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婷欣
-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内障诊疗技术的优化与创新
- 赵岐李乃洋俞晓艺张雨霞林郁梁立群陈毅华胡婷欣
- 本项目属于眼科学领域,受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白内障是全世界和我国首位致盲性眼病,占盲人总数56.7%。我国现有500万以上白内障盲人尚待手术。其中相当多的难治性白内障病例因术前检查欠准确或出现手术并发症,导致诊疗效果...
- 关键词:
-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
- 应用眼表分析仪研究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眼表变化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应用眼表分析仪检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分析翼状胬肉与眼表各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观察研究设计,选取2016年6-9月于中山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39例55眼,测量翼状胬肉侵入角膜面积并记录发病时间;通过角膜荧光素染色观察眼表情况,且用眼表分析仪检测泪膜破裂时间(BUT)及睑板腺功能评分。结果翼状胬肉侵入角膜面积为2-20mm^2,平均5(3,10)mm^2;翼状胬肉的发病时间为3~8年,平均5(4,6)年;BUT为2.1-15.0s,平均(6.3±3.0)s;睑板腺评分为0-4分,平均2(1,3)分。翼状胬肉侵入面积与发病时间无明显相关性(r=0.197,P=0.148),与BUT呈负相关(r=-0.711,P<0.001),与睑板腺评分呈正相关(r=0.554,P<0.001)。82%(45/55)的患者泪膜破裂斑最早出现于翼状胬肉头部附近。结论眼表分析仪能够直观、非接触性、无创地评价翼状胬肉患者眼表状况。通过观察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面积评估患者的眼表损害情况可为翼状胬肉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 李中庭冷炫张艳莉胡婷欣赵岐胡婷欣
- 关键词:翼状胬肉泪膜破裂时间
- 两种手术方案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评估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评估两种手术方案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5例(35眼)老年性白内障并翼状胬肉患者为观察组,据白内障并翼状胬肉情况,采用1∶1匹配同期收治35例(35眼)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分次手术:一期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7d,二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PHACO)+多焦点非球面IOL植入术。对照组实施联合手术:单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PHACO+单焦点非球面IOL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术前及术后组内组间裸眼近视力(UNVA)、裸眼远视力(UDVA)、眼拟调节力、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散光、平均角膜曲率、视功能和生存质量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组内比较,UNVA、UDVA、BUT、SIT、角膜散光及曲率、视功能和生存质量等指标两组术后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后UNVA、视近和视远拟调节力、BUT、SIT、视功能和生存质量、视近时满意度及视近戴镜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案均能改善视功能和生存质量,分次手术方案疗效更佳,但其实施要求高,临床应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
- 冯晓娜李乃洋朱晓伟胡婷欣
- 关键词:白内障翼状胬肉手术方案疗效
- IOL-Master测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深度变化的临床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白内障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IOL)植入术后前房深度(ACD)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02例行白内障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IOL)植入术患者资料,用德国ZEISS公司生产的IOL-Master5.2测量手术前后ACD、角膜曲率及眼轴,从而分析ACD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结果:86只眼IOL植入术前平均ACD为2.2mm,术后平均ACD为5.4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只眼术后ACD的平均变化值为2.4mm,术后ACD的变化值随眼轴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呈线性正相关(r=0.662,P=0.01)。52只眼术前角膜曲率的平均值为45.24D,术后角膜曲率的平均值为42.47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OL植入术后ACD因眼轴长度不同而不同程度的增加,白内障选择经巩膜隧道切口术后角膜曲率无明显变化,医源性角膜散光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切口方式。
- 张雨霞赵岐胡婷欣
- 关键词:白内障人工晶体前房
- IOLMaster系统测量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曲率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曲率的影响。方法:白内障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采用反眉式巩膜隧道切口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用IOLMaster5.2系统测量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的角膜曲率变化,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白内障手术切口对手术后角膜曲率的影响大小,从而比较两种手术切口对患者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结果:A组患者手术后与手术前角膜曲率变化为降低(4.72±1.21);B组患者手术后与手术前角膜曲率变化降低(4.47±1.15)。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能避免形成更多的医源性散光,从而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视力。
- 张雨霞赵岐胡婷欣
-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切口角膜曲率
- 早产儿学龄前屈光不正的影响因素
- 2024年
- 目的:分析早产儿学龄前屈光不正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1—6月于中山市人民医院进行眼科检查的学龄前早产儿2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形式统计其临床资料。统计儿童的屈光正常、屈光不正发生情况,比较屈光正常组、屈光不正组屈光状态情况,分析早产儿学龄前屈光不正的影响因素。结果:屈光正常组角膜屈光力、眼轴长度、前房深度高于屈光不正组,晶状体厚度低于屈光不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屈光正常组胎龄、出生体质量高于屈光不正组,每天近距离学习时间短于屈光不正组,每天户外活动时间长于屈光不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娩出方式、体质量、胎龄、父母屈光状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小、出生体质量低、每天近距离学习时间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短是早产儿学龄前屈光不正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山地区早产儿学龄前屈光不正表现为角膜屈光力弱、前房浅、晶状体厚、眼轴长度短。胎龄小、出生体质量低、每天近距离学习时间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短是早产儿学龄前屈光不正的危险因素,应重视相关情况,早期治疗早产儿屈光状态发育相关眼病。
- 夏萍胡婷欣陈晓桦
- 关键词:早产儿屈光不正学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