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茅剑平

作品数:36 被引量:153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4篇腰椎
  • 9篇手术
  • 9篇椎管
  • 8篇椎弓
  • 8篇椎弓根
  • 8篇脊柱
  • 8篇骨折
  • 7篇成形术
  • 6篇退行性
  • 6篇椎体
  • 6篇颈椎
  • 5篇融合术
  • 5篇术后
  • 5篇椎管狭窄
  • 5篇螺钉
  • 4篇韧带
  • 4篇韧带骨化
  • 4篇纵韧带
  • 4篇内固定
  • 4篇节段

机构

  • 36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36篇田伟
  • 36篇茅剑平
  • 27篇刘波
  • 24篇肖斌
  • 19篇何达
  • 18篇行勇刚
  • 11篇袁强
  • 10篇张贵林
  • 9篇胡临
  • 8篇李勤
  • 8篇孙宇庆
  • 7篇蒋继乐
  • 6篇刘亚军
  • 5篇韩晓光
  • 5篇范明星
  • 4篇张波
  • 4篇李志宇
  • 4篇冯硕
  • 3篇郎昭
  • 3篇徐云峰

传媒

  • 4篇中国微创外科...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医刊
  • 2篇骨科临床与研...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穹隆状"减压联合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人工骨桥成型术治疗包含上位颈椎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目的:评估"穹隆状"减压联合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人工骨桥成型术对治疗包含上位颈椎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分析从2010年4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颈椎"穹隆状...
茅剑平肖斌行勇刚刘波张贵林胡临袁强何达田伟
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症
教学用手术放大操作镜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教学用手术放大操作镜,包括镜架、两放大镜和摄像头,所述两放大镜均设置于所述镜架上,所述摄像头能够调整地安装于所述镜架上,其中所述摄像头的拍摄焦点与所述两放大镜的视距焦点重合。本实用新型中摄像头的拍摄焦点...
行勇刚田伟茅剑平何达韦祎肖斌冯硕
文献传递
导航下微创TILF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定-普通椎弓根螺丝钉与经皮椎弓根螺丝钉技术的比较
目的 比较导航下微创TLIF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定时应用两组不同椎弓根螺钉的技术临床疗效差别.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的对照研究,包括2 009年1月至2013年5月部分的单节段腰椎不稳定行导航下微创手术TLIF融合的58...
刘波茅剑平肖斌张波田伟
C2椎板穹窿状减压联合椎板成形术治疗高位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0年
背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在亚洲高发,连续型或混合型OPLL常采用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此类病例中有骨化灶侵及C2或C2以上水平造成脊髓压迫的情况,需进行手术减压。但同时可能破坏颈半棘肌和头半棘肌的肌肉附着点,造成颈椎前凸丢失和术后轴性疼痛。目的:观察保留或重建棘突肌肉附着点的C2椎板穹窿状减压联合棘突纵割式椎板成形术(SLAC)治疗高位颈椎OPLL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因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且骨化灶压迫侵及C2/3椎间盘水平及以上的手术患者,对该组患者行C2椎板穹隆状减压联合SLAC术。对比术前及末次随访的颈椎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肩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前凸角等指标,并记录并发症情况。部分患者行术后CT,测量脊髓容纳空间(SAC),并与术前对比,评价影像学效果。结果:共2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40~81岁,平均(63.9±8.3)岁。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9±4.0)个月。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颈椎JOA评分显著增加(10.8±1.2vs 12.9±1.7,P=0.001),NDI(26.3±6.2 vs 14.4±5.9,P<0.001)、颈椎前凸角(11.6°±6.9°vs 8.3°±6.2°,P=0.004)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颈肩痛VAS评分(2.4±1.0 vs 2.9±1.3,P=0.1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例患者术后即刻行CT扫描,手术前后C2水平SA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1.9)mm vs(15.3±2.5)mm,P<0.001]。结论:保留或重建棘突肌肉附着点的C2椎板穹窿状减压联合棘突纵割式椎板成形术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满意,并不增加术后颈肩部轴性疼痛,可作为治疗高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选择。
茅剑平肖斌行勇刚刘波何达胡临袁强孙宇庆范明星田伟
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症椎板成形术
TLIF术中椎弓根螺钉对非融合节段小关节侵犯的对照研究
研究目的:在腰椎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中,比较计算机辅助微创脊柱手术(Computer 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s...
徐云峰田伟刘波何达茅剑平刘亚军吕艳伟崔冠宇郎召韩晓光
关键词:小关节侵犯TLIF腰椎退行性疾病
骨水泥会导致邻近椎体骨折吗?关于三明治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被广泛的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注射入体内的骨水泥是否会产生应力,增加邻近节段椎体的再骨折发生率目前尚存在争议。另一方面,三明治型椎体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
蒋继乐田伟张贵林肖斌茅剑平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凸成形术再骨折
计算机导航系统在脊柱外科的应用研究
田伟刘亚军刘波李勤胡临李志宇袁强张贵林张波行勇刚何达王永庆茅剑平袁宁
传统脊柱手术的精确性依靠解剖学常识和术中二维图像,因个体差异和图像精度有限,手术风险大。导航技术开辟了脊柱外科术中即时三维精确定位的新时代,但如何将其临床实用化和推广普及,需要大量研究和发明创造。该课题旨在解决导航技术在...
关键词:
关键词:计算机导航系统脊柱外科
改良后路双开门颈椎椎管成形术后十年以上的随访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改良棘突纵割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spinous process splitting laminoplasty using coralline hydroxyapatite,SLAC)的长期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纳入2005年5月至2011年7月行SLAC手术治疗的患者,收集围手术期资料,并进行随访研究,共纳入病例165例。男115例,女50例;年龄(56.5±11.4)岁(范围26~84岁),随访时间(136.5±23.2)个月(范围108~182个月)。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odified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m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估指标为患者的颈椎曲度和颈椎活动度变化,并记录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mJOA评分由术前的(11.4±2.9)分改善至术后早期(15.0±1.8)分,mJOA改善率为63.5%;但在末次随访时下降到(14.0±2.5)分(F=77.096,P<0.001),mJOA改善率降至50.8%。NDI由术前19.2%±14.4%,下降到术后早期的13.0%±15.0%,但末次随访时上升到14.0%±14.9%(F=6.915,P<0.001)。颈椎曲度方面,C 2~C 7 Cobb角由术前的14.8°±9.1°下降到11.1°±10.5°,至末次随访时维持在11.0°±10.1°(F=1.083,P=0.342)。颈椎活动度术后下降明显,主要是前屈时颈椎活动明显受限,前屈位C 2~C 7 Cobb角由术前的-19.8°±13.6°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3.7°±10.6°(P<0.001)。共72例(44.0%)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3.6%)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神经症状加重,mJOA评分下降3分以上。62例(37.6%)患者出现轴性症状,7例在术后6个月内得到缓解,余55例患者症状持续至末次随访,其中17例(10.3%)疼痛较为明显。术后出现C 5神经根麻痹者10例(6.1%),9例在术后2年内缓解,余1例患者末次随访时仍未恢复。结论:改良SLAC手术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神经症状,并长期维持疗效和颈椎前凸曲度。术后持续轴性症状的发生以及颈椎前屈活动度的丢失是SLAC手术术后长期随访的主要并发症。
蒋继乐李祖昌安岩葛腾辉何达茅剑平刘波田伟
关键词:颈椎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随访研究
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后发生轴性症状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后发生轴性症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1年7月间因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或(和)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手术治疗的患者,搜集患者性别、诊断、年龄、术前颈肩痛VAS评分、病程、有无根性症状、内科合并症等术前情况,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后颈托制动时间、有无C5神经根麻痹症状,术前JOA评分及术后最佳JOA评分(多次随访取最高评分)等相关资料,术前中立位、前屈位、后伸位C2~C7 Cobb角并计算整体活动度等影像学资料,观察患者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8~134个月,平均为(89.5±18.4)个月。术后发生轴性症状者57例,总发病率为39.0%。除7例在术后6个月内症状缓解外,余50例(占总随访例数的34.25%,下同)的轴性症状均持续至末次随访。35例(23.97%)以僵硬症状为主,22例(18.49%)则表现为疼痛、牵拉、紧绷等症状。36例(24.66%)轴性症状出现在肩背部,10例(6.85%)出现在切口周围,11例(7.53%)同时出现在肩背部及切口周围。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P=0.019,OR(odds ratio)=1.857,95%Cl为1.107-3.116)和术后最佳JOA评分(P=0.008,OR=0.780,95%CI为0.650-0.936)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明显相关。采用逐步向前法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最佳JOA评分外,还有以下因素同样影响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概率(P〈 0.05):诊断、术前年龄、术前后伸位C2~C7 Cobb角、手术破坏C7棘突肌肉止点。诊断为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前年龄、术前后伸位C2~C7 Cobb角是术后出现轴性症状的保护因素,而诊断为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手术破坏C7棘突肌肉止点是术后出现轴性症状的�
李祖昌蒋继乐田伟何达茅剑平刘波宋卿鹏
关键词:颈椎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手术后并发症
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术后轴性症状危险因素分析--单中心大样本5-11年临床随访研究
目的 探究并分析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SLAC)术后轴性症状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5年5月—2011年7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或(和)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于我院行SLAC手术治疗的患者,并完整随访搜...
李祖昌蒋继乐何达茅剑平刘波田伟
关键词:轴性症状术中出血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