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成朵
- 作品数:28 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理学历史地理更多>>
- 中棉所47及其亲本苗期根和叶基因差异表达研究被引量:9
- 2005年
- 以国审高优势杂交棉中棉所47及其亲本苗期的根尖和顶尖叶为研究材料,采用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分析了苗期杂种与亲本的根、叶基因表达差异,并结合中棉所47及其亲本的产量性状,分析了苗期基因表达差异与产量性状优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苗期根和叶基因表达有差异的带分别占总统计带数的38.8%和65.2%,叶基因表达有差异的带比根丰富得多,说明一些对杂种优势起作用的基因可能在叶中开始表达;(2)杂种和亲本间存在显著的基因表达差异,这些差异表达分为4种类型:I.双亲共沉默型;II.单亲表达沉默型;III.杂种特异表达型;IV.单亲表达一致型。在根中,这4种比例分别为6.5%、10.6%、6.5%和15.2%;在叶中,这4种类型比例分别为4.4%、17.9%、15.1%和27.8%,两器官基因差异表达的类型比例趋势基本一致,单亲表达一致型所占比例最高,说明苗期这种表达类型可能对杂种优势的形成起主要作用;(3)进一步分析中棉所47的产量构成因素,单株铃数增加是杂种高产主要原因,进一步表明,苗期单亲基因表达一致型可能对杂交种后期单株成铃数的增加有较大的贡献。上述结果表明,苗期基因表达差异与杂种优势的形成存在着密切关系。
- 邢朝柱赵云雷喻树迅张献龙郭立平苗成朵
- 关键词:苗期亲本基因表达差异差异显示技术单株铃数
- 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棉花杂交种-中棉所29选育及推广应用
- 邢朝柱郭立平袁有禄靖深蓉苗成朵王海林郑文俊刘金海郭香墨杨付新崔学芬杨晓东李秀兰周关印张宪华
- 中棉所2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于1995~1997参加全国抗虫棉区试,在区试中表现突出,产量、品质和抗病虫性均居首位,是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也是我国重点推广的抗虫杂交棉。该杂交种通过优良亲本选配,将高产、优质...
- 关键词:
- 关键词:杂交棉中棉所29选育
- 农业科学图书馆文献资源数据库的自建与维护
- 2014年
- 阐述自建中文农业科技图书数据库和棉花品种遗传改良数据库的目的和意义,介绍具体方法和步骤。并对两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完成情况、管理维护及应用,进行简要总结。
- 李剑峰苗成朵胡小燕刘全义王改芹
- 回交次数对转Bt基因抗虫棉抗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 2004年
- 以中国转Bt(Bacillusthuringiensis)基因棉GK3和美国转Bt基因棉33B为非轮回亲本,非抗虫品种中棉所17和中棉所19为轮回亲本,培育了两套回交世代材料。研究了回交材料各世代Bt基因棉杀虫蛋白含量和抗虫效果,以及回交次数与主要经济性状、Bt杀虫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杀虫蛋白含量随转Bt基因棉回交次数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两套材料表现较一致。以GK3为亲本的回交世代材料中,回交2次时,Bt杀虫蛋白含量下降到GK3的1/5~1/4,降低达显著水平。各世代室内生测抗虫效果,与Bt杀虫蛋白含量呈高度一致。回交次数与Bt杀虫蛋白含量、子、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呈负相关,并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铃重、衣分呈正相关。选用的亲本材料纤维品质较一致,在回交各世代中,差异不明显。综合分析表明,在本文研究的回交材料中,回交次数少效果比较理想,主要性状已基本达到育种要求,回交次数多,虽然某些经济性状有所改善,但抗虫性已明显降低。
- 邢朝柱郭立平王海林苗成朵
- 关键词:转BT基因抗虫棉抗虫性经济性状
- 一种棉花不育系的制种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棉花不育系的杂交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昆虫辅助传粉不育系杂交制种法,以作为父本的隐性低酚抗虫棉品系中无R228和作为母本的转基因抗虫核双隐性不育系中抗A为基础材料,培育出带有低酚标记性状的转基因抗虫核双隐...
- 邢朝柱郭立平苗成朵王海林王海芹
- 文献传递
- 棉花蜜蜂传粉杂交制种效果研究被引量:25
- 2005年
- 利用抗虫不育系(Btms5ms5ms6ms6)和转Bt基因抗虫棉品系(Rg3)作为杂交制种亲本,制种期间在田间放养蜜蜂作为传粉媒介,连续三年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进行小规模田间开放式蜜蜂传粉杂交制种试验,对蜜蜂传粉杂交制种体系中的父母本种植比例、不同的蜂种、父母本种植方式、天气等对蜜蜂传粉制种效果进行了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本种植比例以1:4制种效果较为理想,蜜蜂是较理想的传粉媒介,父母本混合种植方式和相间种植方式传粉效果差异不明显,天气变化对蜜蜂传粉影响较大,直接影响制种产量。
- 邢朝柱郭立平苗成朵王海林娄本琴
- 关键词:蜜蜂传粉杂交制种转BT基因抗虫棉棉花制种效果制种期
- 不同生态环境下陆地棉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28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不同生态环境下陆地棉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为抗虫杂交棉选育和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MINQUE统计方法、ADE遗传模型对10陆地棉亲本材料及其24个F1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组合(6×4)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3个生态区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铃重、衣分、皮棉产量和伸长率、2.5%跨长、比强度、麦克隆值主要受遗传主效因控制,子棉产量、亩铃数和整齐度受环境效应影响非常明显;在遗传主效应中,除铃重外,其余4个产量性状中显性效应值大于加性效应值,5个品质性状加性效应值均大于显性效应值;通过群体平均优势(Hpm)和群体超亲优势(Hpb)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皮棉产量、衣分稳定性较好,子棉产量和铃数稳定性较差;产量性状与环境互作效应值较大,而品质性状与环境互作效应值较小。【结论】产量性状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不明显;棉花品质性状在一个环境可选育,而产量性状必需结合生态环境选育,才能达到育种目标。
- 邢朝柱喻树迅郭立平叶子弘王海林苗成朵赵云雷
- 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产量和品质性状杂种优势
- 农业科研院所文献电子资源建设与利用情况分析
- 2019年
- 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农业科研院所文献电子资源建设及利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归纳出农业科研院所文献电子资源建设的特点,提出院所图书馆要发挥各自专长,共同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文献电子资源建设工作。
- 王倩华苗成朵朱雅南
- 关键词:图书馆数据库
- 高产、广适转双价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47
- 2004年
- 邢朝柱郭立平苗成朵王海林王海芹
- 关键词:区试中棉所转双价基因抗虫杂交棉高产杂交种
-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52被引量:6
- 2006年
- 中棉所52(原代号GKz中杂A49—668、中抗杂5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抗虫基因,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多年选育而成。该杂交种母本来源于自育丰产抗病品系P5,父本来源于国产转基因抗虫棉GK1。2001——2003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5年获得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同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邢朝柱郭立平王海林苗成朵
- 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区域试验转基因生物抗虫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