侠陈响亮肖露露叶瑞东刘新峰
- 关键词:脑缺血脑缺血发作短暂性颈动脉疾病C-反应蛋白质钙质沉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